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九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年会期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秘书与CUA主任委员共同表示,中欧泌尿外科合作正在重塑前列腺癌的治疗格局。
中欧泌尿外科领域的思想碰撞,正在全球前列腺癌诊疗版图上绘制崭新的蓝图。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年会期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秘书与CUA主任委员共同表示,中欧泌尿外科合作正在重塑前列腺癌的治疗格局。
双方通过资源共享与智慧融合,
不仅点亮了星辰大海的征途,更在数以万计患者的生命长卷中,写下了充满希望的注脚。
EAU与CUA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始于21世纪初,近年来已经在多个维度持续深化,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框架。
在学术会议方面,自2008年起双方定期在各自年会上设立联合专场。在人才培养方面,CUA引入了EAU的欧洲泌尿外科住院医师培训项目(EUREP)模式,由EAU专家直接授课,双方还建立了访问学者计划。
在临床实践方面,CUA与EAU联合发布诊疗指南,并将中国原创技术纳入国际标准。此外,双方通过荣誉会员机制、技术互鉴及青年奖学金,共筑学术话语权,推动中国技术推广至20余国。
ARCHES研究5年随访结果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生存数据。这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证实,
恩扎卢胺联合雄激素剥夺疗法(ADT)相比单纯ADT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的生存期。接受恩扎卢胺+ADT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了13%(66% vs. 53%),死亡风险降低了30%。
研究还证实了客观缓解率(ORR)与预后的相关性:在接受恩扎卢胺方案治疗的患者中,达到客观缓解的患者相比未达到缓解的患者,总生存期(OS)和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均更佳。
中欧合作不仅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进展,
2025年EAU年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通过对350名处于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420份组织样本进行全面的RNA表达谱分析,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分子分型方法,
研究发现,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管腔型患者接受雄激素受体通路抑制剂(ARPI)联合ADT治疗显示出显著生存获益(HR 0.20);而AVPC患者接受同样治疗未见生存改善(HR 0.74)。
使用阿比特龙+/-多西他赛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与直接进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在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中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组有36.8%的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或微小残留病灶(MRD)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新辅助治疗组阳性切缘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5%。
另一项多中心回顾性队列分析发现,
超过3个月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相比3个月方案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转移无进展生存期(MFS)。
salvage[225Ac]Ac-PSMA-617靶向α治疗表达PSMA的终末期mCRPC患者的长期生存结果。这种创新疗法为传统治疗手段无效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此外,2025年ASCO GU大会公布的TALAPRO-2研究最终结果显示,
他拉唑帕尼(一种PARP抑制剂)联合恩扎卢胺可显著延长mCRPC患者生存期,刷新了该领域的一线治疗标准。在全人群队列中,联合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45.8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的37.0个月,死亡风险降低20%。
中欧泌尿外科合作的前景广阔。CUA主任委员表示:“CUA将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日益增长的科研创新能力,结合欧洲在基础研究转化和复杂临床试验设计方面的深厚经验,共同设立跨国、多中心的前列腺癌等重点疾病研究项目,加速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产生”。
双方还计划积极拓展青年学者、临床骨干的双向交流机制。通过设立专项奖学金、联合举办高级别培训营等方式,促进顶尖专业人才的流动与成长,为未来合作储备核心力量。
Stenzl教授提出了
“使前列腺癌不再成为患者生命的限制因素”的治疗目标,这一目标正通过ARPI药物的广泛应用而逐步实现。通过优化依从性管理和个体化方案制订,有望将循证优势转化为真实世界获益,让更多患者抵达“与瘤共存而不受其困”的生命新境。中欧专家的交流仍在继续,医学发展的步伐永不停息。
从ARCHES研究的5年生存数据,到精准分型指导下的治疗决策;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到终末期患者的靶向α治疗——
来源:eric2884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