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瑞达生物股份这一新原料即将“起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09:49 1

摘要:而今,一种来自蜂王浆的活性成分——“10-羟基-2-癸烯酸”,俗称王浆酸(10-HDA),正以科研和产业化双线并进的姿态,成为继透明质酸之后,中国原料库中又一张值得被全球记住的“成分名片”。

中国化妆品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由“成分”驱动的高质量变革。在透明质酸之后,行业迫切需要新的科学突破与国产成分标签。

而今,一种来自蜂王浆的活性成分——“10-羟基-2-癸烯酸”,俗称王浆酸(10-HDA),正以科研和产业化双线并进的姿态,成为继透明质酸之后,中国原料库中又一张值得被全球记住的“成分名片”。

2025年5月,福瑞达生物股份在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上全面披露王浆酸的合成路径与科研进展,标志着中国本土原料在“生物合成-机理-应用”全链路创新上的一次扎实的跃升。

在全球生物科技与美妆融合加速、中国国产护肤品牌集体寻求“成分自主权”的背景下,王浆酸的成功研发,不仅打破了技术壁垒,更打破了品牌认知的天花板,为中国原料库的“成分进化”提供了范例路径。

从透明质酸到王浆酸,中国原料科研正从“以量取胜”向“以质立身”转变,一场成分自主的时代序幕,正悄然拉开。

在5月21日-23日举办的2025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上,福瑞达生物股份副总经理杨素珍首次对外公开关于“王浆酸”(10-羟基-2-癸烯酸)的重要科研进展,将这一新成分“制备工艺-功效研究-转化应用”全链路科研和盘托出。

王浆酸作为仅存在于蜂王浆中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为1.4-2.4%,被认为是衡量蜂王浆品质的核心指标。普通工蜂以普通蜂蜜为食,寿命仅有30-60天,而蜂王以蜂王浆为食,寿命可延长至2-5年,因此王浆酸具有“液体黄金”、“长寿因子”的美誉,受其制备方法限制,无法实现产业化应用。

《FBeauty未来迹》发现,事实上从2023年起,福瑞达生物股份关于王浆酸的系列科研成果就开始逐步“见网”。其研究进展脉络也依从“生物合成-机理-应用”,在近两年内有了集中突破。

据了解,用合成生物法制备王浆酸的突破是由福瑞达生物股份与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共同研究,实现了合成王浆酸“高产”化。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在2023年9月,福瑞达生物股份获得“一种合成生物法制备王浆酸及其在护肤中的应用”发明专利,意味着其成功用合成生物技术实现王浆酸的生产,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王浆酸的皮肤屏障保护功能,以及指向抗老功效的细胞级靶点。

在随后的一年中,福瑞达生物股份又逐步解决了王浆酸难溶于水的问题,拓展了王浆酸在化妆品应用中的多种使用场景,对应多项专利成果也在2024年逐步公开。

打通“生物合成-机理-应用”链条,“10-羟基-2-癸烯酸”(即王浆酸)于2024年7月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成为当年的第52号新原料。

紧接着在2024年10月,福瑞达生物股份以王浆酸合成生物技术和功效研究为核心的SCI论文[1]成功发表于《Journal of function foods》杂志(IF:3.8)。在这篇论文中,福瑞达生物股份进一步细化了王浆酸的突破性制备细节,以及修复表皮屏障、延缓真皮衰老的功效机理。

福瑞达生物股份SCI论文[1]发表于《Journal of function foods》

在全球范围获得极大关注和认可后,福瑞达生物股份科研团队继续探索王浆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让王浆酸的修护和抗老功效在产品中落地。

在此次2025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上,这一系列科研突破也获得国内业界人士的极大重视和肯定,其SCI论文在大会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化妆品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从143篇参选文章中脱颖而出,获得优秀论文一等奖。

福瑞达生物股份SCI论文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化妆品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据《FBeauty未来迹》了解,福瑞达生物股份“王浆酸”新成分已有7项已公开的发明专利、1篇SCI论文,其科研团队用扎实、深厚、前沿的全链路研究,一举突破国内王浆酸的生物合成、机理和应用空白,并获得国内外化妆品科研领域的一致认可。

