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国共内战第86章战略决战之双堆集战役(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2:03 2

摘要:胡琏在双堆集眼见无法挽救战局,便决定再飞一趟南京,当面去向蒋介石讨要援军。12月7日,就在胡琏登上飞机之时,送行的黄维握住他的手,郑重地说道:“伯玉,你去了之后,就不要再回来了。”

胡琏在双堆集眼见无法挽救战局,便决定再飞一趟南京,当面去向蒋介石讨要援军。12月7日,就在胡琏登上飞机之时,送行的黄维握住他的手,郑重地说道:“伯玉,你去了之后,就不要再回来了。”

蒋介石面对胡琏的求援,面露难色,因为随着杜聿明集团被包围在陈官庄,华中白崇禧公开阻拦宋希濂兵团东进,兵力捉襟见肘的蒋介石,已无兵可调。

为了安抚胡琏,蒋介石邀请他共进晚餐,参谋总长顾祝同、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官宋希濂、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等人作陪,以胡琏的身份,这么多大员作陪,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饭后,蒋介石又带着众人去小放映厅看电影,由于蒋介石全程无话,整个观影过程的气氛很是沉闷。电影结束后,蒋介石让顾祝同通知黄维,做好12兵团突围的准备。

国军在被围时,蒋介石基本都是让守军固守待援,极少让守军主动突围的,胡琏见蒋介石同意让12兵团突围,心里清楚援军是指望不上了,便向蒋介石提出再回双堆集,协助黄维指挥突围。蒋介石见去而复返的胡琏,又要重回包围圈,显得颇为意外,也有些感动。

12月9日,一架小型飞机又降落在双堆集。胡琏急步跳下了飞机,对黄维说道:“校长同意我们在危急时刻突围,让尽快拿出计划。”

黄维问:“杜光亭那边什么情况?”

胡琏说:“杜聿明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我看谁都靠不住了,也不会有援军。”

黄维叹了口气说道:“没有外力的支援,单靠现有兵力突围,局面将会不可收拾的。”

12月12日,刘伯承、陈毅两司令员发出了《敦促黄维立刻投降书》。设在邯郸的人民广播电台,进行反复的广播。

14日夜,黄维、胡琏商议后,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准备在15日下午突围,让出动空军支援。15日上午,王叔铭乘坐飞机来到双堆集上空,用无线步话机和黄维联系:“情况有变,突围延后一天。”

向来服从的黄维,这次难得的有了主见,愤愤的对王叔铭说道:‘既然空军无法配合,12兵团只能自行突围了。”

中午,黄维召集胡琏、吴绍周及杨伯涛等几个军长,宣布了突围命令。

会后,胡琏叫来亲信、18军坦克营长甘义三,让挑选三辆坦克,供他和黄维、吴绍周逃跑时乘坐。

分给黄维和吴绍周的坦克,是拨入坦克营不过几个月的新式坦克,胡琏乘坐的,则是一辆已使用了几年的旧坦克。不过,胡琏的这辆旧坦克,却是坦克营中故障率最低的一辆,并由甘义三亲自驾车。行前,他还让甘义三携带了几瓶安眠药,准备突不出去时服药自杀。

在突围时,当黄维、胡琏的坦克通过浮桥后,浮桥突然断裂,吴绍周被困在了河对岸。心灰意冷的吴绍周,索性走出坦克,坐在河岸边,等着被解放军俘虏。

在经过一个路口时,黄维和胡琏下车商量,认为一同走不如分开走,免得被一锅端。这对黄维而言,是个错误的选择,因为分开不久,他乘坐的坦克就抛锚了,若还是一起走的话,即便坦克出故障了,他还可以上胡琏的坦克。

黄维下车步行跑了没多久,就累的走不动了,被几个路过的解放军战士发现。已换穿士兵服的黄维,被俘后谎称是“上尉文书方正馨”,但很快就被识破了身份,被送去和杨伯涛、王元直等被俘高级将领关在一起。

胡琏的坦克先是狂乱飞奔于国军的残兵败将之中,不久就冲进了解放军的汪洋大海里。说来也奇怪,坦克所到之处,人群纷纷避让,胡琏马上意识到,他们也许把我们当成了自己人了。

于是,胡琏立即指挥甘义三,就这样开,大胆地开。甘义三轰足油门越开越快,在胆战心惊中横冲直闯。瞬间,路面上的灰尘飞扬,惹的人群纷纷躲闪,边闪还边说:开个坦克,有啥了不起嘛!

好不容易冲出了第一个包围圈,解放军的队伍渐渐少了。胡琏马上对甘义兰命令道:“不走马路了,我们走小路,走田间地头。”

甘义三回答道:司令官,这样走容易走错方向。

胡琏说道:“不怕,我来指挥。”

胡琏边说边爬出了炮塔,伸出半个身子,指挥着坦克在田野里前进。就在这个时候,在远处又有一队解放军奔来,突然枪炮声大作,胡琏被解放军投掷的手榴弹击中,痛得一下子跌进坦克,叫唤不停,他的卫士迅速地为他进行了简单的包扎。

一辆孤独的坦克在广阔的原野上急驰,按照胡琏确定的方向,拼命地向蚌埠方向奔驰。突然,坦克停了下来,任凭甘义三使劲的轰油门,也无济于事。原来坦克的油用尽了。

就在甘义三和卫士担惊受怕之际,胡琏忍着剧痛说道:“赶紧出去,我们已经到达了安全区。”

