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网络安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尤为重要,尤其是互联网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主持人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网络安全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尤为重要,尤其是互联网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普法小姐姐
大家好,我是普法小姐姐。
我们先来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安徽宣城公安机关接群众举报,称其在一互联网借贷平台填写个人信息申请车辆贷款后,收到本地另一贷款公司的推广电话,怀疑个人信息被非法买卖。
经查,该举报群众申请贷款的平台既无借贷资质也不从事借贷业务,而是一家从事“居间助贷”的中介公司,该公司伪装成正规借贷公司,在搜索引擎、网络短视频平台等发布广告,吸引有贷款需求人员填写公民个人信息后,在当事人未授权的情况下,通过代理将相关信息出售给贷款人归属地的贷款公司牟利。
案例二:
浙江宁波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网络诈骗案件时发现,诈骗分子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经查,李某等人成立某网络传媒有限公司,联系“网红”在某平台直播间带货页面以低价销售“网红教学素材”为诱饵,骗取用户购买商品并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进而将相关信息出售给下游诈骗团伙。
诈骗团伙利用受害人不了解网络直播行业,但急迫希望成为“网红”赚钱的心理,对受害人开展精准营销,出售虚假直播培训课程,并许诺为其直播间提升粉丝数量,骗取大量受害人培训费、服务费等费用。
主持人
由此可见,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我们现代社会无法回避的课题。那么,国家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普法小姐姐
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填补了数字社会重要的法律板块,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中心的“三大法律体系”。
《个人信息保护法》全文共计八章七十条,围绕个人信息的处理,从处理规则、跨境提供、个人权利、处理者义务、保护职责的部门以及法律责任等不同角度确立了相应规则,并且针对敏感个人信息和国家机关处理个人信息强调了特别规则。
主持人
个人信息具体是指哪些方面呢?
普法小姐姐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行为信息也属于个人信息,如上网时间、地点、访问情况等。
主持人
为了以后可以在网络世界中安全“行走”,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建议是我们能够学习的呢?
普法小姐姐
1.个人信息谨慎提供
凡是调查问卷有奖活动,不要轻易填写真实个人信息;不是必须实名制的地方,可以选择昵称代替真实姓名;不要向他人提供短信验证码;不是快递送货上门的,收货地址不必精确到具体门牌号。
2.个人信息痕迹及时删除
网上涉及个人信息的内容,要及时退出、删除痕迹或销毁;对于长期不用的平台或网站,要及时取消授权、注销账号;在使用完相关证件后,要及时删除存在手机里的照片。
3.阅读隐私政策和授权范围
仔细查看 app个人授权内容,对于没有必要的权限及时关闭;在复印相关证件后,最好在空白处写上“本复印件仅供xx用途,他用无效”的字样。
4.公共场所非必要不留下脸部信息
5.监护人有权拒绝提供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有些培训班或课堂要求填写学生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就读学校、身份证号等,家长们一定要警惕。
6.个人有权请求更正有误信息
当业务处理者对个人信息录入有误时,个人有权请求其更正、补充。
7.信息处理机构要强化保密意识
若未经个人同意,所有个人信息处理机构、单位都不可以公开其所获取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身份证号、肖像等。
8.平台不可利用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用户信息,但部分平台利用顾客的消费习惯下狠手,误导、欺骗消费者。网络平台应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主持人
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专家和机构的责任,它更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每一个人都是网络安全的一部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