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着力破解部分年轻干部在基层“水土不服”的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既承载着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使命,也面临融入难、沟通难、实干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要着力破解部分年轻干部在基层“水土不服”的问题。作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年轻干部既承载着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使命,也面临融入难、沟通难、实干难等多重挑战。如何真正沉下去、融进去、干得好,成为摆在每一位基层新人面前的现实考题。
日前,南湖新区举办的2025年度基层干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给出了一份务实的回应——在这里,街道、社区(村)干部放下手机备忘录,拿起纸质笔记本,在“坐下沟通”的细节中重建信任,在“带笔记录”的姿态里传递诚意。这一看似微小的转变,恰恰指向了基层工作法的重要内核:沟通的温度、倾听的诚意与实干的担当。
“水土不服”,究其本质,是年轻干部在陌生环境与复杂现实中出现的适应障碍,既源于经验不足、方法生疏,更折射出思想扎根不深、群众感情尚未建立等深层问题。要跨过这道坎,不仅需要组织培训助力,更关键的是自身方法的转变与心态的重建。
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好好说。基层工作不能是“你说你的方言,我念我的文件”。年轻干部要主动学习群众语言,善用“土味”表达传递深刻政策。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简洁而通俗的表述,之所以深入人心,正是因其贴近生活、易于共鸣。真正有效的沟通,从来不是说教而是对话,不是复制文件而是共情表达。
善于征求不同意见和建议,好好听。基层工作不是“你说我做”,而是“大家一起谋”。年轻干部应主动走出办公室,多踩田间泥、多坐农家凳,从群众的“吐槽声”“牢骚话”中听出真需求、真问题。唯有放下身段、真诚倾听,才能把民之所盼转化为政之所为,让纸上的承诺变成百姓屋檐下的温暖现实。
善于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好好干。当前农村早已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机械化种植、电商直播、特色产业等新形态不断涌现。年轻干部应发挥思维活、懂技术、善创新的优势,带领群众探索致富新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痛点中找准发力点,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与支持。
基层是年轻干部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沉下身、用好心、干实事,才能从“水土不服”走向“如鱼得水”,从“新手小白”成长为“多面能手”,在广阔乡村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山乡巨变”。(黄亚文)
来源丨岳阳日报
来源:岳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