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柳霜:捐资抗日的华裔女明星,为何会被宋美龄从邀请名单中删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17:30 1

摘要:2022年10月25日,美国铸币局推出了一枚25美分的硬币,图案是位典型的东方女子模样,整齐的刘海,细长的眼眉,纤秀的手指轻托下颔,怎么看都象是一位美丽的中国女人,而她正是早已被国人遗忘的美国华裔女星黄柳霜。

黄柳霜:独赏西楼月,无语沐春风

2022年10月25日,美国铸币局推出了一枚25美分的硬币,图案是位典型的东方女子模样,整齐的刘海,细长的眼眉,纤秀的手指轻托下颔,怎么看都象是一位美丽的中国女人,而她正是早已被国人遗忘的美国华裔女星黄柳霜。

这枚硬币不仅是对黄柳霜艺术贡献的纪念,更是对她所象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认可。

民国美女多多,黄姓美女也不少,她们不但美丽,而且还多金,如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顾维钧的夫人黄蕙兰等等。

当然,黄柳霜更是如此,她美得不可方物,端庄大气又极具女人味,是那种男人都喜欢却又不敢娶她回家的美。

她是华裔美国人,1905年生于洛杉矶,祖父当年随着淘金的人群,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加州,也许挣了几个小钱,父亲于是便开了一家洗衣店,藉此来维持生计。

她在家排行老二,家中有8个兄弟姐妹,她说英语,也会中文,为了不受歧视,父亲特地让她上了唐人街的学校,那里有很多的中国人,说广东话,父亲一直就教育她,要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黄柳霜从小就长得很漂亮,一张鹅蛋形的脸,一头乌黑的长发,白净的皮肤,一双似乎会说话的眼睛加上俏丽的嘴唇,一看就是个天生丽质的美人坯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9岁的她在街上看见有人在拍电影,懵懂的她感觉很稀奇,于是,她把帮父亲给客户送衣服的小费都存了起来,买了一张电影票,去看了人生的第一场电影,顿时被这种艺术形式所吸引,从此,她萌生了也想当电影学员的念头。

于是,她不停地攒钱,买票、看电影,收集电影海报,满脑子都是明星梦,一有机会就去片场看拍摄,还主动找导演,请求能给个角色,给自己一个出镜的机会,尽管经常为此被父亲打骂,可从来也没有动摇过她的意念,她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此后的她,早已放弃了走读书之路,凭着姣好的面容和修长的身材,成为一个一名服装模特,更是在12岁时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 “巴黎百货公司”的一名柜台模特,尽管如此,心怀梦想的她,还是希望能在电影圈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机会终于给她等来了,1919年,14岁的黄柳霜,在一部描写中国义和团的电影《红灯笼》中,出演了一个英国人情妇的角色,她这样的际遇,与陈燕燕如出一辙,这样的年龄出演一个搔首弄姿的女人,结果肯定是差强人意,但不管怎么说,她好歹也算是进入电影圈了。

接下来,她接连出演了好几部电影中的配角,尽管都是些跑龙套的无名小卒,但时间一长,也让她渐渐地有了些知名度,专业报刊上也开始有了她的名字,甚至还有了一些赞美之词。

随着她拍摄的《人生》、《羞耻》、《海逝》等电影的上演,特别是出演电影《巴格达窃贼》,借着范朋克的票房号召力和该片的魔幻风格,让黄柳霜声名大噪。

不过,她出演的大多是很香艳的角色,不是达官贵人的情妇就是街头堕落的女人,而且着装大胆,妩媚性感,甚至还因此登上了中国著名的时尚杂志《良友画报》的封面。

电影《巴格达窃贼》

于是,在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同时,也引来很多的指责之声,让她有了“一脱成名”的头衔,是“艳星”的代名词。

后来的黄柳霜一路顺风顺水,她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东方容貌吸引了不少欧洲导演的目光,片约不断,她的穿着更加的大胆、时尚,被多家外国新闻媒体赞誉为是最会穿衣服的女人。

为获得更多的票房,她性感的风格也变得更加的突出,被媒体誉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和世界上最漂亮的中国女孩儿,出演电影的邀约也如同雪花一般飞来,随之而来的,当然还有令人眩目的财富。

