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云浮中学,有一位深耕思政教育31年的教师肖成周,他用行动诠释着“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这一主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此第41个教师节之际,记者走进校园,循着31载粉笔灰的痕迹,探访肖成周老师“以丹心育桃李、用坚守铸师魂”
在云浮中学,有一位深耕思政教育31年的教师肖成周,他用行动诠释着“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这一主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此第41个教师节之际,记者走进校园,循着31载粉笔灰的痕迹,探访肖成周老师“以丹心育桃李、用坚守铸师魂”的教育生涯。
扎根云浮,大金山下育新人
肖成周出生在五岭之一骑田岭山脚下一个只有十多户人家的小山村。1994年从淮北师范大学政法系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的他,到广东韶关乐昌的一个大山里教了6年后,于2000年来到了云浮中学,这一转眼就20多年过去了。“我走出过大山,又走进了大山,因为我更知道大山的孩子需要什么。”注定与大山有缘的肖老师,25年来,他没调过一次岗,没请过一次“长假”,一直扎根云浮,培育了成湘均、张文佳、杨晓杏、饶悉等许许多多优秀学子。
初心如磐,思政课堂育信仰
2000年,25岁的肖成周怀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念踏入云浮中学。谈及当初的选择,他眼神坚定地说:“思政教育是在学生心中播撒信仰种子的事业,能从事这份工作,我深感使命光荣。”
31年里,他始终坚守讲台,把每一堂思政课都当作塑造灵魂的契机。“以前,有些学生觉得思政课枯燥,可我知道,那是没有找对方法。”肖成周说道。为了让思政课堂“活”起来,他将社会热点、真实案例融入教学,带领学生走进法院开展模拟法庭,走进工厂实地调研,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学生们在实践中体悟法治中国,感受经济强国,对思政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爱生如子,尊重信任助成长
“尊重信任、放手发现、引领成长”,这十二字是肖成周的教育箴言。他起草的《班级成长公约》别具一格,用独特的“肖氏三步法”帮助学生学会自律。“教育不能只有说教,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成长。”肖成周解释道。
2017届的小郑因父母离异陷入低谷,成绩一落千丈。肖成周不仅递上食堂饭卡,还连续20多个傍晚陪他吃“静心晚餐”,饭后用“番茄钟学习法”帮他找回学习节奏。回忆起这段经历,肖成周感慨地说:“小郑当时很迷茫,我只想给他一些温暖,让他知道老师一直陪着他。”最终,小郑考入广州大学,如今也成为了一名思政课教师。
示范引领,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在肖成周看来,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也是自己的重要责任。“看到年轻老师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他们需要帮助时,我肯定要搭把手。”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青年教师开课,他坐在后排认真记笔记,课后一起打磨细节;带着青年教师做课题,把课堂小困惑变成研究小课题。当年轻班主任遇到棘手班情时,他陪着进班“看现场”,连夜复盘,搭台模拟,还会持续跟踪两周。在他的帮助下,黄海雯、龚苑媛等十多位老师从“新手”成长为省市骨干教师。
2021-2023年在担任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期间,他通过多种方式为学员量身定制成长“私档”。如今,工作室的学员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梁杏华、廖凌云获评市名班主任,何杏银、叶桂玲跻身云浮市名教师行列。
31年的教育生涯,肖成周把“小我”融进“大我”,将“职业”干成“事业”。他常说:“比别人优秀并不高贵,比过去的自己优秀,才是真正的高贵。”在教育这条道路上,他还在不断奔跑,努力让更多云浮学子带着信仰与本领,奔向更高的平台。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也为青年教师指引方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记者:黄洋 黄宇
编辑:吴秋倩 冯浩森
校对:彭玉静
来源:云浮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