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产养殖鸟害、鼠害防控指引及9月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7:50 1

摘要:进入9月是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的关键收获期,养殖水体中鱼虾蟹数量多、活力强,易吸引害鸟、害鼠聚集觅食,同时高温余热与昼夜温差增大也为病害传播创造了条件。为有效减少鸟害、鼠害造成的渔业损失,降低养殖病害爆发风险,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省水产技

进入9月是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的关键收获期,养殖水体中鱼虾蟹数量多、活力强,易吸引害鸟、害鼠聚集觅食,同时高温余热与昼夜温差增大也为病害传播创造了条件。为有效减少鸟害、鼠害造成的渔业损失,降低养殖病害爆发风险,保障渔业生产安全,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省淡水鱼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联合发布黑龙江省渔事安排系列Ⅸ——黑龙江省水产养殖鸟害、鼠害防控指引暨9月水产养殖疾病预测预报。

一、水产养殖鸟害防控

(一)水产养殖中常见害鸟及危害

1.主要种类:我省对水产养殖有害鸟类主要包括鹭类、鸬鹚、鸥类以及雁鸭类、翠鸟等。其中,以鸬鹚为典型集群性害鸟,常几只至几百只结群活动;白鹭、夜鹭多在清晨、傍晚时段觅食;野鸭则以幼鱼为食,活动范围较广。

2.核心危害:鸬鹚集群捕食时单日可造成池塘损失几十至几百公斤;苍鹭、白鹭喙长而尖锐,能迅速刺中鱼类;苍鹭更被广大渔民称为“长脖老等”。害鸟携带病毒、寄生虫卵等病原体污染养殖环境,易诱发鱼类病毒病、细菌性鱼病、寄生虫病等。害鸟粪便会导致水体氨氮、总磷含量升高,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增加蓝藻、绿藻暴发概率。

(二)科学防控手段

单一方法很难完全杜绝鸟害,通常需要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

1.物理阻隔法

防鸟网:这是最为有效的防护手段。通过在池塘上方搭建全覆盖网或沿塘边布置防护网,从物理层面阻断鸟类的进入。此方法成本较高,会对生产作业和景观美观造成一定影响。

驱鸟彩带:利用光线的反射和闪烁来惊吓鸟类,成本低,安装方便,但鸟类容易产生适应性。

2.声学驱赶法

智能语音驱鸟器:播放鸟类天敌的叫声(如鹰隼)、同类受惊的惨叫声或超声波,可定时、不定时、不同声音切换,避免鸟类习惯。效果较好,需要覆盖整个池塘。

鞭炮:通过定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来吓退鸟类,适合大面积养殖区,但产生噪音污染和增加生产成本。

3.视觉威慑法

假人模特:如放置稻草人、穿着衣服的假人。

天敌模型:在池塘边放置老鹰、猫头鹰等猛禽的模型,并定期移动位置。

4.管理措施

人工驱赶:安排专人进行不定时的巡逻和驱赶,特别是在清晨和黄昏鸟类活动高峰期,效果显著。

及时收捕:达到商品规格的水产品应及时捕捞上市,减少池塘中鱼类的存量,降低损失。

清理环境:清除池塘周边的杂草和灌木,减少鸟类藏匿和栖息的场所,效果明显。

二、水产养殖鼠害防控

(一)常见害鼠及其危害

1.主要种类:我省常见害鼠有褐家鼠、黑线姬鼠、东方田鼠等。对我省水产养殖业危害最大,被广大渔民俗称“水耗子”的鼠类指的是麝鼠,这是一种半水栖的啮齿类动物,我国引进用于皮毛产业后逸生为野生种群。

2.核心危害:老鼠会咬穿配电箱、增氧机、投饵机的电线,导致设备短路、停机,甚至引发火灾或人员触电风险;会打洞穿过池壁造成塘坝漏水或溃坝跑鱼;会轻易咬破聚乙烯网片或塑料薄膜,造成水产养殖动物逃逸;会潜入池塘偷食幼鱼、虾、蟹等,其活动会惊吓成鱼,导致鱼类应激反应,影响生长速度;咬破饲料仓库中的包装袋,偷食饲料并造成饲料污染、受潮霉变;携带汉坦病毒、沙门氏菌等病原体,污染水体诱发鱼类肠炎、赤皮病等,同时威胁养殖人员身体健康。

