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砥砺四十又一载,桃李芬芳颂师恩!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时代命题。
砥砺四十又一载,桃李芬芳颂师恩!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时代命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临夏市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中,教育是最亮丽的底色;在迈向宜学之城的征程上,教师是最坚实的基石。值此教师节之际,临夏市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师道风华·筑梦临夏》教师节系列专题报道。聚焦全市来自城乡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以他们为缩影,通过动人篇章,走进一个个平凡的岗位,聆听一段段不凡的事迹,立体呈现临夏市教育工作者如何以 “教育家精神” 为引领,立德树人、默默耕耘的使命与担当,全方位展示临夏市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今天播发第二期:《临夏市:“双减”赋能课堂提质 师者匠心筑梦未来——一份来自教师节的教育改革观察》。
恰逢教师节,临夏市教育沃土上的教学改革故事更显温情。在“双减”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让课堂减负不减质、让学生成长更全面?近日,记者走进校园,探寻临夏市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课程创新为抓手的教育实践,聆听师生间关于热爱与蜕变的故事,感受师者以匠心守护成长的育人温度。
秋高气爽的九月,走进临夏市实验小学的数学课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马斌老师手中的一张超市购物小票,成了开启知识探索的“钥匙”。“同学们,要是妈妈给你100元,买完这些商品后还剩多少?怎样计算才能又快又准?”问题抛出的瞬间,教室里立刻举起一双双迫不及待的小手。学生张若懿曾是数学课堂上的“沉默者”,面对复杂的公式与习题,她总是悄悄低下头。而如今,她不仅能主动站起来分享解题思路,还常常在课后和同学讨论数学难题。谈及这一转变,张若懿坦言,离不开马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其课堂的趣味性。
临夏市实验小学学生 张若懿:有时候数学题很难,马老师总是耐心的为我讲解,直到我明白为止。还有他平时上课的幽默有趣,让我深深爱上了数学。
在马斌老师看来,数学从来不是枯燥的数字与公式,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思维工具”。“当孩子们发现数学能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自然就提上来了。”马老师说,看到学生从“怕数学”到“爱数学”,他由衷地感到高兴。
临夏市实验小学教师 马斌:我始终认为数学不仅是知识,更是培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提问操作和小组合作,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大胆表达,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临夏市红园路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同样涌动着活力与热情。曾经,学生王丫轩在英语课上总是怯于开口,即便掌握了单词与语法,也不敢主动参与对话。而现在,她不仅能自信地举手朗读课文,还能在课堂表演中扮演角色、流畅对话。这份转变,离不开金惠玲老师的用心引导。
临夏市红园路小学学生 王丫轩 :通过金老师的代入性讲解,我不仅从之前的“哑巴”英语变成了现在的积极开口,英语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金老师的讲解不仅让我的口语更加精准,更激发了我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敢说、爱说英语,金惠玲老师在课堂上花了不少心思。“平常在课堂上,我采取英语对话表演的形式,还有让孩子们唱一些英文的歌曲,来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她会把课本里的对话改编成小剧本,让学生分组扮演“售货员”“顾客”,在模拟场景中练习表达;课间十分钟,她还会和学生玩“单词接龙”“字母猜谜”的小游戏,让英语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看着学生们的一点点变化,金老师很是欣慰。
临夏市红园路小学教师 金惠玲:英语是一种语言,敢于开口说英语,这是我看到他们最大的优点。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了,因为从孩子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通过我的努力,让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对我来说是一种自豪感。
以上两所学校的生动实践,正是临夏市教育系统深耕“双减”改革的缩影。临夏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张海安介绍,学校始终以“减负提质,激趣赋能”为核心,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推动课程创新走深走实。
临夏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张海安:我们组织教师探究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有效地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其次,构建社团校本课程,开设了涵盖诵读、书法、科创、艺术、体育健康等多元化的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花儿、掐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美育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能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从马斌老师把数学“搬进”生活,到金惠玲老师让英语“活”起来;从跨学科课程打破知识壁垒,到非遗文化融入美育课堂,临夏市的教师们正以创新为帆,以匠心为桨,在“双减”的浪潮中为学生们摆渡前行。他们用耐心化解学习的难题,用创意点燃求知的火花,用热爱守护每一颗童心的成长,让“减负”与“提质”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同频共振。
恰逢教师节,这份在教学改革中书写的育人答卷,正是临夏市教师群体最珍贵的节日注脚——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三尺讲台前日复一日地耕耘;没有华丽动人的辞藻,却用知识点亮了学生们的未来。教育本就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是师者以己之微光,照亮学生前行之路的过程;更是一代教育工作者以初心为炬,为城市发展培育人才的使命担当。在把临夏市建设成为“你喜欢的样子”征程中,愿广大教师与教育工作者继续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以创新的育人理念拓展教育边界,以深厚的学识素养夯实教学根基,以温暖的仁爱之心呵护学生成长,成为学生为学的引路人、为事的示范者、为人的榜样。唯有如此,才能让教育的种子在临夏市的沃土上生根发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绽放独特光彩,为城市的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而这份坚守与付出,也终将在岁月里沉淀为最动人的风景。
来源:临夏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