那么在打通王浆酸“生物合成-功效研究-转化应用”全链路的研究中,福瑞达生物股份到底是怎么做的?其中最难突破的技术关卡有哪些,又有哪些创新性的科研发现与应用实践?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还是要从王浆酸这一原料的三个难点——“制备方法限制导致原料价格昂贵、功效靶点研究不透彻、应用技术限制市场起步”开始说起。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目前是蜂王浆年产3000吨,占世界总产量90%的“最大生产国”。但王浆酸在蜂王浆中含量仅为1.4-2.4%,且难以被分离获取,目前国内王浆酸制备主要以物理提取法、化学合成法为主,产率低且难以保证原料质量。因此王浆酸价格昂贵,产业转化一直是个大问题。

其次,在对王浆酸的护肤功效靶点研究上。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但由于研究方法、技术的限制,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其靶点机理没有全面深度的科研实证和认知。

此外,虽然“蜂王浆”“蜂王浆提取物”“蜂王浆粉”等相关成分已被录入《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但并没有标注其所含有的王浆酸含量,或者王浆酸含量很低。且王浆酸成分存在难溶于水等特性,因此产品应用一直是难以突破的关卡。

这也导致,即使目前我国是蜂王浆的最大产地,市面上有1500多种以蜂王浆、蜂蜜为主要功效成分的产品,该市场由以欧莱雅、娇兰、Fresh为代表的高端外资品牌主导,整体市场规模处于起步阶段,远未释放出王浆酸这一核心成分的应用潜力。

但近年来,福瑞达生物股份副总经理杨素珍带领科研团队,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硬生生闯过了这“三重门”。

其中王浆酸原料的“产业化”是最核心且最关键的一道门槛。

福瑞达生物股份基于合成生物技术优势,联合齐鲁工业大学共同破译了王浆酸合成生物的分子机制及代谢调控过程,随后构建表达载体,转移至底盘细胞,最终获得了工程菌株,结合高密度发酵和GEW高纯度提取技术,获得高纯度(≥98%)、强功效、绿色安全的王浆酸。

解决了原料“产量”问题后,搞清楚原料对皮肤的作用路径、功效靶点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步。

于是研发团队从转录组功效预测出发,深度解析原料在皮肤的作用靶点,最终发现合成生物王浆酸能分别作用于表皮层、真皮层及皮肤表面微生物群。在表皮层,王浆酸对兜甲蛋白、内披蛋白的上调率达到63.67%和85.46%,并增加表皮层中脂质、神经酰胺含量。在真皮层,其可以防止DNA损伤,降低线粒体活性氧含量,促进Ⅰ型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与此同时,还可以抑制皮肤“衰老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因此,合成生物王浆酸具有修护表皮屏障,延缓真皮衰老,平衡皮肤微生态的三大核心功效。

突破了原料产量、功效路径两重关卡,离王浆酸落地市场看似只差一步之遥。但从产品研发角度而言,合成生物王浆酸具有溶解度低的性质,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并不简单。

据了解,目前公司科研团队已经先后尝试了4种合成生物王浆酸原料在产品中应用的方法,并均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最新公开的双重包裹体系不仅提高了王浆酸的负载量、稳定性和溶解性,相较于王浆酸本身还具有更加优异的皮肤渗透性,并能提升皮肤Ⅳ型胶原蛋白含量。

凭借过硬的科研实力和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科研精神,福瑞达生物股份科研团队打通了王浆酸原料科研中最难的三重关卡,用合成生物学、转录组学功效预测等现代科学技术把尚未被充分挖掘的“已使用原料”重做了一遍。这一创举不仅再次证明福瑞达生物股份的前瞻性眼光和系统性实力,也提醒市场:中国本土原料库还有巨大的潜能。

杨素珍还在2025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上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围绕合成生物王浆酸开发的产品「精研金致」系列即将于6月上市。据了解,王浆酸系列产品涵盖三重质地三重剂型的三管精华、悬浮油脂微囊的修时水、仿生液晶促渗修时乳及芯修面霜等品类。

围绕合成生物王浆酸开发的产品「精研金致」系列

这也意味着,福瑞达生物股份用合成生物技术获得的“王浆酸”,即将正式踏上化妆品市场,开启产业化发展的新征程。

除了在化妆品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合成生物王浆酸凭借绿色生产与多功能活性,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至医药、医美、保健及农业等领域。

因此,这一突破不仅为化妆品行业提供了高效、可持续的抗老解决方案,也为合成生物学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路径。

对照过去30多年福瑞达生物股份围绕透明质酸成分的科研和产业化应用进程来看,“透明质酸效应”已不仅是一个单一成分成功商业化的故事,它更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全球成分科技竞争中,以科研引领产业、以创新撬动市场的典型案例。

