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7:41 1

摘要:莲池书院,坐落在著名的北方园林古莲花池中,创建于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当时的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兴建的,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学府。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古莲花池时说“莲池有名,是因为有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当时在全国是很有名的。”

九月金秋,师恩如光

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千百年来

师道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是精神的传承、价值的塑造

在保定的景致中行走

在历史里回望

看“师道”二字

如何被山河铭记,被岁月传扬

莲池书院

师道是文脉的传承

莲池书院,坐落在著名的北方园林古莲花池中,创建于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当时的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兴建的,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学府。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古莲花池时说“莲池有名,是因为有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当时在全国是很有名的。”

莲池书院成立以来,“延名宿,集诸生,肄习书院,劝学兴德”,可谓名师云集、硕儒荟萃。主讲于莲池书院的名士黄彭年、何秋涛、李嘉端、王振纲、张裕钊、吴汝纶等人,堪称一代宗师,学冠天下。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正因莲池书院有硕儒大师掌院主讲,又有饱学名师谆谆教导,培养了一批批经世致用的人才,涌现出毕沅、王发桂、刘若曾等高官显宦;贺涛、李景濂、谷钟秀等文学高材。形成以保定为中心的“北方桐城文派”和在日本的“张裕钊书派”。彼时,文人称誉莲池书院为“北方文化的渊薮”。

这里有著名的《莲池书院法帖》

包括唐褚遂良的《千字文》

颜真卿的《千福碑》

怀素的《自叙帖》

宋米芾的《虹县诗》

元赵孟頫的《署山图歌》

明董其昌的《云隐山房题记》

《书李白诗》等六家八种

共计横石51石

《莲池书院法帖》

为古莲花池收藏的

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碑刻丛帖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莲池书院法帖》为传播中国书法艺术

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池荷风,半城书声

莲池书院的碑廊石刻犹存

亭台楼阁间

仿佛仍回荡着先生讲学的余音

师道,在这里

如莲池之水

清澈绵长,滋润着后世

保定军校纪念馆

师道是星火的传递

保定军校(1902—1923年)开创了近代中国正规化军事教育之先河,期间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1912—1923年)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

保定军校(1902—1923年)共培养军事人才11000余名。其中,民国建立后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1912—1923年)毕业学生6574人,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2000余人,被誉为“将军摇篮”。

这里有被称为“中共第一位军人”的金佛庄;有打响卢沟桥抗日第一枪的曾国佐······数不清的风云人物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展现其铮铮铁骨,为捍卫国家独立与民族生存做出了巨大贡献。

漫步在这里

仿佛听到他们在讨论军事战略

策划救国之路

这里的书籍

大多是珍贵的史料和回忆录

这里的教官们以身作则

为学生树立了“军人之师”的典范

师道,在这里

是沉默的点燃

是把信念的火种放进年轻的胸膛

刻下“责任”“忠诚”和“担当”

狼牙山

师道是生命的托举

1941年9月25日,曾有五位八路军战士,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义无反顾、纵身一跃,用生命和鲜血为转移的群众和主力部队做掩护,最后,仅有两人幸存生还。那一年,他们都还不到25岁。

为纪念五勇士的英雄壮举,建造了五勇士纪念塔。塔身嵌有聂荣臻将军题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9个金黄色大字,塔底层有五勇士头像浮雕,站在塔顶,俯瞰群山,浮云缭绕,虽然硝烟已经远去,但五勇士留给我们的精神却永远不朽。

登临棋盘陀

山风穿林,松涛如诉

五勇士纵身一跃的壮烈

早已刻进民族记忆

他们用生命

上了最震撼人心的一课

他们的故事被写进课本

被一代代教师讲述

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师道,在这里

是精神的火炬

是价值的传递

它不因岁月流逝而黯淡

反在时间淬炼中愈发璀璨

在这个感念师恩的节日里

让我们走进这些

承载着教育记忆的地方

在行走中感悟传承的力量

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动力

祝所有老师

教师节快乐!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