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15:11 1

摘要:1990年的秋天,年轻的我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走进教室。面对台下稚嫩的脸庞,我在心底许下承诺:“要做一盏灯,照亮孩子前行的路。”多年来,我经历了教育改革的风雨浪潮,见证了教材教法的更新迭代,但我对教育的理解却愈发纯粹:“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

用智慧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他们在我们迷茫的时刻,

用温暖的鼓励让我们找回自信;

他们用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让我们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天是教师节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老师说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讲述人:蒙山县蒙山镇第二小学 李娟瑞

岗位:语文老师

教龄:35年

35年坚守讲台,我深爱我的职业。(作者供图)

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了35年,今年12月,我即将退休,但我依然每天精神抖擞地站在讲台上,继续书写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

多跑点路、多花点时间,值!

1990年的秋天,年轻的我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走进教室。面对台下稚嫩的脸庞,我在心底许下承诺:“要做一盏灯,照亮孩子前行的路。”多年来,我经历了教育改革的风雨浪潮,见证了教材教法的更新迭代,但我对教育的理解却愈发纯粹:“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我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三十五载春秋更迭,青丝渐染白霜,当年那个满怀理想的青年教师如今已成为学校受同事敬重的“定海神针”,但那份初心始终未变。

上个学期一个傍晚,我揣着学生的作业本,去小杰家家访。这孩子最近作业总缺漏,电话里说不清楚,我想着还是和家长当面聊聊才放心。我骑电动车要20多分钟才到小杰家的小区。小杰妈妈忙着摆摊,我就蹲在路边,一道题一道题帮小杰梳理,把易错点写在纸条上让他收好。等和家长交流完毕,天已经黑透了,小杰妈妈要送我,我摆摆手说“习惯了”。

35年了,不管是教室讲台还是街头巷尾,只要能帮到孩子,多跑点路、多花点时间,都值。

无私分享经验,继续发光发热

如今,我的学生早已遍布各行各业,其中不少人受我影响也走上了教育岗位。我校美术老师小林就是我的学生,她常常跟人说:“李老师不仅是我童年的启蒙者,更是我职业的引路人。她让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不在于教出多少高分学生,而在于用爱与责任滋养每个生命的成长。”

虽然即将退休,我却毫无“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我仍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热情指导年轻教师,将35年积累的经验无私分享。办公室里,我经常被青年教师围着请教,我也总是耐心解答。

“为什么临近退休还要当班主任?”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说:“我舍不得孩子们,舍不得站了一辈子的讲台。只要还能干得动,我就要继续发光发热。”

三十五载春秋,三尺讲台坚守。我认为我用我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诠释了“教师”二字的千钧重量,我愿是一棵大树,深深扎根在教育沃土上,为一届届学子遮风挡雨;我愿当一盏明灯,默默照亮无数童年前行的道路。

学生眼里的热爱,是最珍贵的礼物

讲述人:市第五中学 林晓

岗位:物理老师

教龄:12年

让课程变得直观有趣,是我的追求。 (作者供图)

秋日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教室的玻璃窗,我正俯身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指尖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极轻的“老师,我还是没看懂”。回头时,看到学生小东的草稿纸上,画满了被反复涂抹的线条,像一团解不开的毛线。那是我教初二年级物理的第三个月,也是我和孩子们故事的开始。

我牵着你的手

第一次察觉小东的物理困境,是在开学后的一次小测试,试卷上的题目大多是空着的。课后我找他谈话,他攥着衣角小声说:“老师,那些实验我看不懂。”从那天起,我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从最基础的概念、最简单的实验陪着他逐渐捋清思路。直到有一次,他调整光具座上的仪器,光屏上的像慢慢变清晰,他突然蹦起来:“老师,我知道了!凸透镜成像与蜡烛和透镜的距离有关!”那声雀跃里,藏着他对物理的接纳。

那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科技运动会,小东犹豫着问我:“老师,我能试试吗?”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可以。此后,我陪伴他一起画设计图,在实验室里反复调整,当小球缓缓落地,计时器显示的时间达到了预期,他激动地跳起来:“老师,我做到了!”后来他带着这个作品在省级比赛拿了奖。

领奖台上,我看到了他眼里闪烁的光芒,我忽然明白,教师的手不仅能传授知识,还具有帮学生拨开迷雾、握住星光的力量。他们眼里的热爱,才是我坚守讲台最珍贵的礼物。

你牵着我的手

日子在公式推导与实验操作中流转,直到学生小莫的一声质疑,让我停下了脚步。

课上我正在讲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小莫突然举起手小声说:“老师,我家里的冰块化了之后,水好像变少了。”教室里瞬间静了静,那节课后半段,我临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学生列“疑问清单”。课后,小莫回家测量,她拍着脑袋顿悟:“冰融化后是体积变小了,质量不变。”这件事像颗石子,在我心里漾开了反思的涟漪。

