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台平板、一个智能摄像头、一个运动手环,就能合成一个生态,太酷了。”从事HarmonyOS应用开发培训的周淑安对第一次遇见鸿蒙操作系统的时刻记忆犹新,“在平板上打开一个健身APP,点击‘联动设备’,摄像头自动识别我的动作并同步到平板屏幕,实时姿态矫正,手环则
,
作者 | 林檎
统筹 | 孙梅
视觉 | 顾芗
“一台平板、一个智能摄像头、一个运动手环,就能合成一个生态,太酷了。”从事HarmonyOS应用开发培训的周淑安对第一次遇见鸿蒙操作系统的时刻记忆犹新,“在平板上打开一个健身APP,点击‘联动设备’,摄像头自动识别我的动作并同步到平板屏幕,实时姿态矫正,手环则同步心率数据到APP的健康面板里,这一切联动没有复杂的配对流程。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另一个操作系统’,而是重新定义了‘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的关系。”
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教授谢涛近几年也观察到,身边越来越多人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华为全家桶”的配置。手机上的文件可以无缝秒传到电脑、出行前语音唤醒小艺规划路线,乃至在景区拉起元服务听讲解、购票……一个完整丰富的生态,就这样妥帖承载了个体的全方位需求。
而承载这一切的,是3个数字——
1.3亿+,是开源鸿蒙代码行数;800万+,是目前鸿蒙生态注册开发者数量;3万+,则是不断加速开发、积极更新的鸿蒙应用和元服务数量。
庞大的数字背后,一个问题悄然浮现——是谁在为这片新兴生态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
答案指向一群特别的教师。方寸屏幕是他们的大课堂,一行行代码里藏着数不清的热爱。正是因为他们存在,大学生们才能与鸿蒙操作系统“第一次接触”;培训班的学员们才能凭借鸿蒙技能,拿到人生中的第一份Offer。
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因同样的理由汇聚在一起。有的是在高校任教的“学院派”,在高校内积极求变,将鸿蒙课程融入教学内容或单独开设一门新课,用新知点燃学生们的热情与求知欲,推动技术的边界不断扩展。有的是技术出身的“实践派”,熟悉前后端的开发与部署,在接触鸿蒙后改变了人生轨迹,决定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倾囊相授,甘愿成为引路的先行者,为各行各业输送人才。正是因为有他们,鸿蒙生态用点点星光,组成燎原之火。
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鸿蒙生态下不同身份的老师,努力揭开他们如何在技术的荒野中,播种出一片多元而茂密的丛林。
高校中的教育革新者
在高校里,一群“学院派”教师正在通过鸿蒙课程,推动一场教育的变革。他们不断创新,拥抱变革,在第一时间将鸿蒙课程引入大学课堂,为学生打开一扇新的窗户,望见新的风景。
截止目前,已有400多所高校参与鸿蒙人才培养,累计举办了320多场HarmonyOS公开课。谢涛与秦飞舟两位老师便是大学课堂中的第一批鸿蒙生态“播种人”,以相信驱动变革,共同见证了鸿蒙课程愈发蓬勃的历程。
谢涛,是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副教授。他在高校里开设的“Web编程技术”课程教材已经用了十多年。2021年,华为的产业合作项目为他提供了一个改革课程内容的契机,他决定将鸿蒙课程引入教学内容,并将其作为重点,在课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鸿蒙版APP的开发。
谢涛——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华为开发者布道师
彼时,还没有多少学校引入了鸿蒙课程,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最初的过程是十分棘手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投入许多时间,而且当时资料匮乏,做起来确实困难重重。”新的课程也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挑战。谢涛老师清楚地记得那段时间里,连续几晚熬夜备课也是常事。在课程的初期,谢涛老师几乎是和学生们一同学习。
好在,鸿蒙生态里官方资源的支持十分丰富,为自学提供了土壤。他还记得,有一个小组在开发APP时遇到了数据访问的难题,师生一起查阅资料,互相交流讨论,在项目完成前,成功攻克了数据访问的问题,这让他非常感动。截止目前,鸿蒙生态学堂累计732多万的学习人次,华为开发者联盟官网月均阅读和使用开发文档次数达840万有余。
四年过去,谢涛已经指导了50多个学生作品,每届的质量都在提升。有学生将古代时令与鸿蒙应用相结合,创作出融入二十四节气的精致服务卡片;还有学生大胆地为汽车开发导航系统,尽管缺乏必要的测试设备,他们依然自信地表示能够解决问题。
谢涛把自己比作“桥梁”—— 架接鸿蒙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四年来,师生共同探索,也共同见证着鸿蒙知识在高校里生根发芽。
