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德国东部地区选举投票的前两周,一个反对党——德国选择党(AfD),短短几周内竟然有7名政治人物接连“自然死亡”。这概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集体参加了什么高风险的极限运动。
就在德国东部地区选举投票的前两周,一个反对党——德国选择党(AfD),短短几周内竟然有7名政治人物接连“自然死亡”。这概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集体参加了什么高风险的极限运动。
我们来捋一下这份沉甸甸的名单:
66岁的拉尔夫·朗厄(Ralph Lange),在Blomberg去世。警方说,没发现犯罪痕迹,是自然死亡,据称心脏病。59岁的沃尔夫冈·塞茨(Wolfgang Seitz),在Rheinberg去世。警方排除了第三方责任,据说也是心脏病发作。71岁的沃尔夫冈·克林格(Wolfgang Klinger),在Schwerte因严重疾病去世。59岁的斯特凡·贝伦德斯(Stefan Berendes),在Bad Lippspringe因突发疾病去世。雷内·赫福德(René Herford),替补候选人,死于一场交通事故。警方调查后认定是事故。帕特里克·蒂策(Patrick Tietze),替补候选人,死因未详细公开,警方同样排除他杀。Hans-Joachim Kind(80岁,直选候选人)怎么样,看完什么感觉?是不是一股浓郁的“巧合他妈给巧合开门——巧合到家了”的味道扑面而来?也难怪全球网友和舆论一边倒地表示“我信你个鬼”!但凡把这剧本扔给网飞编剧,对方可能都会觉得太离谱而退稿。
当然,我们必须首先尊重事实和官方调查结果。德国警方的公信力一向很高,在没有铁证的情况下,任何关于“暗杀”的指控都只能是猜测。而且,平均年龄不小的政治人物在高压的竞选期间健康状况出问题,从概率上讲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但是,政治从来玩的都不是“绝对真相”,而是“叙事”和“感知”。当这么多“偶然”扎堆出现,而且利益指向如此明确时,你就不能怪公众用脚投票,开启疯狂吐槽模式了。这就像你走在路上,连续被六个不同的鸟粪精准命中,你很难不怀疑老天爷是不是在针对你。
德国选择党是个什么党派?它是德国最主打“反移民”牌的右翼政党,势头正猛,在东部几个州支持率甚至排到第一。他们要是赢了,现在的执政联盟会非常头疼。然后,就在选举的临门一脚,它的候选人接二连三地“自然”退赛了。这 timing,这效果,简直“好”到令人窒息。
难怪全球网红企业家马斯克都在平台上掺和了一脚,发表了一系列“德国除非改变,否则将不复存在”“只有AfD才能救德国”“AfD是唯一可以自由谈论移民问题的党派”的言论,表达对AfD的支持。这下可好,直接把事件的国际热度拉满了。
墨西哥的暴力选举:2024年至今已有37名候选人在投票前遭枪杀,仅2025年5月就至少两名女市长候选人在韦拉克鲁斯州的造势活动中被枪手截杀——包括摩雷纳党候选人耶塞尼亚·拉拉·古铁雷斯在内,她和三名支持者当场中弹身亡,此后又有联邦探员在同一地区遇袭殒命。虽说官方口径是说此事主要由贩毒集团为争地盘或敲诈地方权力而策划,但其实仔细想想就对发现不对劲——一个混乱的墨西哥对谁最有好处?好难猜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朗核科学家的“离奇事故”就显得没有那么隐蔽了,自2010年以来,至少九位核心科研人员遭遇暗杀,都是核科学里的关键性人物,而且暗杀手段较为高明,运用到了大量的高科技,属于是预谋已久的暗杀。
虽然这些事件性质、背景完全不同,但都被网友们一锅炖了,熬出了一碗“全球民主阴暗面”的大杂烩。
所以,回到德国选择党的政治人物接连死亡事件上,从法律与程序角度看,官方的解释无懈可击。统计层面也有护身符:德国此次地方选举候选人超过两万名,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十几起死亡案例并不构成“异常”,即便其中六七人集中在AfD阵营,也可被视为概率上的巧合。 然而问题在于,当政治敏感性和舆论疑虑相遇时,“概率论”往往不再管用。公众不是冷冰冰的统计学家,而是有切身感受的选民。在这种背景下,官方“自然死亡”的结论不仅无法平息质疑,反而成为新的火种。
理论上,它以透明与法治自豪;但在实践中,面对涉及特定政党、特别是像AfD这样长期被主流政治污名化的群体时,制度的中立性就容易遭遇质疑。官方说“没有证据表明有他杀”,可公众的反应往往是:“你说没证据,不就是没查出来吗?”这种信任赤字,不是靠一纸公告就能修复的。
更讽刺的是,舆论场的反应本身,恰恰揭示了欧洲民主的脆弱与虚伪。一方面,欧洲政客喜欢在国际舞台上强调“程序正义”“言论自由”,批评他国“不透明”。另一方面,自己国内一旦出现让人不安的“巧合”,回应却往往是官样文章加冷冰冰的数据统计。于是社会裂缝越拉越大:对体制不信任的人,会把每一起死亡都解读为阴谋;而对制度抱有信仰的人,则习惯用“巧合”一笔带过。最终,两种声音互相嘲讽,真正的透明与信任反而越来越稀缺。
图:《The Rationale of Political Assassinations》通过分析758起政治暗杀样本,他们发现1945年至1969年,每年平均有5名政客死于暗杀。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这一数字开始激增——1970年至2013年间,每年因暗杀而死的政客达到14.48人。
说到底,没人要求德国警方在没有证据时“承认阴谋”,但如果民主制度真的以透明自豪,那就该拿出更多细节,说明调查的完整性与公正性,而不是把“自然原因”当作万能挡箭牌。否则,公众自然会把这种处理方式看作是“民主剧场”的又一次表演:台词熟悉,姿态端正,却偏偏缺了最关键的诚意。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最后真的证明这一切都只是不幸的巧合……那德国选择党可能是全世界最“倒霉催”的政党了,没有之一。这运气,不去买彩票还真是可惜了!
---
来源:青青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