从那以后,我开始在备课时多问自己一句“学生的疑问是什么”。小莫也常常与我分享生活中的疑问和见闻,帮我打开教学思路。后来,我参加优质课评比。试讲时,小莫当起了我的“小听众”,认真给我提建议:“老师,天平的使用步骤您讲得有点快”“能不能多举个食品包装上的‘净含量’例子”……

现在回想起小莫最初的举手,原来学生的质疑不是“挑错”,而是牵着我的手,师生彼此牵引,一起朝着更专业、更真诚的方向走。

记得刚入职时,我的老师曾对我说:“教学生,就像陪他们走一段路,你帮他们点亮灯,他们也会帮你看清前方的路。”原来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奔赴,而是师生在人生的路上并肩同行,一路成长,一路生花!

大山里的“澎湖湾”

讲述人:蒙山县黄村镇黄村中心小学 阮鸣华

岗位:语文老师兼音乐老师

教龄:15年

我享受和学生一起的音乐时光。(作者供图)

又一个教师节到来,我看着墙边的吉他,回忆涌上心头。

我原本还有一把老吉他,它陪我度过了大学时光,又陪我走上了乡村教师讲台。我是一个语文老师,还兼任音乐课。每到音乐课,我就会抱起那把老吉他,拨动琴弦。那时孩子们最爱唱的是《外婆的澎湖湾》,他们的歌声欢快如白色的浪花,而我手中的吉他便是托起浪花的沙滩。我见过最害羞的小芳在合唱时悄悄扬起了嘴角,见过调皮捣蛋的小强打拍子时前所未有的专注,我们用音符开垦出了一片可以自由欢唱的天地。

然而那个周三下午却不同往常。我放琴时没留神,吉他滑倒了,琴箱发出了沉闷的断裂声——老旧的琴头应声而断,缠着散乱的琴弦垂落下来。教室里陡然安静下来,二十张脸写满了无措的表情。

“老师,吉他坏了吗?”最小的明明带着哭腔问道。孩子们围拢过来,小心翼翼地触摸那折断的琴头,仿佛在确认一个生命的逝去。我正要说些什么,却看见孩子们已经开始行动。

“我爸爸是木工,他会修!”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刚第一个站起来,眼睛亮得出奇。紧接着,七八个孩子齐刷刷地举手:“我爸爸也会!”“我爷爷什么都会修!”

更让我震撼的是第二天,小芳带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来到办公室,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八元五角钱。“老师,这是我们凑的买新吉他的钱。”铁盒带着孩子们掌心的温度,里面有一元的纸币,也有五角的硬币。原来,铁盒里是几个孩子全部的零花钱,他们天真地以为,八元五角能买来全世界最好的吉他。

那一刻,我望着这些被山风吹红的脸颊,感到手中的铁盒有千斤之重。这些钱在山外的世界或许连一杯奶茶都买不到,但在这里,它们是一个个孩子掏出的全部心意。我把钱退给了他们,但收下了那个铁盒。

其实老琴摔坏的那个晚上,我就已进城选了一把音色清亮的新琴。我本可以立即告诉孩子们这个好消息,但我想看看,一把断裂的吉他会激荡出怎样的回声。

第二周的音乐课,当我把新吉他带进教室时,孩子们的眼睛瞪得滚圆。琴箱反射着阳光,在斑驳的墙上投出一道彩虹。那一刻,明明笑了,小刚挺直了腰板,小芳的眼中有泪光闪烁……

新吉他响起的第一个和弦如海风般缱绻。《外婆的澎湖湾》的旋律再次回荡,孩子们的歌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响亮。我忽然明白,教育最美的时刻,不在于知识的单向传递,而在于生命的相互照亮。

如今,我的音乐课琴声如旧,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我知道,有些音符一旦响起,就永远不会中断——就像有些温暖一旦发生,就永远闪耀在岁月深处,成为记忆里最亮的星光。

这位“后浪老师”有点酷

讲述人:市新兴小学 梁凯文

岗位:语文老师

教龄:8年

我喜欢以这个时代的语言、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求学兴致。(作者供图)

作为一名“90后”教师。有人说我们这代教师是“数字原住民”,是“斜杠青年”,我觉得说得挺对——我会教书,也会玩无人机;能带语文课,也能搞社团、做主持、传播传统文化。我不太喜欢被定义,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场充满创造力的陪伴。