同样在进行教学革新的,还有宁夏大学的秦飞舟教授。这位有着30年教龄的资深教师,在2021年接触HarmonyOS时发现,作为一门全新的技术体系,教学资料相对稀缺,开发环境的配置也与以往接触的技术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更方便教学鸿蒙课程,她建立专门的QQ群方便学生咨询,尽可能详细解答学生们的疑惑。
此后她还多次申报了产学合作项目,成立兴趣小组向学生开放,共同研究华为开发者联盟官网课程资源,自2023年起至今,她在高校内持续开设鸿蒙课程,不断拓展鸿蒙技术与实践融合的边界,不断赋能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个人成长。
秦飞舟——宁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华为开发者联盟学堂认证讲师
“我所任教的城市,教育、科技资源可能较一线城市而言略有差距。不过正因如此,地方高校才要更积极地推动新技术、改进培养方案,先另辟蹊径,再补足差距。我认为鸿蒙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为生活在西部地区的学生们,提供一个与前沿接轨的机会。”而这,也正是秦飞舟在这条道路上坚定走下去的理由。
“这几年,我指导的学生都已经掌握鸿蒙技术并成功找到了工作,让我很欣慰。”秦飞舟印象颇深的是2023年毕业的5名学生,他们顺利进入了大厂,毕业当年起薪就达到每月1.4万左右。
“学习鸿蒙技术并不是教学的重点。我们更希望教育学生要时刻关注技术的脉搏。”两位老师都曾表示过,他们在教授鸿蒙课程时,不仅是在传授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维的方式。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高校里播种着技术革新的种子。在培养学生的技术视野、创新思维的同时,为鸿蒙生态的长远发展储备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产业一线的实战先行者
与高校的理论建构不同,来自专业培训机构的“实践”教师,更像是站在技术应用最前沿的侦察兵。他们面对的学员目标明确——快速掌握实用技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正因如此,他们的课堂更注重实战演练,教学内容直接对接企业需求,用最高效的方式将学员送上职场。周淑刚与周淑安两位老师,便是其中代表。
“能够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本领。”这是周淑刚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如今已是传智教育鸿蒙研究院的院长。
周淑刚——传智教育鸿蒙研究院研发总监、华为开发者专家HDE
周淑刚与鸿蒙的故事,开始于一场技术上的“一见钟情”。尽管那时的 HarmonyOS 还未成熟,但“万物互联”的理念深深吸引了他。
2021年的那个深夜,他刚刚开发完自己的第一个鸿蒙应用,是一款新闻阅读类APP,依托鸿蒙创新特性,实现了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自由流转。激动之下,他开设了一场直播,教授鸿蒙应用开发的课程。他还将开发过程转化为两场公开直播课程,没想到这场直播观看人数高达四万多人。
2023年,华为技术团队主动联系到他,希望与他建立产教融合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更多的鸿蒙应用开发人才。周淑刚说:“我的课堂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重视实战、灵活和活跃。”课程内容完全来源于实践,每天8小时的密集教学,不局限于教材内的固定内容。
高强度的实战训练也带来了显著效果,第一期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第二期学生也都在毕业一月内找到了工作,甚至还有的企业会直接与他联系,希望招聘具有鸿蒙技术专长的人才。
让周淑刚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土木工程跨专业学习的学生。因缺乏计算机基础,学习起来很吃力,但他非常努力,遇到困惑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每次到了分享环节也总是准备最充分的一个。毕业后,他加入了一家股份制银行,担任鸿蒙开发工程师,还负责了新员工的技术培训。后来这位学生专门联系了周淑刚,表达感谢:“感谢老师,是您,用技术点亮了我的人生。”听到这话,他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
同为培训机构讲师的周淑安,有着近10年的教学经验。他最初从事前端开发,后来转入教学岗位,随着鸿蒙生态的兴起,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新机会。
2025年初,周淑安老师带领3支团队,在第九届华为ICT大赛中国总决赛编程赛中,斩获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参加比赛的9名学生,均来自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寒假与周末的时间学习鸿蒙应用开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相当了不起。
