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儋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秉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自贸港建设需求”的办学理念,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夯实教育强省之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近年来,儋州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秉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自贸港建设需求”的办学理念,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夯实教育强省之基。
一份份文件出台、一项项措施落地、一次次行动开展,加速推动了儋州教师队伍量质齐升,开创了新时代儋州教师队伍建设的崭新局面,为儋洋一体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铸师魂:立德树人担使命
机械轰鸣、塔吊林立,洋浦口岸船行如织。今年6月,儋州各级各类学校的100名课教师代表汇聚洋浦,开展了一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感悟儋洋巨变”主题活动。
行走在现代化工业园区,教师们边走边看、边听边学,深入了解洋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实地感受海南自贸港发展脉动。
“我将把所见所闻所感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喜欢听的思政课故事,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种子。”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儋州实验学校思政教师吴丽贞说。
教育者先受教育,铸魂者先铸其魂。近年来,儋州着力抓好党的领导这一关键保证、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队伍这一关键主体,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稳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
将师德师风建设变为常态化——制定《2025年全市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抓好廉洁教育和落实;把《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纳入学习内容;在各级教师队伍管理中,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方面首要要求,强化师德师风涵养。
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推进大思政课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由两院中学、两院小学联合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组织师生开展“智启胶林”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思政教育与学科实践深度融合;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打造“市教培院教研组+核心校学科教师+成员校学科教师”三级联动教研工作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双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儋州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区以来,儋州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授课专业水平。为了让思政课更具时效性与感染力,教师们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最新时政热点,将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以最快速度融入教案、带进课堂,深植学生心田。
诚如一位优秀教师所说,教育的本质,从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德性的涵养,品格的培育。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是儋州教师队伍最厚重的底色。
拓渠道:引育并举提素质
从北京到海南,魏颖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与担当,来到儋州洋浦担任新英湾小学校长,将首都教育理念融于实践,创建“鲲鹏”文化。在努力进取、追求卓越的“鲲鹏”精神引领下,学校形成教师敬业爱岗,学生勤奋好学的校园风气,赢得家长满意、社会好评;
“课堂就是教师的战场。”这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儋州实验学校教师马丁赫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赢得“胜利”,她主动挑起教学重担,只为让学生“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
……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广纳贤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儋州多措并举引人才、想方设法拓渠道,充分发挥优秀教育人才的带动辐射作用,有一大批像魏颖、马丁赫懿这样的人才扎根教育沃土,播种教育情怀。
与此同时,儋州坚持将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优化教师教育体系、加大师范教育支持力度,确保教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这是打造生力军的充分准备——自2021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自主招聘、特岗教师招聘等多元渠道招聘1537名教师,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这是培养好教师的不懈努力——启动为期3年的系统化、进阶式儋洋好校长培养工程,致力打造高素质教育管理队伍;启动全市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遴选工作,为教师骨干队伍搭建培育平台,完善骨干评选和引领机制;通过集中培训、专家讲座、名校考察、互动交流等方式,以培促学,以学促教,全面提升研训管理和教学质量。
这是城乡缩差距的生动实践——精心选派3批19名教师参加海南省“乡村强师工程”;开展乡村与城区学校之间教师轮岗交流,进一步缓解城乡中小学师资配备不均衡问题;支持乡村教师积极利用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田园课程”“七巧苗绣”等校本课程成为儋州农村教育的亮丽名片。
这是能力促提升的真实写照——启动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提升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2.37%,累计提高了7.89个百分点。
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教师队伍正不断壮大,为培根铸魂育新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通过在制度建设引领、教师激励机制、优化队伍管理等各方面的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充分激发和调动了儋州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儋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永飞表示。
促改革:携手共筑教育梦
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回答好“从教育大国转变成教育强国”这一必答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怎样打造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儋州执改革之笔,直面问题、直击瓶颈,多项改革齐头并进,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实现了教师队伍的集体“蝶变”。
把稳队伍“方向盘”——坚持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重视年轻干部培养和使用。近三年任免调配223名校级领导,新配备45周岁以下校级领导63名,约占提拔总人数的49.60%。
激活区域“一池水”——实行教育集团建立核心校与成员校双向交流制度,截至目前,累计从成员校选派出602名教师,通过交流任教、跨校兼课、师徒结对等形式,实现集团内优秀师资共享,促进基础教育质量发展。
激发基层“新活力”——今年起乡村基层学校推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同时继续推进基层教育专业技术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稳妥推进公办中小学教师优化配置改革,不断盘活编制和岗位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此外,儋州不断提高教师福利待遇保障,为教师创造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安心从教的良好环境。
确保义务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用心做好人才待遇保障工作,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工作负担……一揽子惠师举措形成合力,教师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如今,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日渐形成。
李伟,将国家课程融入田园,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王永坚,35载躬耕教坛,推动乡村教育革新;李晓丽,以“仙人掌”般的坚韧扎根基础教育一线,带领学校实现快速蜕变;黄平,用无私的爱与专业的知识,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成长的天空;王含文,用爱心与智慧为迷途少年“把脉开方”……
随着教育工作者中一大批榜样典型涌现,优秀教师的立德垂范效应持续增强。在典型的引领下,广大教师身体力行,自觉以教育家为榜样,把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执教的理想和追求,把“师德师风”四个字转化为鲜活实践。
面向未来,强教必先强师。杨永飞表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大胆创新,采取更加切实有力的举措,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干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师队伍,为儋洋一体化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海南自贸港建设、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来源:这里是儋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