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柜子底下那台老黑白搬出来。插上电。啪地一拧。屏幕先暗成一块墨。过一秒,中心点亮。四散开一层灰白。耳边“滋啦”一声,天线抖了抖。别笑。八十年代的老家伙。现在还有能开机的。今天说六台。北京牌、熊猫、牡丹。金星、索尼、飞利浦。你家说不定也藏着一台。
把柜子底下那台老黑白搬出来。插上电。啪地一拧。屏幕先暗成一块墨。过一秒,中心点亮。四散开一层灰白。耳边“滋啦”一声,天线抖了抖。别笑。八十年代的老家伙。现在还有能开机的。今天说六台。北京牌、熊猫、牡丹。金星、索尼、飞利浦。你家说不定也藏着一台。
为啥能活到今天?道理也简单。那会儿电路不花哨。元件大,焊点实在。散热孔也开得勤。坏多半是电容老化。或是保险丝熔了。换一个就行。只要没泡过水。别放在潮柜里。开机前晒一下午。八九不离十能亮。安全还是第一。最好串个灯泡。别硬怼。
大院里最常见。壳子多是木纹。方正得像个小柜子。电源灯一点红。旋钮一格一格“咔哒”地走。五频道总是最稳。晚饭后摆在八仙桌上。邻居端着搪瓷缸来蹭看。屋里人会把嗑瓜子的声音压低。那味儿。现在想想都暖。
南京产。商标像个笑脸。街坊见着就说靠谱。调台旋钮有回弹。手指一松便“当”地落位。图像干净。背后有对“兔耳朵”天线。抬高一拳头。雪花就少一半。下雨天信号飘。爷爷用铜丝再缠一圈。说是“收得住台”。
名字好听。机子也细致。玻璃面罩厚一点。反光温和。黑白层次分明。开机先是低低一声“嗡”。几秒后才稳下来。像在清嗓子。厂里爱做展销。售货员把说明书摊在台上。第一句常说“国产不含糊”。老叔那台。现在照样能上画。
名字外向。做工也利索。旋钮小。阻尼紧。拧起来有点“绷”。有的带提手。搬着就能走亲戚。那会儿有人说它“洋味”。其实谁管呢。能看戏就行。顺带一提。金星后来改了名。你懂的。我们当时只在意画面别抖。
橱窗里的小方块。个头不大。像个收音机加个屏。画面很锐。字幕边缘很干净。调亮度要轻手。不然一过头就刺眼。伸缩天线拔得老长。搬到窗台边。台才稳。那种精致感。第一次让我们知道。黑白也可以很“精神”。
塑料外壳偏浅色。时间久了微微泛黄。倒更像岁月的滤镜。背板散热孔一排排。开久了会有点热塑味。说明书厚。插图多。像杂志。邻居说它是“洋货”。其实它的喇叭最实在。声音很圆。播京剧不刺耳。
如果你家也有一台。别急着上电。先看插头。旧棉线脆了就换。再看背板。灰尘厚了先吹一吹。省得打火。开机最好分三步。灯泡串联试。声音先开小。亮度慢慢推。屏幕有横纹?别怕。天线角度再试两次。多半就顺了。实在不行就找老维修师傅。老法子比新设备好使。
老家的那台北京牌电视机。后来没舍得扔。表弟把它当茶几。猫常趴在上面打盹。偶尔通电试试。屏幕慢慢亮起。猫胡子动了动。又睡回去。你说物件有情吗?可能真有。
黑白电视给的是一种秩序。晚饭收碗。七点半坐定。新闻结束再烧水。停电时把窗帘拉开。楼道里有人喊一嗓子“回来了”。一排窗口同时亮起雪花。有人说颜色才是未来。可在很多家里。黑白留住了安静。
来源:美妙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