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1年,该企业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发起了“蓝色循环”项目——蓝景科技用大数据、区块链追溯海洋塑料源头,威立雅华菲则凭借多年积累的工艺与设备,扛起“生产高质量海洋再生塑料粒子”的重任,让污染海洋的垃圾有了“回头路”。
你是否想过,你眼前的家电外壳、身上的衣服可能曾是一个塑料瓶,在海洋里漂流过数年?
位于梅溪镇的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的工厂里,一只塑料瓶“洗心革面”,变成家电外壳、家纺原料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猜想。
作为国内首家拿下塑料再生全食品级FDA认证、同时拥有欧洲EFSA认证的企业,威立雅华菲深耕再生塑料领域多年,拥有扎实的再生塑料生产技术。
2021年,该企业与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发起了“蓝色循环”项目——蓝景科技用大数据、区块链追溯海洋塑料源头,威立雅华菲则凭借多年积累的工艺与设备,扛起“生产高质量海洋再生塑料粒子”的重任,让污染海洋的垃圾有了“回头路”。
“凭借领先技术突破食品级再生塑料生产瓶颈是关键。”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付现伟说。在威立雅华菲的工厂里,这些从大海归来的塑料瓶要闯过两大“难关”获得重生。
“海洋塑料裹着泥沙、带着海盐,其中氯离子含量是自来水的100倍,普通清洗根本不管用。”付现伟介绍,这也是第一道关。为破解该难题,企业不仅引入AI智能分选设备,根据颜色、材质等对塑料进行初次分选,还专门设计了清洗工艺,冲掉海盐、泥沙等杂质,连再生水都有专属处理方案,确保塑料瓶“洗得干干净净”。
洗干净还不够,长期漂流让塑料分子悄悄“老化”——降解、裂解出的小分子会影响品质,这便是第二道关。企业通过熔融造粒工艺,一边拦截残留杂质,一边“筛掉”低分子物质,为塑料进行“提纯塑形”。最终产出的塑料粒子,品质能和陆地再生塑料媲美。
一个瓶子,就此华丽转身。眼下,威立雅华菲再生瓶PET切片年产能达10万吨,可“消化”40亿个塑料瓶。而这些塑料粒子用途广泛:民用领域能派上用场,工业生产里也能发光发热,注塑、家纺、家电等行业都把它们当高品质原料。
随着海洋塑料垃圾回收产业链的逐步完善,源头追溯的精准度与垃圾辨别的专业性,正成为行业进阶的新课题。“接下来,公司也计划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进一步联动合作伙伴优化溯源技术,升级辨别工艺,让每一批进入工厂的海洋塑料都能‘来源清晰、属性明确’,为整条回收再生链条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让海洋塑料的‘重生之路’走得更稳、更远。”付现伟表示。
本文来自【安吉县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