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斯科和北京上演了一场沟通和外交政变,可能将俄罗斯天然气东送的势头牢牢地稳固下来。"西伯利亚力量 2 号"(PoS-2)天然气管道项目一旦实现,将在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后重新确立俄罗斯资源的战略地位,即便美国和卡塔尔分别主导各自的领域:美国液化天然气(LN
莫斯科和北京上演了一场沟通和外交政变,可能将俄罗斯天然气东送的势头牢牢地稳固下来。"西伯利亚力量 2 号"(PoS-2)天然气管道项目一旦实现,将在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后重新确立俄罗斯资源的战略地位,即便美国和卡塔尔分别主导各自的领域: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主要输送至大西洋,卡塔尔液化天然气则输送至太平洋。尽管仍有一些关键细节尚待商定,但"西伯利亚力量 2 号"协议将带来重大影响,从其对中国天然气进口格局的影响,到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角色。
问 1:中俄双方达成了哪些共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谈判?
答 1: 9 月 2 日,中俄两国领导人在北京会晤时,两国就增建一条天然气管道达成了初步协议。该备忘录涉及建设一条 2,600 公里长的管道,每年输送高达 50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从俄罗斯亚马尔半岛经蒙古东部输送至中国北部。如果 PoS-2 项目顺利实施,中国在 2030 年后可能进口超过 1,000 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占其 2030 年预计需求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称 PoS-2 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该协议历经多年酝酿。然而,自本世纪初俄罗斯提出新路线以来,俄罗斯曾多次恳求中国批准该项目,但始终未果。价格一直是主要症结所在。即使双方签署协议后,价格问题可能依然存在。据报道,尽管 Gazprom 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指出,该项目设计工期为 30 年,首批设备可能在 2030 年交付,但双方尚未就价格、时间表或建设方达成一致。
中国以强硬的讨价还价而闻名。据报道,中国此前要求的报价接近俄罗斯国内价格,而俄罗斯国内价格受到大量补贴。价格是长达十年的 4,000 亿美元"西伯利亚力量 1 号"(PoS-1)项目谈判中最大的障碍。中国在 2014 年 5 月(俄罗斯接管克里米亚后)签署了该项目,并于今年早些时候实现了年供应 380 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目标。
问 2:该协议对中国在液化天然气市场中的地位和能源安全意味着什么?
答 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无论是管道天然气还是液化天然气(LNG)运输。中国在 2024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这是自 2021 年以来第三次成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2024 年,中国进口了 7,900 万吨液化天然气(1,070 亿立方米),以及 710 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事实上,自2019 年以来,液化天然气的进口份额一直高于管道天然气的进口份额。国际能源署预计,到 2025 年,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将下降,原因是 PoS-1 项目带来的管道进口增加以及国内产量增加。
中国的管道天然气来源包括中亚,其中以土库曼斯坦(每年 350 亿立方米)、缅甸(每年 120 亿立方米)以及俄罗斯为首。PoS-2 项目建成后,可能会巩固管道天然气在中国天然气进口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此外,在 9 月份的会议上,中国和俄罗斯同意将 PoS-1 流量从每年 380 亿立方米增加到每年 440 亿立方米。
然而,中国并不希望进口依赖度持续增长。为了减少进口依赖,中国在 2018 年作出指示,要求加大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生产力度。此后,中国各大国有石油公司努力提高国内产量,主要通过加强勘探和生产活动,并取得了成功。2020 年至 2024 年间,产量从 1,900 亿立方米增长至略高于 2,450 亿立方米,已超过当前五年规划(2021-2025)设定的 2,300 亿立方米的目标,也超过了卡塔尔,几乎与整个非洲的产量持平。
北京将继续推行务实的能源政策,平衡液化天然气、管道天然气、国内碳氢化合物生产、进口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以确保能源安全、成本控制和地缘政治对冲。具体而言,这种能源结构的选择性可能会使中国在天然气定价谈判中占据上风。如果液化天然气价格保持在每百万英热单位 12 美元以下,中国可能会增加现货采购,尤其是在冬季用电高峰期。然而,如果全球需求或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价格飙升,中国可能会转向国内生产、管道天然气或煤炭。
与俄罗斯宣布的协议也将加强中国作为摇摆供应国的地位。中国将继续转售和再出口其多余的液化天然气。由于中国可能存在过度承包的供应组合,这为市场提供了灵活性。中国每年持有超过 6,500 万吨(mtpa)的长期合同 – 考虑到中国企业已签署的新买卖协议数量,这一数量还将继续上升。仅 2022 年就签署了高达 1,900 万吨/年的协议,而迄今为止,2023 年至 2025 年期间还将签署高达 2,300 万吨/年的协议。随着新的供应(尤其是来自美国、卡塔尔和加拿大的供应)的投入,组合供应商和贸易机构可能会发现,他们与中国天然气公司在向欧洲或南亚投放现货货物方面竞争更加激烈。
问 3:该协议对中美液化天然气贸易关系意味着什么?
