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战机飞临金门上空,护送台岛飞机降落,让台湾岛内措手不及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12:11 2

摘要:9月9日,台媒的一则消息在岛内炸开了锅。原本平静的金门上空,突然闯入了解放军的歼-10战斗机与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而被“护送”的对象,竟然是一架从台岛飞往金门的医疗专机。

9月9日,台媒的一则消息在岛内炸开了锅。原本平静的金门上空,突然闯入了解放军的歼-10战斗机与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而被“护送”的对象,竟然是一架从台岛飞往金门的医疗专机。

这场看似普通的空中“偶遇”,背后却隐藏着不寻常的动机与战略考量,岛内军政高层一时乱作一团,连媒体都一度语无伦次。

这一次,解放军不是绕飞,也不是远程示威,而是真正进入了台军口中的“金门空域”,还完成了一次近距离、目视级别的识别查证。事件发生后,岛内媒体和专家一边诧异解放军为何对一架打开ADS-B信号的医疗飞机动用战斗机查证,一边又不得不承认大陆掌握台海空域主动权的现实。

那么,解放军为何要对一架民用医疗飞机动用两架军机查证?台军为何在事件发生后不敢出动战机反应,只能靠雷达“遥控监视”?

被查证的这架飞机来自台岛安捷航空,型号为P2012,螺旋桨动力,本身体积不大,飞行不快。它的任务是将金门的急救病患运送至台岛治疗,属于典型的非固定航班、非固定路线的飞行任务。

正常情况下,这类飞机飞行频率低,很难被军方雷达系统设为“常规目标”,这也正是事件的关键。解放军之所以紧盯这架飞机,不是因为它有威胁,而是因为它“不正常”——航线临时、机型特殊、飞行方向偏向大陆,雷达上显示并不小,极易被误判为“可疑目标”。

岛内媒体大肆渲染“医疗飞机被解放军逼近”,试图塑造大陆“过度反应”的形象,实际上是转移焦点。

真正让岛内不安的,是解放军军机的反应速度和空域掌控能力。从发现目标到出动战机,再到完成目视识别,全程几乎在台军还没来得及拉响警报前就已结束。

这并不是解放军第一次在金门空域执行类似任务。数月前也曾有类似场景,当时台空军指挥系统一度“乱成一锅粥”,最终选择“静默处理”,不派一兵一机,只通过雷达进行远程观察。这种局面对台军来说无异于“公开打脸”,外强中干的本质暴露无遗。

即便岛内媒体再怎么强调ADS-B信号的公开性和可识别性,也回避不了一个现实:在现代战争背景下,民航信号可以被伪装,识别码可以被篡改,美军就曾多次假扮民航飞机,在台海附近进行电子侦察。2020年,美军E8侦察机装成民航客机飞临广东沿海的事件,还历历在目。

出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解放军对于非固定航班、非规律飞行的民用飞机,早已建立了“靠近查证”机制。这次的P2012医疗专机,正好符合“需要查证”的所有标准特征。

从技术角度讲,歼-10战斗机具备极高的空战性能,雷达系统和航电设备先进,适合快速识别空中目标。而歼轰-7“飞豹”,虽然服役年限较长,但航程远、载弹量大,巡航时间长,适合对海峡空域进行长时间监控。这次同时派出两款战机,既是战术安排,也是实战演练。

更让人关注的是,执行护航任务的解放军战机距离台岛不到百公里,飞抵时间以分钟计。加之霹雳-15等先进空空导弹射程突破200公里,在平时的位置上就已具备战时打击能力,这对台军的反应时间几乎是零容忍。

台军多次扬言“解放军只要进入12海里将开第一枪”,这次解放军军机近距离接近,台军却连战机都没派出,也没有喊话警告。不仅说明台军“战则不能”的窘境,也验证了解放军“训战一体”的实战能力。

岛内专家甚至指出,台军近年来已逐步从金门、马祖等前线岛屿撤兵,防御态势全面“躺平”。特别是在大陆海警常态化巡查之后,台湾在厦金水域的执法权几乎被完全架空。如今,空域的“主导权”也在逐步失去。

这种局势变化并非偶然,而是解放军常态化巡航多年累积的结果。早在几年前,解放军就已形成以歼-10、歼-16为核心的空中巡航体系,配合指挥体系高效调度,能在第一时间对突发目标做出反应。

而台军的空情指挥中心,在面对这次“护送事件”时,除了混乱就是沉默。据岛内媒体披露,相关飞行员直到降落后才得知自己曾被解放军战机伴飞,可见整个台空军系统并未对突发情况有任何反应。

此事的另一个细节也值得注意,那就是岛内军事专家承认,过去某些“特种专机”确实承担过运送美方军事顾问的任务。

这也为解放军此次查证行动提供了合理依据。军事情报人员使用民航机伪装行动,在现代战争中屡见不鲜。

从岛内网民的反应来看,这次事件虽然是几个月前的旧事,但如今被重新炒作,岛内民众的焦虑和恐慌却是实打实的。不少人质疑台军发布的“防识区通报”有意隐瞒解放军战机的真实飞行距离,避免公众知道解放军早已“飞到家门口”。

金门空域本就是多条民航航线交错的敏感区域,包括W123、W122、A470和M503等航线经过或靠近该空域,解放军此举不仅是展示空域主权,也是对空中秩序维护的具体行动。

歼-10战机的高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在这次任务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其说是“护送”,不如说是一次实战级巡航演练。这也说明,解放军对台空域早已实现“秒级响应”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歼轰-7虽然不是最新型战机,但其续航优势和挂载能力,使其依然可以在对台战备中发挥作用。这次“老兵”配合“新将”,也体现了解放军多机种协同作战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台当局在事件之后试图用“炒作紧张情绪”、“渲染大陆威胁”来转移视线,但岛内专家指出,真正让台军恐慌的,不是战机靠近,而是解放军具备随时“由训转战”的能力,这才是台当局最怕的事。

在岛内退守、收缩的同时,解放军的空中力量却在一步步前推。金门空域事件,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从空中到海上,从雷达到导弹,解放军已经在台海构建起一张密不透风的包围网。

未来的台海局势将更加复杂和敏感,解放军的每一次行动,既是对台独势力的震慑,也是对区域稳定的保障。

这次“歼-10护送台机降落”的事件,台军没有开火,没有回应,也没有反制措施,说明台空军在面对大陆空中力量时,已经无力抗衡。

解放军战机进入金门空域对医疗专机进行识别查证,是一次合法、专业、精准的行动。它不仅体现了解放军对台海空域的实际掌控,也揭示了台军在应对能力上的巨大短板。未来台海局势如何发展,主动权早已不在岛内手中。

来源:博览历史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