如今,王浆酸这张“成分名片”逐渐成型,正是在这一思维模式与路径机制下的再次演进。

从“透明质酸”到“王浆酸”的跨越,实则体现了中国本土品牌在成分开发路径上的集体觉醒与价值回归。透明质酸的成功带来了两重效应:

其一,是激发了整个行业对于“单一成分科学”的系统化研究热情;

其二,则是让产业界开始意识到,“成分壁垒”才是真正能够构筑品牌差异化、市场溢价能力的核心所在。

当前,在国际化妆品市场中,围绕关键活性成分的争夺已演变为一场新的“科技芯片战争”——谁掌握了核心原料的高效制备与创新应用,谁就掌握了产品的主导权与叙事权。就像英特尔、高通在智能设备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一样,在全球护肤行业,那些掌握关键抗老、美白成分等合成方法与专利壁垒的品牌,也在产品层面构筑起难以逾越的技术“护城河”。

而王浆酸的产业化突围,正在为这一竞争格局注入变量。

王浆酸粉末

首先,它是对“中国成分科学”原创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在过去,提到高端护肤成分,业内更多想到的是源自欧美的科研成果。但王浆酸的生物合成突破,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印象——从基因工程出发,到底层工程菌设计、再到功效验证及包裹体系优化,中国科研团队实现了成分从“0到1”的全链路创新闭环。尤其是在合成生物技术赋能下,其“非依赖自然提取、不受资源限制”的绿色生产方式,更在全球“零碳制造”趋势下具备了独特的产业生态价值。

其次,它拓展了“功能性化妆品”在配方创新上的边界。当前,随着“精研抗老”“敏感肌修护”等概念的渗透,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性期待不断升级。王浆酸通过明确作用靶点、优化功效路径,已具备与国际主流抗老成分比肩甚至替代的潜力,为“多靶点、链式抗老”这一趋势提供了新的技术模型。

更重要的是,王浆酸的成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原料端逐渐打破技术依赖、争取全球话语权的缩影。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备案化妆品原料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其中合成生物技术支持的新原料占比超过40%。“国产替代”的呼声在原料端愈发高涨,不仅是应对国际原料价格波动、供应链不确定性的现实需求,更是抢占下一个增长周期的战略选择。

正如2025中国化妆品科学技术大会上所言,未来5-10年,谁掌握了自主可控的成分体系,谁就能率先完成从“品牌制造”到“科技输出”的飞跃。

王浆酸的产业化路径也再次提醒我们,在原料科研逐渐走向“深水区”的今天,成分开发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功效叠加”逻辑,而是一场融合多学科交叉能力、整合上下游资源协同能力的系统性比拼。从原料合成、生物工程、靶点筛选、作用机制验证,到产品配方设计、功效临床数据验证,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品牌拥有真正的“研发底座”,而不只是“营销噱头”。

福瑞达生物股份从透明质酸的全链路产业布局,到王浆酸的全链路科研突围,恰恰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科研—转化—品牌”协同机制。其核心逻辑是:以科研抢先机、以原料抢话语权、以成分打破内卷、以科技撬动高端。

“透明质酸效应”带来的是一种思维范式的切换:在成分层面,拼的已不再是“谁率先用上”,而是“谁主导定义”;在市场层面,真正能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的,不再是品牌故事,而是配方逻辑与功效实证。

如今,随着“精研金致”系列即将上市,王浆酸这张“成分名片”也将正式走入市场检验阶段。这不仅是对福瑞达生物股份科研能力的一次验证,也是对中国品牌在功效护肤领域破局突围的一次实战演练。

如果说透明质酸是中国品牌在这场“美妆芯片战争”中投出的第一颗“硬科技子弹”,那么王浆酸就是福瑞达生物股份在完备“新质生产力”条件下的再一次实践。而这颗新的子弹,极有可能命中一个被忽视已久的问题:中国化妆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究竟要靠什么构建?在成分科技重新定义市场规则的时代,这个问题,值得整个行业共同回答。

参考资料:

[1]Chun-Ying Yuan, Su-Zhen Yang, Chun-Ming Gao, Tian-Ming Bai, Ting-Ting Han, Shan-Shan Jiang, San-Ling Liu, Kuan-Kuan Gao, Xin-Yu Mao, Hong Jiang, Yan Li*,Biologically synthesized 10-Hydroxy-2-Decenoic acid activates cornified envelope formation via PPARα signaling, and regulates oxidative respiratory chain to improve mitochondrial function,《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122 (2024) 106505

作者/吴思馨

文章来源:FBeauty未来迹

来源:数央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