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邻居蹲在田头,看着老王地里绿油油齐刷刷的蒜苗,再瞅瞅自家参差不齐的蒜田,忍不住问:“同批蒜种,你家苗咋像尺子量过般整齐?”
邻居蹲在田头,看着老王地里绿油油齐刷刷的蒜苗,再瞅瞅自家参差不齐的蒜田,忍不住问:“同批蒜种,你家苗咋像尺子量过般整齐?”
老王是种了三十年大蒜的老把式。他坦言,很多人种大蒜第一步就错了——错在选种、错在播种、错在唤醒方式。今天就请老王给大家传授三招诀窍,让你也能种出又大又密的蒜头。
第一步错在哪?蒜种选择藏玄机
很多人种大蒜,随手从厨房拿出几瓣已经发芽的软蒜就种到地里。结果呢?烂地里、不出苗、长势弱,收获时只见一堆“花生米”大小的蒜头。
选种必须硬实。要挑紫皮硬蒜,捏着沉甸甸的才出苗。那些已经发软的、霉变的蒜瓣,绝对不能往地里种。
老王分享了他的诀窍:蒜头掰瓣后,用指甲掐一下,硬实的留,软瘪的丢。好的蒜种大小适中(直径3-5厘米),健康、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第二步错在哪?整地播种有讲究
播种深度直接决定大蒜生死。老王吃过亏:“去年秋分种蒜时邻居苗都绿了,我地里还空着。扒开土发现蒜瓣一动不动。”
坑深超过5厘米,嫩芽钻不出;但播得太浅,又不利于后期生长。一般情况下,大蒜播种深度3-5厘米为宜。
播种时,耙松土壤后开3厘米浅沟(可以插筷子测深度),蒜瓣尖头朝上插入土中,盖土厚度为蒜瓣高度的1倍左右。老王提醒:“蒜瓣尖头朝上插入→这是很多人忽略的细节。”
第三步错在哪?唤醒蒜种是关键
很多人直接将干蒜种扔进地里,等待自然发芽。殊不知大蒜处于休眠状态,需要被“唤醒”才能快速出苗。
醒种方法是关键:剥净蒜皮→用30℃温水泡12小时→阴处晾干→5天出芽。注意水温超过35℃蒜瓣会流黏液腐烂。
老王根据多年经验总结出:9月高温用冷藏法,湿布包蒜后冰箱5℃放24小时取出回温;10月转凉用温水法。切不可超时,否则会出弱黄苗。
老农三招出奇效,蒜头又大又密
老王调整方法后,效果惊人:“第4天冒绿尖,第7天齐苗,苗高15厘米”。
想要种出大蒜头,还要掌握以下管理技巧:
浇水是关键。在大蒜生长过程中,一般在栽培时、长出蒜苗时、越冬之后返青时和抽蒜薹时浇水。前三遍水要浇透浇足,第四遍水以土壤见干湿为好。
施肥要科学。大蒜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在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足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作为基肥;在分球期和扩球期,追加适量的氮肥或钾肥作为追肥。
除草必须彻底。杂草不仅会占用大蒜的生长空间,还会吸收大蒜的营养和水分,降低土壤肥力和保水性,还会成为病虫害的传播媒介。
“播种后浇透水,盖上层稻草保墒防晒。”老王搓搓手上的泥土笑道,“这时候啊,站地头都能听见蒜苗滋滋往上长的声音。”
收获的季节,老王总爱看着一堆堆饱满的蒜头笑着说:“种大蒜就像教孩子,开头严格,后面就省心了!”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