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网红 “柴怼怼”(原名柴向前)的人生遭遇戏剧性反转。这位曾以 “硬核测评”“敢说真话” 人设走红的网络名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温州市平阳县公安局立案侦查。而就在不久前,其妻子肖娅名下的平阳县小丫茶饮有限公司刚因虚假宣传被罚 22 万元。从口诛笔伐
近日,网红 “柴怼怼”(原名柴向前)的人生遭遇戏剧性反转。这位曾以 “硬核测评”“敢说真话” 人设走红的网络名人,因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温州市平阳县公安局立案侦查。而就在不久前,其妻子肖娅名下的平阳县小丫茶饮有限公司刚因虚假宣传被罚 22 万元。从口诛笔伐批判他人 “质量问题” 到自身陷入刑事调查,这场流量闹剧终以法律铁拳落下帷幕。
人设崩塌:一边打假一边售假?
据警方通报,此次立案侦查直指柴怼怼及其关联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而在此之前,平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已查明,小丫茶饮有限公司在销售茶饮时,宣称产品具有 “祛湿护肝” 等保健功效,却无法提供任何科学依据。这种明显违反《广告法》的虚假宣传行为,最终换来 22 万元罚单。
网友对此讽刺道:“自己开公司连进货查验都做不到,还好意思天天怼别人产品?” 更有消费者反映,柴怼怼直播间售卖的玉石等商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号称 A 货翡翠,收到却是染色石英岩”。这种 “左手打假、右手售假” 的操作,让其长期营造的 “正义监督者” 形象彻底崩塌。
恩怨升级:从网络诋毁到法庭对峙
柴怼怼的争议并非始于此次刑事调查。今年 4 月,他在直播间公开炮轰零售巨头胖东来,声称其销售的玉石 “以次充好、牟取暴利”,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然而事实却是,胖东来不仅立即将涉事商品下架检测,还主动陪同投诉者就医,并最终以检测报告证明产品合格。
这场闹剧最终走进法庭。尽管柴怼怼并非胖东来名誉权纠纷案的直接被告,但类似的 “抹黑式营销” 套路已引起公众警惕。法院判决书显示,类似的网络诋毁行为已导致企业损失 40 万元,而柴怼怼在被网信部门依法关闭账号前,仍在持续通过贬低他人产品引流带货。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痛心疾首地表示:“这种不分善恶的愚昧之人若得不到报应,就是社会的悲哀。”
法律账:从罚款到刑期的沉重代价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量刑与销售金额直接挂钩: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即可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百万元以上则可能面临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虽然目前警方尚未公布具体涉案金额,但结合网友反映的 “大量劣质玉石在售” 情况,其法律后果不容乐观。
对比此前 22 万元的行政处罚,刑事追责显然严厉得多。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在诋毁胖东来案件中需赔偿的 40 万元,远超其虚假宣传的罚款金额。有法律界人士分析,若查明其通过伪劣产品获利巨大,数罪并罚的可能性极大。网友尖锐指出:“22 万罚款根本打不痛这类人,只有刑事追责才能让他们清醒。”
流量泡沫破裂后的行业反思
柴怼怼账号被封、人员被查的结局,成为网红经济野蛮生长的又一警示案例。从最初靠 “怼天怼地” 吸粉,到通过抹黑对手引流,最终因自身产品问题翻车,这条看似捷径的流量变现之路,实则布满法律雷区。
当前,网络空间正迎来强监管时代。无论是 “网信中国” 公告中明确的 “蓄意抹黑企业将被严惩”,还是市场监管部门对虚假宣传的零容忍,都在传递清晰信号:流量不是法外之地,网红带货必须守住法律和道德两条底线。消费者也需擦亮眼睛,那些动辄 “全网最低价”“效果神奇” 的宣传,很可能就是套路的开始。
这场闹剧终以唏嘘收场:曾经的 “打假英雄” 沦为阶下囚嫌疑人,靠诋毁他人建立的流量帝国一夜崩塌。这或许正印证了那句老话 ——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在网红经济逐渐回归理性的今天,唯有诚信经营才是真正的长效 “流量密码”。
来源:案件第一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