2026年名校模考作文(912)三则古语给我们的启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06:43 2

摘要:“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强调的是和谐之美源于对差异的包容与融合。就像羹汤的美味,是因为各种食材、调料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相互配合,这启示我们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要尊重差异、接纳不同,通过整合多元元素实现共赢。从现实来看,文化交流中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国语·郑语》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离骚》

以上材料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强调的是和谐之美源于对差异的包容与融合。就像羹汤的美味,是因为各种食材、调料在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相互配合,这启示我们在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中,要尊重差异、接纳不同,通过整合多元元素实现共赢。从现实来看,文化交流中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科技创新中的跨领域合作,都是“合异”的体现。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核心是“知止”,即明确界限、懂得节制。这并非停滞不前,而是在纷繁中找准方向,在浮躁中沉淀自我。当代社会充满诱惑,年轻人若不知止,易陷入盲目追逐,而“知止”能让人稳定心神、深入思考,最终有所收获。这与“合异”并不矛盾,“合异”需要在明确自身定位(知止)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陷入混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突出的是不懈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在包容差异、明确方向后,更需要行动力去践行。新时代的发展充满挑战,无论是科技突破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这种“求索”精神。它是对前两者的延伸:“合异”提供了多元路径,“知止”明确了目标,“求索”则是实现目标的动力。

三则材料共同指向个体与时代的成长,“合异”是前提,“知止”是根基,“求索”是动力,共同构成了应对时代挑战、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准则。

写作时,文章可从当代青年面对的时代命题切入,以“在包容中定向,在求索中成长”为核心立意。开篇用“文化交融中的冲突与和谐”“科技发展中的坚守与突破”等现实场景引出三则材料的关联,提出“合异、知止、求索是青年成长的三重维度”的论点。主体部分先论述“合异”的必要性,说明接纳差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再阐述“知止”的重要性,强调明确方向的意义;最后论证“求索”的价值,唯有不懈探索才能实现突破。结尾回归青年使命,呼吁将三者结合,在包容中汲取力量,在坚守中校准方向,在探索中成就自我,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立意:

1.包容差异、坚守本心、不懈探索成长之道。

2.合异求同筑根基,知止明向促成长,上下求索向未来。

3.传承古人智慧,践行合异、知止、求索的时代精神。

【范文参考】:

以合异为径,以知止为锚,以求索为帆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道出包容差异、和谐共生的智慧;“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蕴含克制守心、沉稳立身的真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彰显执着前行、永不停歇的追求。这三句跨越千年的箴言,如同三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征程。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唯有以 “合异” 为处世之径,以 “知止” 为内心之锚,以 “求索” 为前行之帆,方能在人生与时代的航道上行稳致远。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以包容之姿接纳差异,方能汇聚前行的磅礴力量。所谓 “合异”,并非消弭个性、强求一致,而是在尊重不同的基础上寻求共生共赢。就像制作美味的羹汤,需融合各种食材的风味,才能成就醇厚的口感;社会的发展,也需接纳多元的声音、包容多样的力量,才能迸发蓬勃的生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各有主张,却在相互碰撞与借鉴中,共同塑造了中华文化的根基;如今,中国推动 “一带一路” 建设,尊重沿线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正是 “合异” 智慧在当代的生动实践。对个人而言,“合异” 是与人相处的胸襟:在团队合作中,不固执己见,倾听他人的不同想法,才能整合优势、攻克难题;在文化交流中,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异质文化,才能拓宽视野、丰富自我。若一味追求 “同质化”,排斥差异,轻则陷入 “闭门造车” 的困境,重则引发对立与冲突。唯有以 “合异” 为径,才能在多元共生中凝聚起更强大的力量。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以克制之心坚守边界,方能在纷繁中守住前行的方向。“知止”,是懂得适度与边界,不贪多求全,不盲目冒进,在欲望与诱惑面前保持清醒,在浮躁与喧嚣之中沉淀自我。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深谙 “知止” 之道。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并未急于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沉下心来传播心学,克制住对仕途捷径的渴望,最终成为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当代企业家曹德旺,在企业发展顺境时,不盲目扩张产能,而是坚守 “专注实业” 的初心,克制住资本逐利的诱惑,将福耀玻璃打造成全球知名品牌。反之,若不懂 “知止”,往往会在追逐中迷失方向:有人为追求财富不择手段,最终身陷囹圄;有人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沦为欲望的奴隶;有些企业为抢占市场盲目扩张,最终因根基不稳而破产。对个人而言,“知止” 是面对选择时的冷静:在学习中,不贪多求快,而是根据自身能力制定目标,才能扎实进步;在生活中,不盲目攀比,而是坚守内心的节奏,才能收获从容。“知止” 不是停止追求,而是以沉稳的心态校准方向,为长远的前行积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执着之心奔赴远方,方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担当。“求索”,是面对漫长征程时的坚韧与勇气,是不畏惧挑战、不满足现状,始终保持对理想的追求与对未知的探索。从屈原上下求索的家国情怀,到如今无数人在各自领域的坚守与突破,“求索” 精神始终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两弹一星” 元勋邓稼先,面对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核试验研究,在荒漠中隐姓埋名数十年,克服重重困难,用执着的求索为国家筑起安全屏障;“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为实现 “禾下乘凉梦”,一生扎根田间,即便年过九旬,仍在探索水稻育种的新可能,用不懈的追求让无数人摆脱饥饿。在当下的科技浪潮中,“求索” 更是新时代的呼唤:科研工作者为突破 “卡脖子” 技术,日夜攻关、永不言弃;年轻的创业者为实现创新梦想,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一次次重新出发。对个人而言,“求索” 是面对困境时的不屈:在学习中遇到难题,不轻易放弃,而是主动探索解决方法;在成长中遭遇挫折,不消极沉沦,而是以坚韧的心态寻找新的方向。唯有以 “求索” 为帆,才能在时代的风浪中勇往直前,抵达理想的彼岸。