参赛期间,两名学生因技术方案争执不休,周淑安老师让他们分别用30分钟“为对方的方案找茬”。结果反而融合出了第三种更优解,这种“对抗式合作”后来成了团队的经典方法。
周淑安——HarmonyOS应用开发高级讲师、HarmonyOS应用开发者高级认证
这仅仅只是周淑安教学方法的一个缩影。他擅长实践创新,让学生在实践进步,在合作中成长。2024年秋天,他在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为一个60人的班级开设了HarmonyOS应用开发实训课。为了让学生们更快进入状态,他从基础到应用,由浅入深地将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分解到小案例中,循序渐进下最终完成综合项目。最终,54名学生顺利通过HarmonyOS应用开发者认证。
周淑安认为,和学员之间并非单向的“传道授业”,更像是生态里的“同行者”。每次课程结束后,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深厚关系,总是让他难以割舍。
在他看来,培训机构的教学优势,在于“实战反哺”与“结果闭环”。将实战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凭借这门手艺,拿到心仪的Offer或者获得更强的职业竞争力。目前他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这让他十分骄傲。
身处产业一线的鸿蒙实战先锋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学以致用”。像上述两位老师一样,他们离市场更近,离就业需求更近,为鸿蒙生态输送着最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薪火相传的生态共建者
四位老师此前并未进行过深入的交流,但他们都感受到了一个相同的变化,HarmonyOS正在从一门“新兴的技术”,变成更多人的选择。
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4年第四季度,HarmonyOS在中国市场内占据了19%份额,稳居中国第二大操作系统。迅猛的发展趋势、光明的就业前景,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丰厚薪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
InfoQ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当前鸿蒙生态面临百万级人才缺口,超300万鸿蒙就业岗位,2024 年鸿蒙开发者平均薪资涨幅达 43.1%。种种数据表明,市场对鸿蒙技术人才相当渴求。
InfoQ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开发者工作年限及对应人均月薪(元)
“一开始,许多学生对HarmonyOS都是一无所知的,但现在,有很多新同学都会主动来询问我的课程,或主动与我交流自己对HarmonyOS的理解。”这种转变不仅让谢涛感到惊讶,也让所有鸿蒙教育者倍感振奋。“在宁夏地区,掌握鸿蒙技能可以成为学生简历上的亮点。”秦飞舟的观察得到了市场的印证,即使在相对欠发达地区,鸿蒙技能也能为求职者带来明显优势,逐渐抹平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
投身教育事业的同时,几位老师也在见证着鸿蒙生态的一次次重要转折。如果说最初是从0到1的技术奠基期,需要教育者们在资料匮乏的条件下摸索前行,那么现在的鸿蒙生态正进入一个新的飞速发展期,开发者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体验,用户增长又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从最初的几位鸿蒙生态的“播种人”,到现在宛如星星之火蔓延向各个省市,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加入鸿蒙生态的建设中来。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热情,为这个快速发展的新兴生态培养着急需的人才。
在这个教师节,当我们向所有教育工作者表达敬意时,也应该看到鸿蒙生态下这群老师们的贡献。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是他们用知识的力量点亮着学生们的科技梦想,也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未来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HarmonyOS而找到就业方向,鸿蒙生态也期待有更多教师与开发者携手加入,不仅是把这份教育与创新的力量继续传递下去,更是站在时代的路口,主动抓住新机遇的一次价值选择与跃升。当星空愈加璀璨之时,我们相信,每个光芒都无可替代。
来源: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