但是,那个时代的美国,对华人的歧视是很严重的,在这些白人眼中,中国人的形象就是愚昧无知,或者是隐忍和为取悦他人的存在,所以,在黄柳霜出演的角色中,大多是地位卑微、命运悲惨的华人女性,也无一例外地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出演好莱坞首部彩色电影《海逝》 17岁的黄柳霜在片中饰演了中国少女莲花

这也不是黄柳霜能左右的,毕竟,这是片方和老板的要求,她只能按照规定的角色要求,去演绎一个个西方人认可的中国女性的形象,这也受到了当时很多中国人的不满和抵制,斥责她是“卖国贼”和“堕落的女人”等等,不一而足。

不仅如此,甚至她的家人对她也是很有看法的,他们并不以她为荣,尽管她负担了兄弟姐妹所有的读书费用,给了父母很多的金钱,但却一直不被承认,家人们也绝不向外人透露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黄柳霜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耻辱。

黄柳霜一生共出演了五十多部电影,在成为大明星以后,光环耀眼,在哪里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但是,她也有郁闷的时候,特别是一次角色争夺时的失败,让她落寞到了低谷。

1936年1月,米高梅公司准备把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大地》改编成电影,讲述的是中国农民的故事。

按道理说,作为在美国最有名气且是华裔明星的黄柳霜,是出演主角的不二人选,而黄柳霜也希望能通过一个正常女性角色的出演,来摆脱国人对她艳俗的固有认知。

但遗憾的是,由于美国对中国人的歧视,黄柳霜落选了,德裔女演员路易斯·蕾娜成为这部影片的女主角,最终这部电影斩获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在内的多项大奖,黄柳霜在郁闷中度过了她电影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

为了排遣心情,黄柳霜来到中国,此时,她家的大部分人已经回国定居,兄弟姐妹们在她的资助下,也都学业有成,所以,黄柳霜这次也是寻根之旅。

与梅兰芳先生的合照

尽管她在很多国人心中的形象有些不堪,但依然受到艺术界同行们的热情招待,京剧大师梅兰芳设宴款待,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一姐胡蝶与她同进同出,好多天都陪着她看大上海。

与胡蝶等影星合影留念

至于其他电影界的女明星们,更是以极大的热忱,争先恐后地同这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华裔电影明星欢聚,更有国际学权威顾维钧大使和夫人,以及著名学者林语堂等社会名流,都将她奉为座上宾,黄柳霜在这里真正感受到了回家的温馨和幸福。

在中国逗留的九个月时间中,她去了很多城市,吃了很多特色美食,购买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情的物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旗袍,那琳琅满目的各色绣品,让她爱不释手。

回到美国后,黄柳霜经常穿着旗袍出席派对和交际,也拍了大量的照片,在各种广告和报刊杂志封面上亮相,她高挑的身材,修长的大腿,配着各色艳丽的旗袍,性感迷人,美仑美奂,风靡一时。

她将这东方神韵传递给见到她的每一个人,并在与著名影星克拉克盖博演对手戏时,在片中展示了很多件漂亮的中国旗袍,使得中华传统旗袍的美,第一次得以真正地展现在好莱坞的银幕上,也可以说,黄柳霜是将旗袍介绍给西方社会的第一人。

这次的寻根之旅让黄柳霜加深了对祖国的认识,她不再感到这个东方古国离她是多么地遥远,她将自己定义为也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从此,她打定主意要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为这个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面抗战爆发后,黄柳霜骨子里的爱国情怀被彻底点燃,她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四处奔走,她加入了美国华侨“捐资抗日”的行列,她在美国电影界的聚会上,号召美国政府和人民“扶华抗日”,她多次在各种集会上发表演说,大声疾呼,宣传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

她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珠宝进行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汇回祖国,她多次发起募捐支援祖国抗战,黄柳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身上流淌着华夏民族血液的中国人,在面对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应该做的一切。

更让人感动的是,黄柳霜的募捐并不是一时兴起,她一直在坚持,到了1938年6月,她还购置了很多紧缺的药品寄回国内,还拍卖了自己多年来在纽约、巴黎等地购置收藏的礼服,把所得款项存入援华基金,专门用于帮助中国抗战中的难民。

