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当“教师”与“女性”的身份重叠,便碰撞出温柔而坚定的教育力量。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临河区妇联特别策划优秀教师展播,聚焦那些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的女教师们。她们以爱为桥,以智为引,用行动诠释着师者的担当。此刻,让我们
02
耕耘不辍培育栋梁材
TEACHER'S DAY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当“教师”与“女性”的身份重叠,便碰撞出温柔而坚定的教育力量。在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临河区妇联特别策划优秀教师展播,聚焦那些在三尺讲台上发光发热的女教师们。她们以爱为桥,以智为引,用行动诠释着师者的担当。此刻,让我们向她们致以最诚挚的节日祝福!
临河五中教育集团 张春霞
我从初登讲台到如今两鬓渐白,在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三十四载。我家三代从教,从小耳濡目染,让我深刻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用心的艺术,是一项用爱点燃希望、用责任守护未来的事业。孩子们因有我而感到快乐,我因有孩子们同行而感到幸福。
我的育人理念很简单,教育孩子阳光、自信,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辰,都蕴藏着无限可能,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心灵的守护者和品格的锻造者。
润物无声,做心灵成长的“护花人” 。班主任是离学生最近的人。我会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们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
家校协同,做合力育人的“连心桥”。班主任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高度重视家校沟通,不仅仅是家长会、更多是在电话、微信间,手起手落,不分昼夜及时、主动与每一位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育人合力。
临河四小教育集团 杨舒涵
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负责人,我始终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以过硬作风为基石,在“配合、补位、创新”中践行岗位职责,用实打实的行动书写教育人的担当。
在集团化办学推进中,校长统筹整体规划,我主动承担校区间教学联动工作:每学期牵头举办“精品展示课”,组织骨干教师跨校区送课,通过“青蓝工程”跨校区结对带徒,让优质经验在集团内流动;针对四小校区青年教师占比高的情况,我在反复听课中摸索出核心规律:成就好老师不可 “拔苗助长”,需 “长线追踪、精准赋能”。为此,我制定了 “教师阶梯式磨课成长方案”,通过一对一逐课时磨课,循序渐进帮青年教师巩固教学方法。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我将继续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作风、更创新的实践,奋力书写临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 赵晓虹
新时代的教育,首先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作为班主任,我始终将“立德”放在首位。我坚信,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整个世界,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是“爱”。这份爱,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能叫出每一个孩子的昵称,是能察觉到他今天情绪的低落,是能耐心听他讲完心事的那份专注。
现代教育一定是家校社协同的结果。我致力于构建“合作伙伴”式的家校关系。我创新沟通方式,除了家长会,还举办亲子运动会,假期以家庭为单位一起去研学,建立“班级云相册”,实时分享孩子们在校的精彩瞬间。
这条路,注定充满挑战,但也充盈着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于学生的一句问候、家长的一份信任、社会的一份认可,更来自于我们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倾尽全力的那份问心无愧。
前行路上,愿与各位同仁共勉,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教育家精神为灯塔,用责任与爱,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为我们伟大的时代,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临河区金川学校 伊乐贡
自踏上美术教育岗位的那天起,我便将“以美育心、以美启智”作为毕生追求。12年来,我深扎教学一线,在课堂创新、学生培育、课程研发等方面不断探索,用画笔勾勒教育初心,用行动诠释育人使命,先后获得 “自治区基本功二等奖”、“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和称号。
为了让美术教学更具地域特色,我走访本地文博馆、非遗工坊,编写完成《创意美术》和《阴山岩画》校本教材。将美育全面融入课后延时服务,涵盖书画、民乐、非遗艺术等在内的26个美育社团,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12年的美术教育生涯,我始终坚守在育人一线,用画笔描绘教育梦想,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未来,我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不断探索美育新路径,努力培养更多 “懂美、爱美、创造美”的新时代青少年,为推动美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深挖本土美育资源,让河套文化、草原艺术在校园中焕发新的生机!
临河区水源路学校 包建楠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不懈的追求。为了这个理想,多少年来,我反复研读教材,在字里行间探寻教学巧思;熬夜精心修改教案,在一笔一划中打磨课堂细节;动请教前辈,在一言一行中勤学育人智慧。
14年的班主任生涯我把责任融入心间。自2012年起,“成为让家长放心、让学生信赖的班主任”是我前行的方向和动力。我更加坚信,关爱每个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争做“大先生”“教育家”,用爱温暖孩子的心灵,用责任承载他们的未来,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点灯人”!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