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来向阳镇政府开会,会后沿河散步,原是河边最常见的小道,走着走着就有了新发现。譬如:镇政府办公小院旁有一广场,广场上立一塑像,塑像上两个人,每人手里扶块牌子,左边之人手里的牌子上刻着“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正欲从一大门的门柱上取下,右边之人手里的则
写过几次向阳,似乎还想说它。因为发现,每次来向阳,都会更新我对它的印象。
似乎要从一牌坊说起——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这是我自第一次到向阳起,看到的第一个也是最大一个。过了牌坊,距离向阳镇政府就不远了。
每次来向阳镇政府开会,会后沿河散步,原是河边最常见的小道,走着走着就有了新发现。譬如:镇政府办公小院旁有一广场,广场上立一塑像,塑像上两个人,每人手里扶块牌子,左边之人手里的牌子上刻着“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正欲从一大门的门柱上取下,右边之人手里的则刻着“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字样,正欲将其挂到刚取下“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门柱上。
去向阳多了,本不该大惊小怪。但这次不一样,我们遇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翌日,一行作家要去向阳农村改革与发展博物馆看展,一同经过这条道时,我向与会作家们指了指这塑像,陪我们的一小伙子随口应道:嗯,这塑像嘿有名。一边摘一边换背后是推动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大壮举。
联想到前面“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的牌坊,似乎在提示我,小伙子貌似简单的回话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所谓向阳镇,其实就是成都周边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村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地处青白江之阳的原因,它有了一个与幸福美满有关的名字——向阳。在奔腾不息岷江支流青白江的滋润下,村民们视这里为一个向幸福出发的地方。也的确,向兴路、向张路、幸福路、彩虹路……单看路名脑子里涌出的就全是与幸福有关东西。
40年前,这里的人们像全国其他敢为天下先的农民一样,驾着一辆破冰的大船,在全国率先摘掉已悬挂了22年的牌匾——“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代之以“向阳乡人民政府”,并因此获得“全国改制第一乡”的桂冠。向阳人完全没有料到,这一摘一换,穿越了当时体制“禁区”,不仅在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重要的是让农村恢复生机,并由此让向阳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发源地,也让向阳闻名于世。
我在向阳农村改革与发展历史陈列馆里领回一些宣传册页:
1977年夏秋,在县委书记常光南的领导下,冒着巨大风险,开始进行“定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试点,农业生产当年即获大丰收。
1979年7月,向阳乡先是把全乡的企业划出来成立工业公司,改变了过去由公社直接管理企业“政企不分”的现象;继而又成立农工商联合公司,统管全公社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工作;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只负责诸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行政工作,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事实上已经名存实亡。
……
向阳的改革引起了四川省委的高度重视。省委工作组在调查的基础上,同意广汉进行改革试验,并表示先在一个乡搞,失败了影响不大,失败了可以重来。
1980年6月18日,向阳人悄悄摘下了人民公社牌子,代之以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村民组。
回来细细看,注意到一些细节:叶文志,原向阳公社党委书记,从长春做完“油菜籽换玉米”生意回来,便联系时任向阳公社管委会主任的钟太银等人,到河边供销社一旅馆的二楼开了一房间,几个人在这间小房子里商议了一件影响向阳未来几十年的大事:向阳公社换乡政府牌子,不登报,不宣传,不广播。可3天后,全国人大的询问电话还是打到了广汉县委,并两次派工作组赴广汉实地调研……
有一处最能说明摘牌此举的不易:身为向阳公社管委会主任的钟太银,生活不管怎么讲都该比别人优渥得多,但是,宣传册页有一处讲他摘牌与挂牌,也是举止惊人。在河边供销社旅馆房间开完秘密会议后,钟太银回到公社办公室。将自己花费两个多月时间做好的“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牌子拿出来,换下公社大门上“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他知道,这件事情只能自己悄悄来干。因为他非常清楚牌匾上这几个字背后深刻的意义。
为了不连累身边的人,他决定独自承担此举可能带来的风险。可怎么承担?在他当时的脑子里唯一能想到的就是和妻子离婚。
对于这段经历,钟太银的二女儿钟敏后来回忆说:“好端端的,我老汉儿(方言:父亲)一回到家就闹着和我妈离婚,我妈气得莫法,指着我老汉儿鼻子骂,老子任劳任怨给你带娃儿,还要出去做农活,你现在回来喊离婚,总要有理由嘛。记得我老汉儿是啥子解释都莫得,只一句,娃儿他一个都不要,全部断给我妈。”
钟敏当时才十岁,哪见过这阵势,一个感觉,要塌天了,“我老汉儿一直对我们嘿(方言:很)好,怎么突然逗(方言:就)不要我们了呢?”
