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实高“硬核”师资团队:这群“宝藏老师”托举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08:36 1

摘要:在这个硕果盈枝的时节,青岛实验高中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很幸运在实高遇到您”“感谢您关键时刻拉我一把”……说起被实高学子誉为“地表最强教师天团”的老师,每名实高毕业生都能写下一大段真情流露的“小作文”。大面积提优、高分段突破、多元化升学、创新式成长…

施轶(左二)以“严而有爱”的带班理念,带出一批“优秀班集体”。

徐明俊(前排左三)和同学们一起录制拜年视频。

宁磊博士(左四)指导学生做实验。

课间,孙宏伟(左二)给学生答疑解惑。

在这个硕果盈枝的时节,青岛实验高中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很幸运在实高遇到您”“感谢您关键时刻拉我一把”……说起被实高学子誉为“地表最强教师天团”的老师,每名实高毕业生都能写下一大段真情流露的“小作文”。大面积提优、高分段突破、多元化升学、创新式成长……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同打开青岛实验高中的“引路人”图谱,从托举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育人故事中,读懂教育最温暖的底色。

“宝藏班主任”有“全员提优秘籍”

高考出分当天,青岛实验高中2022级5班班主任徐明俊的微信被学生和家长的报喜消息“挤爆”,其中出现最多的词是“惊喜”——这个从普通班学生中组建的强基文科班,在2025年高考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几乎全员达特招线,十余人考入“双一流”高校。特别是与高二组建时相比,班级实现了整体“齐步走”式的提升。“奇迹”背后,是以徐明俊为代表的实高教师独特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智慧——让每一名学生发挥到极致,尽己所能将他们托举到人生“更高处”。

从教26年、当了18年班主任,徐明俊不仅带班很“有一套”,还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全员提优秘籍”。她认为,学习和班级管理相辅相成,成绩提升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她经常用“讲故事”的方式开班会,引导学生敢于树立目标、突破自我。她鼓励学生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后的10—20分钟上台演讲,分享正能量故事。她还拍下学生演讲视频发到家长群,把激励传递到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积极运用“表扬”的力量,也是这位青岛市优秀班主任的“关键招数”。对于班里的“皮孩子”,她用“放大镜”找优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通过“套近乎”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找到了自信,自然就带动了学习,从喜欢这个班级、喜欢这所学校到喜欢学习,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为数学教师,面对文科生普遍对数学存在畏难情绪的状况,徐明俊在班里推行“好题本三部曲”:先积累经典题目,再学会融会贯通,最后“悟透吃透”。她还建议学生周末做“小反馈”,阶段性检测做“大反馈”,对反复出错的题目重点标记、集中攻克。回忆高中学习生活时,学生们纷纷反馈,“好题本”让自己受益匪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她采用“量体裁衣”的策略。对数学薄弱的学生,她从最基础的题目入手,结合限时训练,让他们“稳住基本盘”,掌握自己的节奏;对擅长数学的学生,让他们当“小先生”,和他们碰撞解题的思路。她鼓励学生“相信相信的力量”,突破瓶颈,不要给自己设限。班里有个女生,从高一时年级500多名进步到年级前50名,这样的例子在这个班级中并不少见。

在徐明俊看来,教育的价值远不止于高考分数,她更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我希望培养的是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论将来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保持向上生长的力量。”

“严而有爱”名班主任炼成“高分”

从教29年,担任班主任19年,青岛实验高中教师施轶以“爱与智慧的坚守”,诠释了名师、名班主任的风范。她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温暖的教育情怀,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她不仅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更是实高教师团队中敬业奉献的典型代表。

