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男子上颌肿胀,以为是上火了没在意,就诊后结果医生都惊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8 23:35 1

摘要:想想都觉得正常,嘴上冒点火疖子,这谁没碰上过?可偏偏,这次不是。等他坐上口腔科的椅子,医生一看,脸色变了,说了一句:“这得赶紧查,不能拖。”

45岁这年,他本来没打算去医院的。上颌有点肿,也不疼,就是吃东西有点别扭。

他以为就是上火了,最近熬夜多、辣的吃太多,天气还干。

想想都觉得正常,嘴上冒点火疖子,这谁没碰上过?可偏偏,这次不是。等他坐上口腔科的椅子,医生一看,脸色变了,说了一句:“这得赶紧查,不能拖。”

其实很多人都像他一样,对口腔问题不上心。觉得牙疼忍忍就过去了,脸肿点涂点药也能消下去。但问题是,有些症状不是“上火”,不是“牙周炎”,它背后藏着的,可能是让医生都头皮发麻的恶性肿瘤

这个男人的问题出在上颌右侧,刚开始是轻微的肿胀,后来渐渐变得有点硬,摸上去像骨头鼓起来了一块。他没在意,想着可能是牙龈肿了。有一次他自己照镜子,发现那里的牙龈颜色变深了,还有点发青,心里才有点打鼓。

挂了号,医生检查完之后第一反应不是处理牙,而是安排他做CT。影像一出来,结果让整个口腔科都沉默了——他得的是上颌骨恶性肿瘤,而且已经侵犯到鼻腔和部分眼眶区域。

这种病其实不算多见,但一旦出现,进展非常快。它不像别的肿瘤那样早期有明显的疼痛感,它偏偏是“无痛性肿胀”,更具欺骗性。就像这个患者,前后拖了三个多月,期间只吃过消炎药,根本没查过根本原因。

说实话,很多人听到“上颌骨肿瘤”都一头雾水。医生们其实也头疼,因为这类肿瘤的早期症状太不典型,很容易被误诊为鼻窦炎、牙周病、上火或牙龈增生。尤其在基层医院,CT设备不全或者医生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就错过了黄金治疗期。

上颌骨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还好,大多可以手术切除干净。而恶性的,比如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骨肉瘤,这些名字听着就吓人,它们不仅长得快,而且很容易扩散到鼻腔、眼眶、甚至颅底。

这个病人在发现时,肿瘤已经侵蚀了部分眼眶下壁,眼睛开始有轻微突出感。医生推测,他很可能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出现肿瘤的局部扩展,只是他一直没查。

根据一项2023年发表于《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的研究数据显示,上颌骨恶性肿瘤的早期误诊率高达42%,其中超过一半患者初次就诊时都误认为是普通牙病。

其实也不能怪老百姓没警惕性。因为口腔里的很多病,初期都差不多:肿、疼、发红、发热,甚至有时候胀痛感都没有,就是“有点异样感”。而“上火”这种说法,几乎成了万能解释。嘴巴痛?上火了。牙龈肿?上火。舌头起泡?还是上火。

但从医生的角度看,这种“上火”其实是身体给出的信号——它在提示你哪里不对劲了。尤其是单侧肿胀、持续不退、局部变硬这种情况,就要特别警惕。还有一种常被忽略的信号:牙齿松动却没有蛀牙或外伤。这很可能是肿瘤压迫骨质造成的。

这个案例中的男子,最后回忆了一下,确实有一颗牙齿松了,但他以为是年纪大了牙根松动。结果手术时医生发现,那块牙根已经被肿瘤“吃掉”了。

令人唏嘘的是,这类肿瘤不仅患者容易忽视,连医生有时候也会“上当”。特别是一些年轻医生,经验不足,看到患者说肿痛就先开消炎药,没往深里查。

在这个病例中,患者最早是在社区口腔门诊看的,医生判断是牙龈炎,开了甲硝唑和漱口水。吃了几天确实好了点,但没彻底消。后来第二次去,换了医生,这一次医生很警觉,建议他拍个CT看看有没有深层问题。也正是这个决定,才把病真正查出来。

所以从医生的角度看,面对反复不愈、表现异常的口腔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怕查了没事,就怕没查出事。

上颌骨恶性肿瘤虽然凶险,但并非无药可救。关键是早发现、早处理。早期手术切除+放疗,往往可以大大延长生存期,甚至有治愈可能。

这个患者最后接受了联合治疗,切除了部分上颌骨和眼眶下壁,术后接受了六周放疗。恢复过程中他一度情绪崩溃,觉得自己毁容了。但医生鼓励他,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生。现在已经术后半年,复查时没有发现复发迹象。

他自己也说,最感谢的还是那个说“要拍CT”的医生。要是再晚两个月,肿瘤一旦侵犯到颅底,那真的就难了。

讲到底,这种病还是“拖”出来的。很多人不是没机会发现,而是一次次地忽略了信号。从生活角度讲,预防上颌骨肿瘤,最关键的其实是两个字:警觉

特别是中年人,尤其是吸烟、饮酒、口腔卫生差、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本身就是高危对象。如果一旦出现单侧持续肿胀、牙齿无故松动、鼻塞流涕带血、面部麻木感等情况,千万别自己判断,最好去做一次专业检查。

而且一年做一次口腔全景片或者CT检查,其实成本并不高,检查一次也就几百块钱,远远比后期手术费用划算。更别说,发现早还有治。

口腔不是小事,别把“上火”当挡箭牌。

医生们常说一句话:“有些病不是怕,而是怕晚。”尤其是这种长在“脸上”的肿瘤,早期真的没什么特别的表现,但一旦出了问题,可能就是脸型改变、视力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这个病例让人唏嘘,但也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别再用“上火”搪塞身体的信号了,别把自己的命交给一时的侥幸心理。

真的不舒服,就去医院看看。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张海涛.上颌骨恶性肿瘤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3,21(3):145-149.

2. 王媛媛,陈伟.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影像学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41(5):512-516.

3. 赵立新.上颌窦肿瘤的误诊分析与对策[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28(4):201-204.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