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谈及对仍与俄罗斯保持经贸往来的国家应如何应对时,把矛头对准了印度。
据《环球时报》9月10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谈及对仍与俄罗斯保持经贸往来的国家应如何应对时,把矛头对准了印度。
当节目主持人提到印度总理莫迪近期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合组织峰会上的互动时,泽连斯基表示,就该进行惩罚。
虽然他没点印度的名字,但意思非常明确,等同于指着印度的鼻子开怼。
而面对全球另一位更有分量的与俄交往者,泽连斯基却只字未提,刻意避开。
显然,泽连斯基也是在挑软柿子捏。
泽连斯基需要一个靶子,来维持自己在西方阵营的存在感,而印度正好成了那个最安全的出气筒。骂了也就骂了,既迎合了特朗普,也不用担心印度把乌克兰怎么样。
泽连斯基
近段时间,美国对印度火力全开,特朗普自己总是把印度挂在嘴边不说,他的顾问纳瓦罗,本来是个极端反华分子,结果现在恨不得天天怼印度,甚至把俄乌冲突称作“莫迪的战争”。
这并不奇怪。印度自认为是全球南方的领袖,但它并非真正的“有声有色的大国”。
而且印度总是想着各方都不得罪,但印度又没有能力维持自己的立场。也就是说,并不是谁都可以想不站队就不站队的,中国有这个能力,而印度没有,你不站队,就要收拾你。
这是西方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于是,印度成了靶子。
打印度,政治上安全,成本上可控,不会有后果,以至于连乌克兰都敢趁机上去踹两脚以证明自己与特朗普高度一致。
如果印度能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实力并非真正大国,不硬把自己吹成大国,可能也不会被盯着死磕,因为欺负一个小国,没多大意义,显现不出施压者的强大,而真正的大国,连特朗普都不敢招惹,印度正好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合适的靶子,你说你是大国,你又没有大国的实力,我欺负起来不怕被报复,说出去还好听,不收拾你收拾谁?
莫迪和普京
最尴尬的是,去年,莫迪没能顶住压力,跑到乌克兰进行了一次访问。
这趟行程政治意味十足,就是奔着“端水”去的。
表面上看,装了一波,但从效果上看,并没有为印度换来任何舆论豁免权。
乌克兰并不因此就把印度视为自己人,反而在需要敲打骑墙者时,第一个就把印度拉出来举例。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国际战略格局里,姿态不值钱,立场才是底层货币。
你表演得再多,但如果你在关键时刻不跟我站队,我就不会对你客气。
可悲的是,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本身就没有多大影响力,此前一直都是避免卷入其中的态度,结果还是陷了进去,而且被搞得里外不是人。
泽连斯基和莫迪
归根到底,这就是实力的体现。
中国之所以没有被提,是因为它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都有自己的立场。
一方面,中国拥有对冲局势的巨大杠杆,能够影响多方态度;另一方面,中国始终保持了一种可参与但不被定义的外交姿态。
这套策略让中国在各方眼中都保留了操作空间,也因此成了一个各方都必须重视的、不可或缺的、有影响力的大国。
而印度虽然也在努力施展灵活外交,但无奈其国际话语权仍远低于中国,也缺乏那种我说了算的战略资本。
当泽连斯基需要选一个能安全输出的对象时,印度就是那个最合适的对象。
来源:作家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