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以匠心守护成长,用爱与责任诠释教育的真谛。他们默默奉献,静待花开,在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也为社会的前行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以匠心守护成长,用爱与责任诠释教育的真谛。他们默默奉献,静待花开,在孩子们的人生轨迹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也为社会的前行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2023年以来,玉林市教育局持续开展“玉林优师”宣传活动,以系列专题人物报道的方式走进这些教育者的故事,聆听他们的初心与梦想,见证他们的坚守与创新,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广大教师潜心教书、用心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最终推动玉林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向大家继续介绍的是第六十七位老师——盘鹤玲。
盘鹤玲,中共党员,正高级教师,容县灵山中学德育处主任。她出生于容县灵山镇的大鸢山,于1995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三十年来,她宛如一颗坚毅的种子,从大山里出生、成长,又毅然回归大山,坚守德育阵地,以爱为线、以智为梭,精心编织育人锦缎,呵护着乡村“阳光天使”茁壮成长。先后获评玉林市优秀教师、玉林市师德标兵、玉林市资助工作先进个人、玉林市安全稳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5年8月被认定为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骨干教师。
01
爱心倾洒,温暖学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每至开学季,盘鹤玲的抽屉便堆满全校学生的心理档案。每一份档案她都会精心审阅。沉默寡言的留守儿童、敏感焦虑的单亲家庭孩子、自卑怯懦的学困生,她都一一铭记于心。为了温暖这些困境中的心灵,她组织老师们利用课余和节假日,走遍山村的每个角落家访,在灶台前,她与家长促膝长谈;在晒坪上,她和孩子并肩交流……教育的暖流汩汩流进学生心灵。多年来,她家访的家庭超过1000户。
同时,盘鹤玲对不同学习、生活和心理的学生实施精准帮扶:心理有偏差的学生,给予心理“扶健”;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生活“扶资”;行为不良的学生,进行品行“扶德”;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精神“扶志”和学习“扶智”;留守儿童实施节日“扶礼”、情感“扶陪”。
02
传统引航,增强文化自信
当察觉到孩子们热衷于过圣诞节、愚人节等外来节日时,盘鹤玲敏锐地意识到利用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的紧迫性。她组织学生在教室墙上张贴共同制定的班级公约,共同约定过好传统节日;在学校操场围墙展示中华育人典故、名言警句;教师节开展感恩班会;春节组织剪纸、写春联;“三月三”举办唱山歌、跳竹竿舞等活动。在传统的节日活动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03
网格筑防,守护阳光心灵
盘鹤玲每学期对师生开展常态化心理健康筛查,每日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经常组织学生开讲座、做游戏等,以各种“心疗” 活动提升学生的抗挫能力,成为快乐的“阳光天使”。
04
润物无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身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盘鹤玲坚决摒弃照本宣科。课堂中,3 分钟“心灵晨光”成为学生分享日常的小舞台;讲解情绪管理时,引导学生制作 “情绪标识卡”;探讨挫折应对时,让学生绘制 “抗挫能量树”;课后的“心灵感悟日记”,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疏导与安放。她用本地党员故事、大学生村官事迹触动学生;播放老支书带领乡亲脱贫的纪录片,讲“责任担当”;通过当地采茶戏、铜鼓文化,解读“文化自信”;组织校园 “模拟法庭”,讨论“法治精神”。通过“情境导入——情感共鸣——价值升华”的教学模式,让思政课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堂。
05
场景创设,疏导困惑心愁
盘鹤玲坚信,思政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还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处。她善于在不同的场合创立不同的场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校园各个角落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微剧场”,学习互助小组在树荫下攻克难题,宿舍里“心灵互助角”配备书籍、玩具为学生提供放松的空间。食堂开展“光盘行动我代言”,宿舍进行 “文明宿舍”评比,组织红色研学参观国防教育基地。不同场景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融入生活的点滴,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强大催化剂。
06
传帮引领,共促师者成长
作为德育主任,盘鹤玲推动“思政导师制”,面对新入职教师,主动“传帮带”,建立“双导师制”。岗前培训开设“乡村教育的变与不变”讲座,在日常听评课中关注教师如何将心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2022年入职的秦雨熙老师,在她的指导下实现蜕变,和盘鹤玲共同设计了“课前3分钟心灵故事”疏导学生不良情绪。如今小秦还能独立策划心理班会,铭记盘鹤玲言传身教的“用生命影响生命”信条。2020年入职的卢坦炎老师在盘鹤玲的指导下很快成长,2023年6月分别荣获“容县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容县师德标兵”称号,2024年8月任学校教研处副主任,现在担任九年级教学主管,以出色的工作能力挑起育人重担。
三十载岁月流转,盘鹤玲的鬓角染上了霜色,但眼中的热忱从未熄灭。她带领的县级心理工作坊在全县开展20多场班主任培训,培养6名县域骨干德育教师,惠及全县7000余名农村学生。容县灵山中学毕业生道德认知合格率达 100%。而她最珍视的,是毕业学生寄来的明信片和手绘图画。其中有一幅画是这样的:画中盘鹤玲牵着孩子走向远方,身后是一名年轻的老师捧着明灯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