于是,甘义三和卫士好不容易把胡琏从坦克里弄出来,搀扶着他一拐一拐地前行。

此时此刻,胡琏已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甘义三和卫士也是精疲力尽。这时,他们见到一辆牛车慢慢驶来,甘义三和卫士很快就用钱搞定了这辆牛车,他们小心翼翼地把胡琏扶躺在牛车上,唧唧吱吱地向目的地走去。一抹残阳的余晖洒在牛车上,胡琏紧闭着双眼,鲜血浸红了他的后背。

在一条河边,他们发现了一只木船,甘义三背着胡琏,终于成功登上了小船,逃到了河对岸。

过河后,胡琏他们遇见了一支国军的骑兵部队,随即被送到了蚌埠。胡琏在蚌埠见到刘峙后,没说几句后便因背部伤势发作而陷入昏迷,刘峙急忙用飞机将胡琏送去上海的医院救治,医生从他的背部取出大小弹片32片,有几片与心、肺仅一纸之隔,但均未伤及要害。

胡琏伤愈后,求见蒋介石,请求重建12兵团,蒋介石点头同意了。

第18军军长杨伯涛在率部突围陷入绝境时则选择了投河自尽,但由于河水太浅未能没顶,感到水寒刺骨的杨伯涛挣扎上岸后被俘。在杨伯涛看来,12万人马之所以全军覆没,自己之所以被俘,全是黄维不听他的建议瞎指挥造成的。

由于黄维是个“书呆子”,脑子一根筋,所以在后来的改造中一直很顽固,成为和文强一样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国军将领。特赦后,黄维看了唐人所著的小说《金陵春梦》后,犟脾气又上来了,认为整部小说通遍就是诬蔑加诽谤,非要和他打官司,在众人的纷纷劝说下,最终才算是不了了之。八十年代,台湾方面道知黄维和文强,可以去台湾领取未领的中将薪金,不知是二岸未通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二人最终却没有去台湾。临终前,黄维说的最后一句话是高呼“蒋委员长万岁!”

1932年,陈赓在鄂豫皖苏区参加反围剿时腿部中弹负伤,秘密潜回上海进行治疗。1933年3月,陈赓在公共租界看电影时,被叛徒认出而遭到租界巡捕房的抓捕。

巡捕房将陈赓引渡给了国民政府后,陈赓被押解到南京。在南京,特地从江西剿共前线赶回来的蒋介石会见了陈赓,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他能够归顺国民政府,但陈赓却不为所动,令蒋介石十分失望。

当时,黄埔学生十分担心陈赓的安危,遂由胡宗南、宋希濂等十人联名写信给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能够法外开恩,不要处决陈赓。在这联名的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名叫熊绶春。

其实蒋介石也根本没有想过要处决陈赓,他对陈赓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陈赓在战场上曾二次救护过他。但对于陈赓的“不思悔改”的态度,蒋介石又不能公开放了他,黄埔学生的信正好给他下了一个台阶,于是,在这些黄埔学生的担保下,蒋介石就把陈赓软禁在一橦别墅里悔过自新。可没多久,陈赓却神奇地逃脱了。

陈赓和组织联系上后,周恩来赶紧让他来中央苏区,别去鄂豫皖苏区了。当时。就凭张国焘对黄埔学生的猜嫉性,张国焘就曾说过陈赓的政治背景很复杂,恐怕陈赓去了鄂豫皖之后很有可能像许继慎、曾中生一样凶多吉少。即使到了中央苏区,中央对于陈赓从蒋介石这里神奇地脱逃,也一直让他处于各种审查之中,并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担任彭扬步兵学校的校长,直到1934年中央苏区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陈赓才被任命为干部团团长。

熊绶春是江西南昌人,曾到日本留过学,要说军事才能,其实也不逊色于陈赓,在国军阵营中也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军长。此时,他正担任第12兵团第14军的中将军长。

12兵团被中野围困在双堆集后,陈赓念及旧情,在开战前为熊绶春送去一封劝降书,希望熊绶春能够选择正确的道路参与到革命中来,但是当熊绶春收到劝降书时,打没有打开就直接撕掉了。

熊绶春在这场战争当中并没有站到上风,直到最后的紧要关头,熊绶春所带领的队伍物资也极为拮据,在这样的情况下,熊绶春想起了陈赓为自己发来的劝降书,但他还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始终没有给陈赓回复。

并且在熊绶春犹豫的时候,兵团副司令胡琏已经发现了他的异常,自然是对熊绶春有所防备,即使熊绶春想要起义,也不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陈赓看到熊绶春没有任何反应,又写了第2封信,这次熊绶春接到后犹豫了片刻,最终选择打开这封信将内容全部读完,但还是没有给陈赓任何回复。

在12兵团突围的时候,熊绶春中弹阵亡。战争结束后,陈赓特意找到了熊绶春的尸体将他厚葬,对于熊绶春的摇摆不定而最终阵亡,陈赓的内心很痛苦,为熊绶春的死而感到十分痛心。

全歼黄维兵团之后,成钧接到了陈毅的电话:华野第7纵队突进双堆集黄兵团的各师各团,对阵地上的所有重武器,包括榴弹炮、山炮、野炮、化学迫击炮以及重机枪以上的火器,一律不准动,包括弹药在内,一律由中野部队上来缴获。

在战后的检讨会上,国军参谋次长萧毅肃痛心地说:"如果黄兵团能及时赶到,与杜聿明集团形成犄角之势,战局或将改写。"

而白崇禧在私人场合却对亲信说:"我早说过这是添油战术,蒋公不听,徒损精锐。"

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俞济时后来回忆:"总统常说'党国存亡在此一战',而白健生却盘算着战后格局。当统帅部与战区将领各怀心思时,失败早已注定。"

来源:方忆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