说这话时钟敏不时地将自己微胖的身体在座椅上来回扭动,然后收起,揣着手往门外走……屋内暗而有光,屋外,泛起清灰的迷蒙。温静、宁和而寂然,一切都带着那一方水土带出来的人的气息。我脑子里突然闪过这样几个字:四川人对于命运的接纳与承担,可不就是这样的吗?
也难怪她们父女一直被人记着。就个人的际遇而言,这该是父女二人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了;就集体而言,这段历史,彻底改变了向阳镇农民的集体角色或集体命运。
这种雾中的风景,让我想起前些日子去眉山丹棱幸福古村。盐铁古道、清代石拱桥,超过手掌大小的丹棱名产不知火沉甸甸地垂挂在枝头,远山近岭,漫坡绿中带红……农耕文化的沧桑,镌刻着厚重的乡愁印记。连石碾子都是到附近农民家里淘的旧品。通往村子的每一个转角,装饰都极具文革时的风情。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样的红色标语随处可见。
这可是一段幸福的旅程啊。我敞开肺腑,对着眼前清新润湿的空气狂吸了几口,极目水光山色,仿佛都是鸟语和花香,不自觉脚下就慢了。当时我就有预感,一定有什么古老而又与幸福有关的东西,在道路前方,等我。正想着呢,前方跳出一池塘,池边立一石碑,上面刻着“电影《被爱情遗忘角落》外景拍摄场景地”。人群里立刻炸出一声音:哇塞,感情沈存妮和小豹子发生悲剧的地方就在这儿啊!谁还记得,影片中小豹子他们挑水嬉戏的镜头……
我说咋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呢。对了,存妮和小豹子出事的具体位置应该是个谷仓啊,怎么没见呢?大家都不(念一声)要着急,古村里面有个休息室,大家括以(方言:可以)走快点,那个地方正在滚动播放《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现场感受耶哈(方言:一下)……眉山散文学会会长周闻道带有浓重眉山方言的声音从坑洼不平的泥石道路上传来,我有些恍惚,影片中沈存妮、许山旺,还有沈荒妹这些在当时改革开放大潮中起起伏伏的青年们,好像随时都会挑着水桶出现在水池边。
一个有着“世外桃源”的古朴和安宁的地方,但她却恰恰是一个被幸福遗忘了的地方。一部《被爱情遗忘角落》一经播出,立即受到追捧,收视率的火爆超出往常,据说已不亚于当年的《庐山恋》。我喜欢剧中的场景,尤其是沈存妮与小豹子二人劳动中间歇息、引发一场带有原始本能色彩的爱情,并因此毁掉二人一生的那间小屋。没有压顶的乌云,也没有灿烂的冬日阳光,小屋在滴答滴答的小雨中,呈现出单调的平静。我轻轻推开房门,大摄影师冯荣光按下了手里摄像机的快门。
如果没有《被爱情遗忘角落》人物原型的提示,我想我对农村改革开放的了解,也多停留在纸面上:小岗村十八枚鲜红的指印,现在听起来也是那么富有传奇,严宏昌本想把身上带的香烟包撕开,在锡纸上写下大家的约定……王石,深圳让他在短短数年之间缔造了“万科”的奇迹;鲁冠球,既大胆又心细,从他那富有立体感的五官看去,不像浙江人更像新疆人;还有傻子瓜子……《被爱情遗忘角落》这部电影最大优点在于其对中国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
菱花、存妮、荒妹母女两代人爱情命运的变迁,被置于广阔的历史和深刻的社会矛盾之中,由不得你不反思十年浩劫给我国广大农村造成的灾难和倒退。经济贫困必然造成精神的贫困,正如影片中的“贫困爱情”。一个村青年人的精神寄托都在一副破烂的扑克牌上,幼稚、冲动的爱情遭到疯狂的迫害与摧残。于是便有了小豹子因“强奸致人死命”而被捕入狱。押解途中小豹子不顾一切扑在沈存妮坟头痛哭的场景,想来应该是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一位观者的心里。此片于1982年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我们还可以从“金鸡奖”的评语,感受一下影片在更深层次上所具有的社会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农村的历史变化。影片的真实,是深层次地表现了中国在现代化前进中的曲折,是非常深刻地帮助我们认识造成中国农村贫穷、愚昧的历史根源,说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改革的必要,这是真正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
我暗自庆幸,在丹棱的每个早晨,我都可以步行在有沈存妮和小豹子生命印记的幸福古村一带。我想我也是和他们一样看过那水池、走过那些路。我也因此觉得,那些坡与坎,也在帮我走近心中最特别的时期:改革开放时代。
为什么在那个年代,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个农民,要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为什么在那个年代,广汉向阳乡的农民,要做一个引领全国农村的摘牌运动?最后还能有那样大的反响?
