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广大教师的网络安全指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8:21 1

摘要:秋菊溢彩,桃李芬芳。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首先向所有奋战在教育一线,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筑梦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TEACHERS'DAY

数字赋能新时代 安全护航新征程

致广大教师的网络安全指南

尊敬的老师们:

秋菊溢彩,桃李芬芳。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首先向所有奋战在教育一线,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筑梦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在这个数字时代,您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成为了网络空间的活跃用户:您使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通过家校群组沟通工作、利用网络银行处理财务、在线上传下载教学资料……然而,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风险。您的职业身份和社交特性,使您可能成为不法分子重点“关注”的对象。

为此,公安网警为您准备了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教师个人网络安全防护指南》,助您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守护好您的“数字家园”。

1 风险一:

社交平台“晒幸福”,小心泄露“关键信息”。

老师们热爱生活,也乐于在朋友圈、微博等平台分享校园点滴和个人喜悦。但请注意,有些无意间的分享可能会泄露重要信息。

防护建议:

慎晒含有个人信息的物品:如含有所在学校名称、家庭住址、车牌号码的照片。若对获奖证书、工作证、公示材料等分享,须对姓名、身份证号、校名、印章等重要信息打码后再分享。

谨慎发布家人照片和动态:避免不法分子利用您孩子的姓名、长相、行程等信息进行精准诈骗(例如:“冒充子女紧急缴费”骗局)。

合理设置社交媒体隐私权限:定期检查,将朋友圈等设置为“仅好友可见”,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等功能。

2 风险二:

“AI黑科技”来袭,冒充熟人难分辨。

随着AI换脸、拟声技术泛滥,冒充您身边的领导、同事、甚至家人进行诈骗的案例激增。骗子可能利用网上公开的您的发言视频,克隆您的声音,再去诈骗您的亲友。

防护建议:

多重验证是关键:但凡涉及转账、借钱、索要敏感信息的语音、视频电话,必须通过另一条官方渠道(如直接拨打对方存录的号码)进行二次确认。

设立“家庭暗号”:与家人约定一个只有你们知道的暗语或问题,用于验证身份。

保持警惕:意识到“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对网络上的“熟人”请求多一份戒心。

3 风险三:

教学工具成“木马”,数据安全受威胁。

老师们经常需要下载各种教学软件、课件模板、成绩统计工具等,这些来源不明的软件很可能被捆绑了病毒木马,导致电脑中毒、账号被盗,甚至全部教案、学生信息等敏感数据被窃。

防护建议:

从官方正规渠道下载软件:优先选择官网或可信的应用商店。

警惕“免费馅饼”:对来源不明的“破解版”、“绿色版”软件保持高度警惕,不点击陌生邮件、链接中的附件。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将重要的教学资料、研究成果定期备份到移动硬盘或云盘,以防勒索病毒攻击导致数据丢失。

4 风险四:

公共网络“不设防”,隐私数据被窃取。

在学校、咖啡馆等场所使用公共Wi-Fi处理工作、传输文件时,若未加防护,网络通信极易被窃听,导致账号密码、聊天记录等敏感信息泄露。

防护建议:

避免使用公共Wi-Fi进行敏感操作:如登录教务系统、进行网上支付等。

务必使用VPN:如果必须使用公共网络,请通过学校提供的或可信的VPN服务接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手机关闭自动连接Wi-Fi功能:防止手机自动连接上恶意钓鱼Wi-Fi。

一份给老师的“网络安全自查 清单”

1. 密码强度过关吗? 重要账号是否使用了“数字+大小写字母+特殊符号”的组合?是否定期更换?

2. 软件更新了吗? 电脑、手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是否均为最新版本,及时修补了安全漏洞?

3. 隐私设置检查了吗? 近期是否检查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隐私设置?

4. 防骗知识储备够吗? 是否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如AI换脸、虚假投资、刷单)?

结语

守护网络安全,一如您守护课堂。您用知识照亮学子前程,我们用责任守护您的数字安宁。

再次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安康,桃李满天下! 希望这份指南能伴您安全、畅快地遨游网络世界。

——您的网络安全守护者 全国公安网警

来源:西和公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