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死鱼正口?广东男子吓得火速收竿走人,网友:竿都得丢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10:08 1

摘要:虽然重点是悼念先人的节日,但毕竟已是逝者,所以民间就有非常多的禁忌,比如晚上不出门、不钓鱼、不游泳、不婚嫁等等,都是为了避免触怒一些无人缅怀的亡魂。

信息来源于@眼镜哥。

中元节是个很厉害的节日,这个节日融合了道教、佛教文化以及民间信仰,核心就在于“祭祀亡魂、超度亡灵”的习俗。

虽然重点是悼念先人的节日,但毕竟已是逝者,所以民间就有非常多的禁忌,比如晚上不出门、不钓鱼、不游泳、不婚嫁等等,都是为了避免触怒一些无人缅怀的亡魂。

我妈就几次嘱咐我中元节前后,甚至是整个农历七月的晚上都尽量不要在外面待太久。

我本来就不爱出门,倒也没啥差别,没有细想太多。

不过有的人就是坐不住啊,比如今天的案例中这个朋友,他非得在中元节当天出去钓鱼,然后遇到了很经典的“诡事”。

中元节当天晚上,也就是2025年9月6日,IP地址为广东的博主“@眼镜哥”还是耐不住出门夜钓了,没曾想就真的这么巧,偏偏今天给遇到“死鱼正口”了!

所谓的“死鱼正口”顾名思义就是钓到了已经死掉的鱼,而且还是正口的,就让人联想是这条死鱼明明失去了生命,却还是能咬钩!

视频中可以看到这条鱼的眼睛已经浑浊不堪,不但有点发白,甚至眼球都好像快要脱落了。

鱼死后眼睛变白是正常的行为。鱼眼睛最外层,就透明的那层,那叫角膜,活着的时候它保持着湿润和透明。但如果鱼死了,就没办法保持水分和营养,于是角膜就开始脱水而变得干燥、浑浊。另外鱼晶状体也会在鱼死后分解细胞,导致晶状体中的蛋白质迅速变性、凝结成团变成白色。

这个不可逆的过程就是死鱼眼睛发白的原因。

得多久才完全发白?这个得看环境的温度和鱼本身的新鲜度了,现在虽然说是秋天,但白天依然30多度高温,晚上也是27~29度,所以鱼就烂很快,就算是泡水里降温了,可能3~6小时鱼眼就变白了。

博主配文是:“七月半死鱼正口,赶紧收竿走人!”听起来还挺忌讳的,但是博主对着镜头展示死鱼的时候,还配了非常阴间的BGM,甚至诱鱼灯刚好是绿色,显得鬼气森森,怪吓人的。自己营造这种氛围,说明了他其实一点不怕,完全是为了让流量高点。

因此就有不少人质疑说鱼是他自己挂上去的。

但其实是不是自己挂的,这个问题根本不重要,人们要讨论的是这种恐惧感和民俗传说,博主这个视频算是在中元节这天提供了一个论坛。你看很多人就会直白表达感想,其实不会去在意真假,他们煞有介事的叫博主“竿都要丢掉!”声称“出事了!”

有人不只是直抒胸臆,还从民俗的角度出发评论,表示中元节鬼节是不能去钓鱼的,博主敢去是真的不怕死!还有人表示是水鬼帮博主挂上去的。后面这说法就算不是在中元节也有,算是对“死鱼正口”最广泛的民俗解释。

“死鱼正口”的情况其实不算非常罕见,有人还为此编了一段顺口溜,我看评论区其实有十多个人都发了这段。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相关经验,也是蛮邪乎的,尤其是第一个网友的故事,就下图,大家自己看吧。

“死鱼正口”算是在钓鱼圈里最广为流传的民俗传说了,说的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理解了。

在常理和基本逻辑下,死鱼不可能去主动吃饵,所以人们就会发挥想象力去猜测,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后就变成了民间传说。

最主流的说法是水域中溺死者的亡灵,它们出于某些原因无法投胎,于是就想要寻找替身来代替自己,好让自己转世投胎,而“死鱼正口”就算是一种方式,只是这些亡灵抓不到活鱼,只能挂死鱼来试图吸引钓鱼人留下。结果钓鱼人看到死的就更害怕了,适得其反。

但无论这些亡灵再笨,它们也是盯上了钓鱼人,这就足够恐怖了,所以钓鱼圈就有“死鱼正口,收竿就走”的说法。

跟这个配套的民俗传说还有“引路鱼”。所谓“引路鱼”就是有些大鱼会表现得完全不怕人类,让人类感觉能唾手可得,最终走下水企图去抓,然后被溺死成为“替死鬼”。用这个方法的亡灵显然聪明点。

这些当然只是传说罢了,实际上“死鱼正口”是拥有不少合理的解释的,尽管它们肯定是无法完全消除真遇到那一刻带来的心理冲击,但确实是科学和理性的。

鱼钩在水下会随着水流或提竿动作移动,有可能真就那么恰巧,给钩到了水底一具漂浮的鱼尸,而死鱼死后肌肉无法工作,鱼嘴自然是大开着,这就让钓鱼人误以为是“正口”了。钓鱼人经常能钓到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其实本质都一样啊,只是钓到死鱼概率更低罢了。

水底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某片水域严重缺氧,尤其是夏天更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你肯定也看过非常的多相关的新闻;或者是水域受到污染,鱼群就可能会突然大量死亡,然后死一段时间后就会聚集在水底。当钓鱼人的鱼钩沉底后,很容易在一片死鱼中穿行,并挂到其中一条。

人类的大脑有种保护机制,就是会本能地寻常对异常事件的解释,“死鱼正口”就是一个极小概率、强烈违反日常钓鱼经验的情况。说难听点,古代的钓鱼人没文化也没科学常识,他们只能往神神鬼鬼的事情去联想,说是“水鬼作祟”算是一个已被广泛接受的完美故事模板,立刻填补了认知上的空白。

然后这样的故事肯定是科学巧合更有传播力。你试想一下,“我昨天钓到了死鱼!应该是最近水域缺氧,死鱼太多的巧合吧?”和“我中元节钓到了死鱼,肯定是水鬼在替身!吓得我马上就溜走了!”

哪个说法更会被传播?肯定是明显迷信但更有趣的后者了。

我感觉“死鱼正口”和“引路鱼”这样的传说多少还是带有警示和规范行为的作用,虽然很迷信,但也算是非常粗暴的风险提示。

能够导致“死鱼正口”的环境,本身也可能是危险的环境;出现“引路鱼”这样的情况可能说明鱼因为环境因素出现异常,这里很危险,而且这个传说也警告人类不要涉险下水,水下的情况谁也不清楚。

客观上这些传说确实规避了潜在的风险。

来源: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