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以后,很难再去上班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19:30 2

摘要:近日和朋友聊天,她说自己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把工作辞了,啥事也不干,啥人也不见,独来独往,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

近日和朋友聊天,她说自己产生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把工作辞了,啥事也不干,啥人也不见,独来独往,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

其实,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想法,每天过着牛马的生活,幻想着自己脱离上班的苦海。

还记得那个辞职看世界的女教师吗?

今年45岁的顾少强,十年前递交了一封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如今十年过去了,她生活得怎么样呢?

据媒体采访,顾少强在十年间踏遍了很多地方,去过成都、重庆、杭州、绍兴等地,最后选择在四川青城山下的古镇定居。

后来,她还结婚、生子,在当地经营了一家民宿客栈。

十年之后,顾少强选择返回郑州——辞职前工作的城市,做提供心理咨询的“顾老师”。

目前,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做直播,提供心理和家庭教育咨询,每天早上四点起床“上班”,晚上八九点“下班”,重回普通人努力工作的状态。

兜兜转转十年,最终还是回到原点。

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很多人都已经不想上班了。

他们不是想摆烂、躺平,而是厌倦了朝九晚五的线性生活,对一潭死水的工作模式感到生理性厌恶。

辞职的念头,很多时候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某个瞬间爆发。

记得7年前,我坐在早上7点通往单位的班车上,一股沉沉的无力感充斥着我的全身,我脑里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跟我说:你想要一辈子都过这样的日子吗?

真实的声音是:一点儿也不想!

每天早上5点50分点起床,坐地铁去站点,然后准时坐上班车,去往工作地点。一待就是一整天,几乎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内容,毫无波动的薪水,以及一颗死感很重的心。

当你发现日子就是复制黏贴的时候,会觉得很可怕。

当然,工作不能说不干就不干,因为你还得要养活自己。

为了理想而辞职的人,毕竟是少数。

如果不是因为女儿需要照顾,可能我至今还困在“牢笼”里。

阴差阳错,我逃出来了,不带一丝后悔。

当我离开的那一刻,除了对同事们的不舍,更多的是松了一口气。

那是庆祝自己重获自由,重新开始的兴奋。

其实,上班让人痛苦的地方,并不是工作压力有多强,而是对自己命运无法把握的焦虑和无奈。

有的工作,会让人进步,让人有盼头;有的工作,会让人渐渐迷失自己,毫无生机。

人活着一辈子,一定会不甘心像个陀螺一样,原地打转。

就像那个女教师一样,想去看世界,看自己还有多少可能性。

但是,不上班以后,身边也会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这才最要命,因为不辞职面对的是自己对上班的厌恶,而辞职面对的是外界的审判。

不上班,并不意味着不工作。

90后的Aris,原本是体制内的公务员,后来辞掉了铁饭碗,做起了旅游博主。

现在他已经是知名的旅游达人,自媒体做得风生水起,收入是上班时候的数倍。

老一辈的人,总有一种执念,人一定要找个班上,稳定的工作才是正道。

一旦你脱离了世俗的“成功”定义,就会遭人诟病。

为何你不上班,别人会看不惯?

因为你做了他们不敢做的事,过着他们没勇气过的生活。

人都不想吃苦,但更怕自己承受的跟别人不一样。

如果你表现出自由的状态,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会让正在上班中度日如年的人很恐慌,给正在做牛马的人带来焦虑。

所以,一旦你活得跟别人不一样,甚至表现出幸福的状态,就会有质疑和踩踏的声音出现。

凭什么这个人能那么任性地活着,而我只能当牛马,活的那么憋屈?

别人看不惯的不是你不去上班,而是你能遵从自己内心去选择。

这太不合群了。

我不上班已经7年多了,但是我并没有闲着。

许多人听我是全职妈妈,会觉得我每天应该很有空,没有经济来源,靠老公的工资生活。

辞职的头两年,我的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每天带着孩子去上课。

因为我辞职的根源就是孩子,那时候孩子状态不好,去了很多医院,也上了很多课。

但我从来不会向别人解释我的生活,随便他们怎么认为。

只要是自己做的决定,就去承担它的结果,承受一切要面对的声音。

两年过去了,孩子的“病”也好了很多,开始去幼儿园。然后,我开始考虑工作。

辞职后,很难再去上班了。

我试过投递简历,过了30岁基本没人会考虑你;而且自己的专业很冷门,工作经验也比较单一,能应聘基本都是一些不需要技术含量的工作,例如前台、客服之类的。

关键是,你已经习惯了不受约束的生活。当你鼓起勇气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就很难再回到当初那种被驾驭的状态。

