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院(博览园)与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典籍载农・文明永续——中国农业古籍研究成就展”在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临展厅举办。
日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林博物院(博览园)与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典籍载农・文明永续——中国农业古籍研究成就展”在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临展厅举办。
本次展览分为典籍珍藏、学弘先稷、青年才隽三大板块,系统展示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珍藏的珍贵农业古籍和八十多年来在古农学研究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列在恒温、恒湿展柜中的珍贵线装古籍。《齐民要术》《农政全书》《农桑辑要》等传世农书静静躺在特制展台上,泛黄的纸页上工整的毛笔字迹清晰可见。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到西农大珍藏的多部珍贵线装古籍。
“这些古籍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活态传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杨乙丹向记者介绍道,“这本《齐民要术》,它不仅记载了北魏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还包含了食品加工、酿造等丰富内容,堪称中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
展览第二部分为老一辈农史学家所取得的成就。详细介绍了辛树帜、石声汉、樊志民等13位老一辈古农学教授的重要贡献。几代学者不懈努力,校注出版了《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授时通考》等十余部大型骨干农书。石声汉先生编制的《中国农书系统图》等,以《齐民要术今释》等15部专著为基础构建中国古农学研究现代体系,曾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
如今,新一代西农农史学人在农业科技史、作物史等多领域全方位开展研究,出版了《和而不同:历史时期域外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农村观察》《人民日报》等期刊持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成果斐然 。
“这次展览也是想激励西农学子们,能够继续努力把西农农学事业持续地推向前进,同时也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搭建起触摸农业历史、感悟农耕文明的平台。”杨乙丹表示。正如农史专家樊志民教授说:“当今社会,你可以不知农,可以不事农,但不可以轻农”。让我们在古籍农典中探寻农史文明根脉,在传承中续写农业永续发展新篇章。
记者:孙雅楠 郭亦宸
编辑:赵桃子
本文来自【杨凌融媒体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