(二)科学防控手段

防治鼠害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策略,单一方法效果有限。

1.环境防控

清理栖息地:彻底清除池塘四周、料房周围的杂草、垃圾和杂物,杜绝老鼠的藏身之所。

堵塞鼠洞:定期巡查塘埂、房舍地基,发现鼠洞立即用水泥或碎石填充堵死。

完善设施:建设完善的防鼠设施,如料房门口设置高60厘米的金属防鼠板,管道和电线外加套金属软管或PVC硬管。

2.物理防治

养猫捕鼠:最传统且生态的方法,一只好的“工作猫”能有效震慑和控制鼠群。

鼠笼、鼠夹:放置在老鼠经常活动的路径上,使用诱饵(如饲料、黄豆等)进行诱捕,需定期检查和更换位置。

电击捕鼠器:效果较好,需注意安全,防止误伤人员和养殖动物。

3.化学防治

鼠药:是目前主流药物,需将毒饵站固定放置在塘埂、墙边等养殖动物接触不到的地方。

总结来说,水产养殖中的鼠害绝非小问题,它通过直接捕食、破坏设施和传播疾病三位一体的方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效的鼠害防控需要从改造环境、断绝其生存条件入手,并结合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持续性的综合管理。

三、9月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9月黑龙江省天气由夏入秋,昼夜温差大,冷空气增强,风力较大,这一时期易致养殖鱼类缺氧、病害发生。结合过往同期全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数据,并参考今年天气状况,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对9月易发疾病进行了预测,供参考。

(一)易发疾病

9月水产养殖应该重点关注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鲫造血器官坏死病、赤皮病、车轮虫病、指环虫、锚头鳋病等。

1.鱼类疾病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危害鲤、鲫、鲢、鳙、乌鳢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9℃~36℃时易发病。病鱼离群缓慢游动,眼球突出,体表充血,鳃、肝、肾颜色较淡,呈花斑状。病情严重时死亡率达90%以上。全省各鱼类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主要危害金鱼、鲫及鲫杂交变种,水温10℃~33℃时易发病。患病鱼游动缓慢,体表广泛性充血或出血,尤其以鳃盖、下颌、前胸和腹部最为严重。解剖后可见淡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等器官肿大。全省各鱼类养殖地区均应重点予以关注并做好预防。

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团头鲂等多种鱼类,特别是当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鱼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更易侵入,引发疾病,应引起全省各鱼类养殖地区的重视。

车轮虫病:病原为车轮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适宜水温20℃~28℃。车轮虫一般寄生在鱼类体表、鳃和鼻孔处,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丝分泌黏液,形成黏液层,妨碍病鱼呼吸。全省各鱼类养殖地区均应重点防控。

指环虫病: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主要靠虫卵及幼虫传播。适宜繁殖的水温为20-25℃,流行季节主要是春季、夏初和秋季,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大量寄生可使苗种大批死亡。指环虫靠其后固着器的锚钩和小钩钩住寄主的鳃,破坏鳃丝,鳃部浮肿,并发生贫血,导致寄主呼吸困难;指环虫在鳃上运动,刺激鳃的上皮细胞分泌大量黏液引起呼吸困难;更严重时,鳃丝上皮细胞破坏后,给其他致病菌的进入创造了条件。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危害性不大;严重时发生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盖张开,窒息而亡。

锚头鳋病:病原为锚头鳋,主要危害鲤、鲫、鲢、鳙、草鱼等鱼类,繁殖适温为12℃~33℃。锚头鳋一般寄生在鱼类肌肉、鳞下、口腔等部位,患病鱼食欲减退、身体瘦弱、烦躁不安,体表或鳞片腹面可见细针状虫体。全省各鱼类养殖地区均应重点防控。

2.部分养殖重点品种疾病

鲤:9月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

鲫:9月易发疾病有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车轮虫病、指环虫、锚头鳋病等。

鲢:9月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

草:9月易发疾病有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

乌鳢:9月易发疾病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诺卡氏菌病、锚头鳋病等。

泥鳅:9月易发疾病有细菌性肠炎病、腐皮病等。

(二)防控建议

1.做好养殖后期管理工作。一是及时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投饲次数和投喂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主养草食性鱼类的鱼池,可利用此阶段青绿饲料充足的优势,加大青绿饲料投喂量。二是根据市场价格,适时起捕达到上市规格的水产养殖动物,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使水体负荷适度,促进存塘动物生长。三是加强水产养殖动物的保健与应激管理,提高机体抗病力。

2.做好水质调控。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检测pH、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指标,发现水质指标异常时要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如适量换水、增氧、调水、改底等应对措施,加快有害物质分解,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

3.做好疾病监控。每日巡塘,观察水产养殖动物的活动状态与摄食情况等。当发现体色黯淡、活力差、逃避反应弱、离群、昏睡不动、厌食的个体,需进一步检查,确定病因后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药物选择要依据《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遵循“五个不用(一不用禁停用药物,二不用假劣兽药,三不用原料药,四不用人用药,五不用未批准的水产养殖用兽药)”原则,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可参考总站印发的《黑龙江省水生动物用药指导手册》。

4.及时报告疫病。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养殖品种出现大规模发病和大量死亡现象,要及时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诊治,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情的扩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

责编:陈靖琨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