于是,我索性自己单干,做自媒体。

从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出发,我决定靠写作为生。

刚开始注册了百家号,一写就是两三年。从零开始的写作小白,自己摸爬滚打过来,也算是一个上道的小作者了。拿过平台的奖励,上过百家榜,写过百万+的爆文,也经历过低谷。

自媒体行情走下坡路时,我也很低落。于是我去上课,去学习,报了某大V公众号的写作班,目的是拿到投稿的渠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把学费挣回来了,也不断有上稿邀约。

现在,我依然在奋斗的路上,只是和其他上班的人不一样,我不用朝九晚五打卡,也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和地点,但同时,我要承受收入不够稳定、没有社会福利保障的风险。

我愿意接受这样的“不稳定性”,因为我更享受掌控生活节奏的快感。

也许有人会说,那些不上班的女人命真好。

别不承认,有老公愿意养你,而且还养得起你,是挺幸福的。

既然已经不上班了,就坦然承认自己就是命好,就是有人爱。

要相信,因为我本身就优秀,所以才配得上美好的人生。

女人无论做什么选择,都会遭到不同的审视。

不上班的被人看不起,不生孩子的被人骂不孝,不结婚被人嘲笑孤独,太厉害的被人酸没男人敢娶……

这个世界上,盼你好的人不多,盼你过不好的大有人在。

我们都生怕自己活得没有别人潇洒,活得没有别人滋润,于是喜欢打压那些看上去活得很自我的人。

就像那个辞职看世界的女教师,别人都在看她笑话,当她返回普通人的生活时,那些看热闹的人就会说:“你看,当初我怎么说的。”

所以,何必在意其他人怎么看呢?

既然你无法控制别人的嘴,那么就选择管好自己,别再难为自己的心。

曾经看过一遍文章,讲的是一种生活新方式:微退休。

作者的母亲55岁提前退休,她享有稳定的养老金,还有积蓄。退休后,她利用那段时间旅行、学语言、培养兴趣,体验不同的生活。但是,最后她却不幸被癌症带走了。

人们感叹她“死的太早”,差一点能真正享受美好的晚年生活。如果把退休想成终点:拼命工作三十年,攒够了钱,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万一等你走到那一步,身体撑不住了,精力和激情也不在了,你会后悔吗?

所以,作者萌生了一个想法:将体验和休息融入工作和生活中。

她26岁时用军队退役补贴来完成了自己的学位进修,然后开始了退役后的第一份工作;工作四个月后,她给自己安排了10周的长假;直到下一份工作前,她又给自己4周的纯自由时光;生完孩子后,她的重心转向家附近的小体验,尝试各种新事物。

微退休状态的核心是:不要去推迟幸福,而应在生活中优化满足。

也许你会说:我有工作要做,有贷款要还,有家要养,怎么能说辞职就辞职呢?

的确,责任永远不会消失,但人生的满足感不仅仅是存款那一连串数字,而是你和谁在一起,体验过什么,开心的时刻有多少。

当然,不是所有上班的人都会觉得痛苦,有的人很享受稳定的工作状态。

世界上绝大部分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工作,哪怕自己不喜欢。

苏东坡写过一句诗:“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很精炼地表达了他的职场状态。

苏东坡进入职场后,被杂务事所消耗,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他无数次产生解甲归田的念头,但又一次次妥协了。

我们大多数人也跟苏东坡一样,在职业上是个保守主义者。

但苏东坡厉害的地方,在于他在不得不工作的情况下,活出了生活的自在和趣味,永远在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成年人,要有选择的魄力,也要有承担的勇气。

解决问题的从来不是辞职本身,而是你的生活状态。

任何一种选择,都应该是你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是你权衡利弊后的取舍。

最重要的是,既来之则安之,享受当下。

每一棵树,都能结出不一样的花;每一种选择,都有它的道理。

来源:烨霖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