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碳市场新坐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13:13 1

摘要:严航:碳市场工作从无到有,就像盖一座大楼一样,要有一个好的管理的框架,运作高效的一个体制机制,在执行层面一定要统一来做。我们现在“四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开发、统一交易。专门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公司,就负责来承接具体的这些工作。这一系列的这些体制机制的

9月6日

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

总会计师 严航

做客央视《对话》节目

图片来源:CCTV对话微信公众号

本期节目以“碳市场新坐标”为主题

就碳市场建设新政进行解读

通过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的深度对话

解析制度创新

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

探讨中国碳市场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战略价值

视频实录分享如下

文字实录分享如下

Q:有经验的企业怎么做碳管理工作?

严航:碳市场工作从无到有,就像盖一座大楼一样,要有一个好的管理的框架,运作高效的一个体制机制,在执行层面一定要统一来做。我们现在“四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开发、统一交易。专门成立了碳资产管理公司,就负责来承接具体的这些工作。这一系列的这些体制机制的布局和框架,是做好我们碳资产管理的,特别是一些新进入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工作。第二点就是,因为大家都围绕着碳配额,那么很重要的就是数据,一定要做好数据的源头的管理。从计量到采样,制样,到化验,整个这些过程尽可能地做到这个数据是直采直送不落地,这样数据就更加原始,更加不可篡改。计量的设备也要特别精准,从设备的选型到设备的校准都要按照国家的标准来。最后数据上报,整个审核机制也很重要,因为它(在)不同的基层,它不同的发电机组,它的状况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

Q:减排成本和产业竞争力如何兼顾?

严航:其实企业内部一开始面临的最大挑战,最难以适应的就是碳减排、碳履约变成一个刚性的约束。如果没有很好的履约,你就会面临着你要去花很多钱去买配额,或者是要接受行政处罚的一些风险。所以减排、技术改造这些手段是必然要选择的。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矛盾,你说要投入几千万,几个亿元来做(技术)改造,大家有的时候是想不通的。通过大家的实践,慢慢感觉到碳资产管得好,它实际上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十四五”以来用于减排的改造,我们大概已经花了30多亿(元)了,大数,到今年(2025年)上半年。比如说我们下属有一个江西的一家发电企业,原来它的能耗远远高于我们排放的基准值。后来它通过对机组进行通流改造,所谓通流改造就是将我们的汽轮机里面的叶片,还有汽缸进行一些升级,使我们机组的运作功率提高,一共投了9000多万(元)。改造完以后,它第二年碳履约的成本就降了1000万(元),同时因为它改造了,燃料成本也下降了。

Q:新坐标下如何应对配额逐渐收紧?

严航:电力行业对配额还是比较看重的,因为现在碳排放量里边40%是电力企业来排放的。欧盟从2005年开始启动碳排放权的交易,到现在这20年时间,它现在拍卖的大概比例是57%,也是经历了很多年,逐年地不断增加比例。我们国家现在不一样,虽然这几年新能源的发展非常快,装机的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了,但是火电的发电量还是占了63%,就电力行业而言,我们还是觉得应该本着一种稳中求进的、破立并举的这么一个原则,去逐步地、稳步地推动。

Q:企业如何盘活碳资产?

严航:我们这几年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探索,2022年的时候,我们下属的一家发电的企业,碳配额权拿去质押,发行了绿色债券。融资当时达到一个多亿(元),利率水平也低于市场的水平,融来资金进行了(工艺)改造,减少了一年大概二十几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使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都得到了体现。

Q:什么是自愿减排市场?

严航:CCER这个市场从去年(2024年)1月份开始启动以后,已经成为我们整个碳交易排放重要的一个市场。我们推出了一个,就是把我们的CCER,就是碳汇开发量和债券利率挂钩的这么(一)个金融产品。企业承诺,我在两年内,减排量能达到100万吨,达到这个指标以后就和我的利率挂钩,你达不到我利率就要跳一档。这种的创新的方式,资本市场也非常认可,所以我们成功融资了20个亿(元),取得了很好的这么一个效果。“十四五”期间我们一共用碳资产作为中介,作为载体,我们已经融资了60个亿(元)了,而且这些钱融来以后又投入到我们企业的设备的更新改造中间,实际上它形成了一个融资、改造、减排这么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我觉得碳资产的管理空间很大。

主编 丨 刘柏汝
素材 丨 经营部 党组宣传部
编辑 丨 郝程 刘雪红 郭钊瑜

来源:国家电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