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热的2025暑期,周公馆以“知周”研习社为平台推出了实践体验类活动,如“时空对话”打卡寻踪、学生情景剧演绎、高中生社会实践等,吸引了市内外约1000多位青少年的关注及积极参与。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多感官互动”为特色,通过任务驱动、角色代入、实践创作等形式,让
从时空对话到青春传承
知
周研习社
暑期系列活动回顾
火热的2025暑期,周公馆以“知周”研习社为平台推出了实践体验类活动,如“时空对话”打卡寻踪、学生情景剧演绎、高中生社会实践等,吸引了市内外约1000多位青少年的关注及积极参与。活动以“沉浸式体验+多感官互动”为特色,通过任务驱动、角色代入、实践创作等形式,让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对话,实现“仪式感、参与感、教育性”的深度融合。
时空对话打卡寻踪
解锁历史的“红色密码”01“时空对话——纪念馆打卡寻踪”是“知周”研习社在暑期推出的为期两个月日常活动,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学生在现场扫码后领取定制的活动任务卡,化身“历史解谜人”,根据任务引导完成一系列趣味历史探索任务。孩子们在场馆内仔细观察,或三五成群讨论线索,或对照展品说明认真记录,还有的主动向场馆内工作人员请教询问。当一个个答案被“解锁”,任务卡上的空白被填满,领取到精美宣传品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收获的笑容。
该活动通过“看、听、思、做”全方位沉浸式体验,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突破了传统说教模式。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了青少年主动探索历史的兴趣,孩子们在解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历史知识,理解周恩来等革命先辈为国为民的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实现了德育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红色文化演绎
学生情景剧体验02在“知周”研习社暑期活动中,学生情景剧体验是一种受到欢迎的创新形式。青少年通过角色扮演直接“对话”历史,以青春方式活化红色记忆。
为确保情景剧的历史准确性与艺术感染力,在专业导演的指导和排演下,同学们深入分析历史背景、研读剧本、揣摩角色、亲身演绎。当穿上1940年代的服饰时,学生们不再是单纯的表演者,而是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承者。参与体验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比起以往灌输式的说教,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更能触动心灵,更能深刻体会到周公馆所经历的风雨历程,深刻理解革命先辈舍生忘死的铮铮誓言。
梧桐树下少年声
高中生社会实践03暑期连续的高温酷热也难挡高中生们的实践热情。通过担任讲解员和德育活动的辅助,学生们不仅是历史的传播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实践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青春之声:讲解员工作的苦与乐
专业培训打下基础。在正式成为讲解员前,同学们接受了系统培训,从站姿礼仪、手势规范到语音语调把控,从讲解词逻辑架构到情感层次表达。在熟悉了场馆的历史背景、展览内容之后,他们才能有效解答游客的疑问。
声情并茂的讲解。高中生们不再简单地背诵讲解稿,而是力求声情并茂地讲述,让观众愿意听、喜欢听。参与活动的高中生们颇有感触地表示,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同学们认真细致的讲述,更是得到了现场观众们对于年轻一辈参与红色场馆社会实践的认可和赞许。
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展厅里,同学们讲述周公馆风雨历程、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背后的故事。一位同学分享道:“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讲解能力,更让我深刻理解了红色文化背后的情感。”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高中生们深刻感受到伟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力量。
德育辅助:创新活动中的深度参与
德育活动的得力助手。高中生们协助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成为“知周”研习社德育品牌活动的重要支持力量。
打卡活动的引导者。在馆内开展的“时空对话”打卡寻踪活动中,同学们引导参与者寻找关键展品、解答历史问题,帮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历史知识。
手作研习活动的协作者。高中生们协助指导参与者进行各种主题手作体验,如暑期专场活动“周恩来精神与扇文化”。在指导老师的带引下,在协助开展各类活动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活动准备、流程管理和现场协调等工作,团队协作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青春与红色的双向奔赴
多元实践中传承与展望结语青少年们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青春活力,而红色文化与伟人精神则为他们的人生成长提供丰厚滋养。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版权说明:
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图文作品均为版权作品,仅供订阅用户阅读参考。其他纸媒、网站、客户端、微信平台等媒体或个人如需转载使用,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中共一大纪念馆”。谢谢合作!
来源:中共一大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