“合异”“知止”“求索”,三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合异” 为求索提供了多元的力量,让前行之路不再孤单;“知止” 为求索校准了方向,让追求之旅不偏不倚;“求索” 则让 “合异” 的智慧、“知止” 的坚守有了实现的载体。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应践行这三大智慧:以 “合异” 的胸襟,接纳不同的观点,团结更多的伙伴;以 “知止” 的清醒,坚守内心的底线,保持沉稳的步伐;以 “求索” 的勇气,直面时代的考验,追逐心中的理想。

人生如舟,时代如海。以 “合异” 为径,能汇聚同行的力量;以 “知止” 为锚,能稳住前行的航向;以 “求索” 为帆,能扬起奋进的风帆。愿我们都能在这三大智慧的指引下,在人生的航程中乘风破浪,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明长河中的三重境界

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不同文明的色彩历经千年依然绚丽夺目:印度佛陀的慈悲、希腊天使的灵动、波斯纹样的瑰丽,在中国画师的笔下融汇成璀璨的星河。这恰似《国语》所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又暗合《大学》中"知止而定"的智慧,更彰显着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文明的演进,正是在融合、沉淀、突破的三重境界中生生不息。

长安西市的胡商酒肆里,粟特乐师弹奏着箜篌,波斯商人展示着琉璃器,新罗学子捧着《论语》请教。这种开放包容的景象,在盛唐时期达到极致。正如《国语》所言,真正的和谐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让不同文明如五味调和成羹。鉴真东渡带去的不仅是佛法,还有中国的建筑、医药、书法;马可·波罗笔下的元大都,既有伊斯兰风格的星象台,也有基督教教堂的钟声。这种交融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像青铜器的铸造——将不同金属在烈火中熔为一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器物。

在雅典卫城的废墟中,苏格拉底曾与弟子们讨论"节制"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中国哲学中化作"知止"的境界。《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恰似黄河在入海前的回旋沉淀。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带回的不仅是异域珍宝,更有对自身文明的深刻体认。当利玛窦带着《坤舆万国全图》来到北京时,徐光启没有盲目崇拜,而是以"会通超胜"的态度翻译《几何原本》。这种定力,让中华文明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始终保持着主体性,如同龙泉青瓷在窑火中淬炼出"雨过天青云破处"的独特釉色。

屈原在汨罗江畔的叩问,穿越两千年的时光依然震撼人心。这种求索精神,是文明进步的永恒动力。张骞凿空西域时,面对的是大漠孤烟与未知的部落;玄奘西行时,要穿越八百里流沙与雪山险峰。但正是这种突破舒适区的勇气,让丝绸之路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近代以来,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到詹天佑设计"人"字形铁路的智慧,再到屠呦呦从古籍中寻找青蒿素灵感,求索精神始终在推动着文明的创新。

站在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三重境界的智慧。当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重塑世界,当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生存,不同文明更需要以"和羹"的胸怀相互借鉴,以"知止"的定力坚守本真,以"求索"的勇气开拓未来。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依然在云中翱翔,她们手中的莲花与琵琶,正是文明交融的象征;雅典卫城的石柱依然指向苍穹,提醒着我们节制与理性的重要;而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永远激励着后人上下求索。这或许就是文明长河给予我们最珍贵的启示:在融合中创造,在沉淀中升华,在突破中永生。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