应该说他们都是从票证时代开始的觉悟者,横跨了十年浩劫与改革开放,但其生命起点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可以想见当时的社会氛围,极左路线形成的的思想观念在中国广大农村早已根深蒂固,改革该怎么改?《被爱情遗忘角落》剧作者张弦对此早已做了深入的思考,他将所有社会矛盾串接到爱情这条主线上,提出问题:
在爱情光芒照耀下,在追逐爱情的道路上,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让我们总结了什么……一方面把自由恋爱视为丑事,大逆不道,另一方面又把年轻人、甚至亲生儿女的青春像商品一样买卖。更可悲的是,没有任何人意识到自己行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还自认为是出于关心小辈、并将其视作天经地义的道德准则。
相似的生存背景、经历,使得一些有着大背景的见识与力量的先知者开始睁眼看世界。张弦算是一个,他说:极左路线下的农村运作方式只会让幸福渐行渐远,大家要形成合力对抗那些假大空。
我一直以为这种力量来自于中国老百姓的大智慧,来自于一个群体性象征的力量。比如广汉向阳的叶文志、钟太银,安徽小岗村的严昌宏等人。他们像所有的中国平民百姓一样,有他们的智慧与骄傲,无论在任何地方,任何生活环境中,他们都有非凡的耐力与自尊。他们能为正义与自己的利益去积极争取,去努力抗争。他们象征着一个中国百姓阶层,有着大背景的见识与力量。这在影片中便是以沈山旺为代表的人民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以徐荣树为代表的敢于与“左”势力作斗争的人。
记得看《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部电影时,我正在读中学,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已经读了大学的姐姐们议论此片,说这部电影在放映初很是掀起了一阵评论风潮的。今天似有所悟,对刚刚告别了有史以来最为荒唐的年代的中国人而言,直白地讲述这样真实残酷的故事是多么勇敢的举动,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承受接踵而来的种种未知。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向阳镇的某一隅,讲到向阳人的敢为天下先,这是否是让我突然想起《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个片子的潜在涵意呢?
所以我总觉得,有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我们谈改革,思维就会跳到对幸福的追求,跳到向阳首先不甘于被幸福遗忘。如果说沈存妮与小豹子冒险对幸福的追求是出于本能,那么向阳镇钟太银等人的行为则远远超越了本能,在强大理性支持下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如果有人问,向阳为什么会有像郑学建这样的优秀企业家?其实你只要抬头看看眼前的大楼:汉舟电气、米老头……哪一个标牌没有二三十年的历史,显示着诸位财阀随时代而变的实力?
四十年后的我们,再次置身于向阳这片广褒的土地,无论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的巨大牌坊,还是向阳政府旁一摘一换的巨型雕塑,亦或是向阳农村改革与发展历史陈列馆现场,处处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激情。如郑学建汉舟电气的经营谋略,从一个小小的炼钢厂起家,到今天新三板上市,都是合于现代化的经济模式、扣准了今人脉膊的。你不得不感佩惊讶,这群志在冲破极左思想禁锢的向阳农民,怎么就是初心未改,虽然以郑学建为代表的很多人已步入花甲,而其中的中坚力量钟太银已不在人世。
可以说,正是他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质,组成了灿烂的共和国的星空。但我从没有想到,这个星空同样应该有另一类型的人物存在,他们的生命同样放射着光芒,这不仅仅指商业上的成功,更是说他们的人生经受得起九转十回的起落。比如向阳的钟太银一家,比如《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的沈荒妹。
来源:雁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