在班主任工作中,施轶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多次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班集体”“青岛市先进团支部”“山东省优秀班集体”。她秉持“严而有爱”的带班理念,既在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更在心理成长上细心呵护。她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内心世界,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作为2022级1班班主任,回忆起和学生们相处的三年时光,施轶感慨万千。“这是很有个性的一届学生,性格活跃,思维敏捷。”她发现,班里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习惯。因此,班主任既要镇得住,又要和学生“处得来”。她秉持因材施教的理念,尊重学生爱好发展,鼓励个性展现,致力于为班级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助力。班里的赵梓皓同学在今年高考中取得659分。总结自己高考超常发挥的原因时,他特别感谢班主任营造的“自由生长的空间”,让自己度过了愉快的高中三年,“施老师鼓励我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注重过程的积累。”今年高考中,她的班上有一大批学生成绩超过600分,被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985高校录取。其中,郭凯迪同学以校考专业全国第一名、文化录取全专业最高分的优异表现,圆梦中国传媒大学中韩双语播音专业。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施轶是学生们公认的“宝藏老师”。她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并获奖。她勤于钻研教学,多次开设校级、市级公开课,发表多篇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她常说:“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我希望我的学生首先成为一个健康、积极、有正能量的人。”

青年教师“加速跑”助推多元升学

在实高教师团队中,“准00后”教师孙宏伟属于新生代,也是老十五中人优良家风的最新传承者。这名26岁的历史老师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就把一个“多元型班级”带成了家长交口称赞的“好班”——班里既有通过文化课考入“双一流”高校的学生,也有通过艺术、体育等多元升学渠道走入理想高校的孩子。

“我们班艺体生约占三分之一,既有播音主持、古筝、管乐等艺术生,也有足球、田径等体育生。”面对这样一个多元构成的班集体,孙宏伟并未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选择,帮助他们明确方向、坚定信心。在他的班上,有一名篮球特长生,高二时放弃体育升学,转型文化课。在学生感到迷茫的时候,孙宏伟鼓励她“遵从自己的内心”,最终这名学生以594分考入华中农业大学。

为支持学生专业发展,他积极构建助力机制:建立班级学习群,及时同步复习资料;与专业教师协同,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学业辅导。班里一名播音主持专业的艺术生,最终凭借“专业+文化”双优表现进入东华大学,实现了名校梦。

“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出彩的机会”,是青岛实验高中助推学子多元升学的真实写照。在这里,教育是生命的启迪与道路的开拓。无论学生选择哪条升学路径,老师们始终陪伴在他们身边,做他们成长路上最可靠的“引路人”。

“科创大神”点燃高中科学火种

在青岛实验高中的科技创新实验室里,每天中午总是格外热闹,学生们在这里进行科创实践活动,遇到问题就喊“宁博士”。他们口中的“宁博士”,正是该校科创中心负责人宁磊老师。这位从德国学成归国的生物博士,自2017年起扎根高中教育,用专业与热忱为一批批学生打开科研之门。

八年来,宁磊带领学生在科创赛场屡创佳绩:学校连续八年获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2025年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近日,他指导的高三学生黄益顺凭借“人工智能深度感知盲人相机”项目,一举拿下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五个专项奖,体现出实高学子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不只做科创,更注重学科融合与人文关怀。”宁磊开发的《STEM理科融合课程》获得省级优秀案例和市级精品课程认证,点燃了中学生的科创火花。在他看来,科研项目需兼具科学性和公益性。他发现,许多学生的课题聚焦需要特别关注和支持的群体,体现出青岛实验高中“新人文教育”理念的深度浸润。

此外,宁磊还担任市教科院生物学科兼职教研员和青岛市生物强基计划首席教练。暑假里,他的实验室迎来各区市的学生。在山东省2025年度中学生科学实验比赛中,青岛实验高中一举拿下高中物理、化学、生物三项二等奖,是局属高中获奖数量最多的学校。

更令他自豪的是学生的长远发展。八年来,从他的实验室走出的学生中,已有7人通过直博或硕博连读等方式,成为“准博士”。2020届毕业生许绍锐,从华中农业大学以预推免的方式进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深造;2020届毕业生张佳和则保研至南京农业大学,攻读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

“高中是科研启蒙的黄金期。如果能在这里点燃学生的科学火种,陪伴他们找到方向,那么教育真正的价值就实现了。”在宁磊看来,教育不是单向传授,而是与学生共同成长、彼此成就的过程。“我不只是在教他们做课题,更是在预演他们未来与导师沟通、团队合作乃至面对挫折的方式。”而这些,正是创新人才在基础教育阶段成长最宝贵的财富。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董真

来源:青岛晚报掌控全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