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8日上午,“王新陆国医大师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在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举办,六位青年医师身着中式服装,肃立于前。呈《拜师帖》,三鞠躬致礼;敬奉香茶,献鲜花心意。国医大师王新陆端坐受礼,神色欣慰。他接过弟子的承诺,回赠以厚重的《回徒帖》与典籍。
古琴悠扬,药香氤氲。
9月8日上午,“王新陆国医大师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在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举办,六位青年医师身着中式服装,肃立于前。呈《拜师帖》,三鞠躬致礼;敬奉香茶,献鲜花心意。国医大师王新陆端坐受礼,神色欣慰。他接过弟子的承诺,回赠以厚重的《回徒帖》与典籍。
礼成。一堂特殊的“收徒第一课”随即开始。
“做医生,到最后拼的不是‘术’,是‘德’。”王新陆的声音掷地有声,仁心仁术,善于学习——这是他给新弟子们的入门训诫,也是千年中医传承中最根本的精神内核。
与志同道合者共探新论
如今,在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内,王新陆的血浊研究工作室已正式启用。
“血浊理论源于当代疾病谱系的深刻改变。”王新陆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习惯演变,慢性病已成为健康的主要威胁——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肿瘤等,其共同特点是代谢紊乱。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异常,导致血液混浊,“血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
王新陆表示,通过“化浊”之法,使血液恢复清纯状态,可有效预防动脉斑块及多种并发症,实现“未病先防”。在血浊初起阶段,甚至可通过食疗或药茶调养,避免疾病进展。未来,王新陆期待“化浊”不仅走进医院,更融入大众生活——或许有一天,连美容院都不再谈“祛湿”,而讲“化浊”。“因为浊去则气血通,气血通则人焕发,这是健康的真谛。”他说。
师承教育是中医薪火相传的重要保障。在王新陆眼中,一个理论的成熟不能仅靠一人之力,需要一群志同道合者共同探索、反复推敲、持续实践。“这正是我设立工作室、招收弟子的初衷:搭建平台,集众智、深耕耘,让血浊理论真正扎根于临床,服务百姓健康。”看着六位新入门弟子,他的目光中充满期待,“这六位青年中医在临床上,在对经方的运用上,在对药物的理解上都有独到之处”。
“通过师承教育,我们得以领悟王新陆教授血浊理论的深刻价值。中医精髓需要意会,唯有朝夕相处、耳提面命,才能心传口授,将临床思维与学术思想知行合一,为血浊理论附上时代色彩。”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青年中医师、国医大师王新陆弟子高浩军说。
根植传统,展现人文
“我的教学心得,归根到底就是‘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王新陆笑着说。好老师会选学生,好学生也会择师而从,这是一种双向成就。教学相长,水涨船高——好老师带出好学生,好学生也推动老师进步,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
仪式结束后,王新陆作《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专题讲座,与大家预想的“直奔临床”不同,他用了大量篇幅,为青年医师指明“扎根传统文化、汲取经典精华”的中医研修路径。
“没有文化就不能自信。”王新陆阐述,“从广义进度角度来看,文化包含自己的信仰,所有在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狭义动态角度来看,其实就是思想相互影响。”
现场,他深入分析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包容性、连续性、多元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平性——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中医学的核心思想,他归纳为四点:以人为本,中和思维,阴阳五行,整体观念。
“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也带有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二者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王新陆指出,让中医融入生活,这正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顽强的生命力。中医自信的底气是什么?是疗效。”王新陆的话语让弟子们眼前一亮,“正因为有疗效,所以中医事业能够几千年屹立不倒,中国人讲文化自信,就得有文化底蕴;中医要自信,就得有真本事,能看好病。”
名医四要素:国学基础、勤奋、悟性、名师指点
“我的年龄已经77岁,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之幸事。”现场,王新陆分享了自己从医多年的体会,“我像你们这个岁数时,正勤恳地在一线工作,每天的病人数量都在100多号以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了自己心得体会。”
他谆谆教导弟子:“你们在看病的同时,需要善于总结,这是你们的医道。我认为作为医生,最重要的是医德,它是对百姓的承诺,是一种德行的表现。”
与此同时,王新陆提出了成为名医的四个关键要素:国学基础、勤奋、悟性、名师指点。
“想成为好医生,第一要有国学底子——这是中医的根;第二要靠勤奋,天天看病、不断练习;第三还得有悟性,能从病人身上琢磨出门道。”他顿了顿,语气郑重:“最后,一定得有好老师带着。手把手地教,真本事才能一代代传下去。”
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院长李树沛介绍:“多年来,凭借传统的带教传统,老一辈带出来了一代代名医。我们借助每年定期举办的国医新路论坛,还有每周两次、以中鲁优秀青年中医为代表进行的青年中医论坛,进行了大量学术传承分享和临床案例分析,为青年医生的培养贡献了力量。”
仪式结束后,弟子们围在王新陆身边继续请教问题,久久不愿离去。在9月10日教师节来临之际,这场收徒仪式更显意义非凡。中医学术体系的新老交替与薪火相传,也在这样的传承中,生生不息,步步致远。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