答 3:如果中国试图说服特朗普政府和世界各国,使其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大幅减少,并且液化天然气不应成为任何中美贸易谈判的内容,那该怎么办?中国或许正在展现其在天然气市场的强势和选择性,以此作为一种谈判策略。华盛顿和北京已将暂停加征关税的期限延长至 11 月初。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两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而到 2024 年,美国的份额仅为 5%,难以成为中国主要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澳大利亚太平洋液化天然气公司(Australia Pacific LNG)同意在现有合同剩余的 10 年内降低其向中国石化提供的液化天然气价格,这已经凸显了中国占据高端市场的定位。
PoS-2 协议给全球最大供应国(美国)和最大进口国(中国)之间的液化天然气关系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今年年初,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加之中国自 2 月初以来暂停接收美国液化天然气,两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受到影响。在此之前,由于自 2018 年以来中国买家和美国供应商签署了一系列长期合同,总计约 2,700 万吨,两国似乎注定会有强劲的双边贸易。这一数量包括那些处于规划阶段的项目。如果中国液化天然气需求再增长 4,000 万吨/年,并且所有合同量都运往中国,那么到 2030 年,双边液化天然气关系将推动美国的份额从目前的 5% 左右增长到 25%。
如果 PoS-2 项目顺利推进,美国在该市场扩大份额的前景将充满不确定性。此外,如果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增加导致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减少(无论是出于商业原因还是地缘政治原因),美国潜在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可能难以达成最终投资决策,而现有项目也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
问 4:这项协议对其他大型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尤其是卡塔尔意味着什么?对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又有何影响?
答 4:卡塔尔的市场地位本已微妙,在大规模扩张出口产能后,销售新增产能的挑战日益加重。中俄两国在天然气领域的不断磋商,只会使其北气田东段和北气田南段项目获得更多中国液化天然气合同变得更加困难。卡塔尔能源公司上次获得总计 1,100 万吨液化天然气合同是在 2023 年,合同将于 2026 年后交付。自那以后,该公司尚未与中国买家签署任何新的长期合同。长期以来,定价一直是卡塔尔合同的症结所在,在最近公开和秘密的中东战争之后,这加剧了多哈的地缘政治脆弱性,也凸显了其基础设施和航运路线的脆弱性。
6 月,伊朗策划了对美国卡塔尔军事基地的导弹袭击,而地区不稳定局势迫使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减少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运输量。由于卡塔尔的供应量已占中国液化天然气总供应量的 24%,北京不太可能进一步扩大采购量 – 除非俄罗斯的协议迫使卡塔尔软化谈判立场并接受交易。
PoS-2 项目可能于 2030 年代初投入运营,如果得以实现,也将重塑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本世纪末,主要来自美国和卡塔尔的全新液化天然气项目将陆续上线,加之中国自 2030 年代初起对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减少,这些因素可能会削弱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液化天然气客户或许能享受到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而许多现有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则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这笔交易给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也削弱了高成本项目(例如拟建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商业价值。
此外,PoS-2 交易的结算方式可能对美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PoS-2 协议宣布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米勒表示,目前的付款方式一半使用人民币,一半使用俄罗斯卢布。如果这成为其未来天然气项目(如 PoS-2)货币选择的指标,那么美元在全球能源市场一度占据的主导地位将会下降。
问 5:除了液化天然气市场之外,这还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 5:该协议将加深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融合。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承诺到 2027 年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失去俄罗斯市场( 2021 年,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出口量约 80%、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超过 40%),俄罗斯亟需开辟新的出口渠道。战前,俄罗斯平均每年向欧洲销售 1,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就能赚取 200 亿至 300 亿美元的收入。随着 PoS-2 等未来管道项目启动,俄罗斯每年向中国供应的天然气量可能达到略高于 1,000 亿立方米。虽然这一数量远不及战前俄罗斯对欧洲的出口水平,但 PoS-2 将有助于俄罗斯实现能源重心转向亚洲的长期目标。
莫斯科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之际签署 PoS-2 协议,获得了重大利益。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于 2001 年成立。此次签署的地点和时间都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尽管西方试图孤立俄罗斯,但中国是俄罗斯强大的经济和地缘政治伙伴。
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与 2014 年促使两国就 PoS-1 达成协议的形势极为相似,当时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因 2014 年 2 月克里米亚而迅速恶化。当时,中国还拯救了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该项目位于俄罗斯北极地区,耗资 270 亿美元,曾受到西方制裁。中国国家石油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主权基金丝路基金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换取约 30% 的股权,帮助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完成了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建设。
Pos-2 协议似乎阐明了北京在一周前接收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Arctic LNG 2)的一批液化天然气时的意图。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Arctic LNG 2)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中国的两家国家石油公司,该项目因俄乌冲突而受到西方制裁。
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尚未就"价格"这一关键细节达成一致,但"西伯利亚力量 2 号"管道协议可能会逐步改写地缘政治版图,届时俄罗斯在全球天然气市场上仍将保持重要地位,而美国的作用则会逐渐减弱。与此同时,中国或许将继续崛起,成为拥有自身影响力的全球领导者。
Jane Nakano 是华盛顿特区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项目的高级研究员。Leslie Palti-Guzman 是 CSIS 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项目的高级助理(非常驻)。
《关键问题》由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出版,该中心是一家专注于国际公共政策问题的私营免税机构。其研究不带党派色彩,且不涉及任何专有内容。CSIS 不持有任何特定的政策立场。因此,本出版物中表达的所有观点、立场和结论均应理解为作者本人的观点。
时间:2025 年 9 月 5 日发布
来源:语言学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