此时的她,一面利用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的机会,每到一地就为援助中国进行公开宣传和举办募捐活动,她还将一些流行曲目与中国戏剧结合起来进行改编,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

与此同时,黄柳霜将自己的一部新剧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取名为《路障之内》,以戏剧的效果,尖锐地谴责日本侵略者的暴虐行径,以此来展现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1942年,黄柳霜主演了两部反映中国抗战的电影,《轰炸缅甸》和《重庆夫人》,取得了轰动的效果,让美国人民看到了中国抗战的决心,她还将这两部反日电影所得的片酬,全数捐赠给了援华基金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国内的抗战。

然而,1942年,宋美龄访问美国,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她邀请了很多的知名人士,除了在政坛上有影响力的名人政客外,还包括众多支援抗战的明星。

宋美龄

当黄柳霜满怀希望地期待能与这位中国杰出女性见面时,她的名字却被宋美龄特意从邀请名单中划掉。

得知消息的黄柳霜如同晴天劈雳,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会换来如此的遭遇,她浑身凉透,一时根本就缓不过气来,她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从此陷入了极度的郁闷之中。

宋美龄之所以不愿意面见黄柳霜,也许是因为出身高贵的她,从骨子里就瞧不起这位洗衣店主的女儿,更是因为经常饰演负面中国人角色的黄柳霜,不符合“新中国”精英形象,不配成为她的座上宾。

在宋美龄的眼中,黄柳霜只是一个出身低贱的戏子而已,而黄柳霜为抗日所做的贡献,也随之被漠视,她为抗日付出的努力,似乎在这一刻都被全盘否定了。

不幸的事又接踵而至,几年后,黄柳霜被确诊患上了肝硬化,而她的大部分财产,都贡献给了中国的抗战,为了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她不得不搬进了普通的公寓,同病魔做抗争。

苍天有眼,1956年,当医生告诉她,病情得到了控制的消息后,黄柳霜又重新振作了起来,一生热爱电影的她再度出山,又出演了好几部电影。

1960年2月8号,黄柳霜的英文名字出现在了好莱坞星光大道的星图上,她成为第一位在星光大道上留名的华裔女星。

1961年2月3日,黄柳霜突发心脏病,猝死于洛杉矶圣莫尼卡寓所中,永远地闭上了那双美丽又疲惫的眼睛,时年56岁。

黄柳霜,一位华裔的美国女明星,就如同一颗流星,在暗夜中倏忽而过,虽然很短暂,但却留下过耀眼的光芒。

只是可惜的是,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光中,身边没有亲人,没有朋友,那些辉煌的演艺生涯,早已成为被人忘却的故事,只留存在她的记忆中,那是一段从洗衣工女儿到好莱坞的传奇。

她努力地奋斗,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却得不到人们的认可,她是在歧视和委屈中度过了一生,她就像一只孤独的大雁,在岁月的长河中独自翱翔,最终消失在茫茫天际,了无踪影。

黄柳霜的婚姻既简单又复杂,她一生都在追求爱情,渴望能找到那个疼爱她的人,可是,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直到孤独终了。

如果能称得上是婚姻的话,那是发生在她16岁时,对爱情还浑浑噩噩的她,被一个与她年龄相差巨大的男人所俘获,但不久便被遗弃。

至于原因,没人能说得清楚,主流说法是归结于东西方的歧视,或许还有法律上的原因,也就是说,她只是那个白人的一个玩物而已。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来的她也结识了很多的异性,但却无一例外地没有结果,要说其中最让黄柳霜刻骨铭心的,还是一位名叫艾瑞克的记者。

两人情感浓烈又深厚,最后却无缘走进婚姻的殿堂,黄柳霜曾气愤地说,“中国男人嫌弃我做戏子,美国法律又禁止我嫁白种人。”

但是,她却久久不能忘怀这个男人,因为,艾瑞克曾为她写过一首情歌,歌名叫《那些傻事》,也许,这很契合黄柳霜苦苦寻觅中的心境:

留有唇印的香烟,

浪漫的旅行机票,

如果我的心有翅膀,

就让这些傻事带我到你的方向……

来源:青林知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