从小,我就对教师这个身份有天然的好感。那个总趁着放学后溜进教室,踮脚在黑板上模仿板书的小男孩,从没想过有一天,他真的成了“孩子王”。2017年,我如愿站上讲台。初为人师,紧张与兴奋交织,但真正让我踏实下来的,是孩子们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笑容。他们叫我“凯文哥哥”,拉我一起做游戏、说悄悄话——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真切体会到何为“教育的温度”。

我是典型的“90后”:爱折腾、兴趣广、不怕试错。摄影是我的爱好,从相机到无人机,我拍下了无数张孩子的笑脸、活动的身影、安静地思考。这些画面不只存在硬盘里,更刻进了我与他们的共同记忆中。学生们常说:“老师你怎么什么都会?”其实不是都会,是愿意和他们一起学、一起玩。

主持,是另一个让我走出舒适区的尝试。个子不高的我,从前从未想过能手持话筒掌控舞台。但当我真正站在聚光灯下,听到台下的掌声——尤其是来自我的学生时,我才明白,自信,真的能让人发光。我想用行动告诉孩子们:人生不设限,舞台无处不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大队辅导员,我努力把“传承”做出新意。我们诵读经典、接触粤剧、体验茶文化,不是机械地复刻传统,而是让经典“活”在当下的体验中。我带着师生一起组织少先队活动、组建小主持人社团、参加朗诵比赛,一批批孩子走出校园、走向更大赛场,甚至拿到了“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的荣誉。

有人说90后“佛系”,但我偏愿深耕。从教这些年来,我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教研活动,累计获奖140多项。我不是追求光环,而是相信——教师唯有不断成长,才能真正照亮学生。

我们是“互联网一代”,也是“双减”背景下的新一代教师。我们会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沟通,用他们理解的语言传授,用他们愿意跟随的方式陪伴成长。

教育,是我从童年至今不曾更改的梦想。很庆幸,我能以这个时代的语言、方式,继续书写我和孩子们的故事。

我们彼此照耀

讲述人:市第一实验小学 梁炜儿

岗位:心理老师

教龄:2年

运用心理知识为学生解压,让我收获职业成就感。(作者供图)

2023年,我成为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心理教师。初入职场,怀揣理想却步履彷徨,理论的书籍如何架设通往童心的桥,让我这个“职场萌新”压力倍增。幸而,上公开课的反复推敲,市培、国培的多次淬炼,送教下乡的震撼,让我懂得心理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碰与守护。

发现微光 解读心语

去年,在送教中我遇到一个“特别”的男孩小宇,为我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

小宇总被学生“告状”,说他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我却从他作业本上笔锋有力的字,看到了他的闪光点,在团辅课上,我当众肯定他的优点和潜力,“字如其人,帅气!”得知他是留守儿童身份后,我常鼓励小宇:“今天状态不错啊。”小宇的学习态度悄然转变,面对老师的纠正引导,他逐渐学会了耐心倾听。在我离开学校的时候,他偷偷在我的教案本上留下一句祝福。

小宇的转变让我懂得:心理教师不是问题的解决者,而是心灵的翻译官,我们要听懂每声哭泣背后的呐喊,看见每根尖刺底下的柔软。

点亮心灯 绘沙筑桥

在一次次深入的心理辅导中,我意识到教师的爱可以点亮孩子的内心。

小欣总是安静得像影子般。在一次心理课上,她默默抽泣。课后我找到她,问:“最近过得怎么样?”她沉默着,我牵起她的手,说:“我会一直陪着你。”此时,她用啜泣声音打开话匣子:“我已经很久没有办法跟家人一起,我想起和家人坐在一起的场景了……”蜷缩在我的怀里,抖动的肩头,无一不牵动我的心。

家庭的破碎让小欣活在过去,于是我通过绘画疗愈,让她慢慢拼出记忆中的童年美好;通过团体沙盘,让她感受到同伴的支持。当她能勇敢表达感受,能灿烂地扬起笑容,比任何理论都能更深刻地告诉我:爱的缺失无法完全弥补,但教师可以搭建传递爱的桥梁。

以爱守护 滋养成长

两年多来,办公室的柜子里装满了孩子们的心灵印记,有画出全家福的留守儿童,有写下“我要成功”的叛逆少女……我能感受到他们身上不断迸发积极阳光的生命力。“生命因给予而繁荣”,那些曾以为是我给予学生的知识与温暖,最终都化作滋养我成长的养分。

原来,不是我单方面点亮他们,而是我们彼此照耀。

作为青年教师,我愿永远保有这份朝气和热忱,继续用专业、用爱心、用耐心,去发现更多隐藏的美好,守护更多灿烂的笑容。在未来的每一个教师节,我期盼自己能拥有更多这样温暖的故事,这是我职业路上最珍贵的“小礼物”。

今天是第41个教师节,

让我们向所有老师说一声:

亲爱的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梧州发布

来源:梧州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