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肝,猪血,猪肺都很脏不能吃?其实只有这3个部位不能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19:49 1

摘要:“猪肝不能吃,那是过滤毒素的”“猪肺脏得要命,全是灰”“猪血里都是重金属”——这些话你可能听过不止一次。尤其家里有老人,听到你想吃内脏,立马脸一拉:“那是饲料猪的垃圾桶!”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猪的内脏就真的“一个都不能碰”吗?

“猪肝不能吃,那是过滤毒素的”“猪肺脏得要命,全是灰”“猪血里都是重金属”——这些话你可能听过不止一次。尤其家里有老人,听到你想吃内脏,立马脸一拉:“那是饲料猪的垃圾桶!”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猪的内脏就真的“一个都不能碰”吗?

别急着给猪下定论,在我们泌尿外科、消化科、营养科轮转那么多年,见过太多“谈内脏色变”的患者,也见过不少“吃得太补”反被补出问题的例子。真正该避开的,其实不是猪肝、猪血、猪肺,而是另外三个你可能根本没注意的部位。

先把话挑明:猪肝、猪肺、猪血,不是“垃圾器官”,更不是“毒素仓库”,只要处理得当,反而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材。

但确实有3个猪的部位,不建议吃,哪怕再鲜、再香、再下饭。很多人把“猪体器官=毒素累积地”这个逻辑想得太简单。我们一层层拆开,看清楚是哪些部位该忌口,又有哪些其实被冤枉了。

先说说猪肝。这个器官名声最差,几乎成了“毒素代名词”。“肝脏是解毒器官”的说法确实但很多人误解了“解毒”的机制。肝脏并不是一个“毒素仓库”,它是一个“毒素加工厂”——毒素在肝脏里被代谢、转化,然后通过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这就像你家的厨房,油烟机天天开,不代表厨房里就堆满了油烟。除非这头猪得了肝炎、肝硬化,或者饲料里有严重的药残、非法添加剂,否则它的肝脏不会“存毒”。

而从营养角度看,猪肝的铁含量非常高,是血红素铁的优质来源,吸收率远超植物铁。每100克猪肝含铁高达22.6毫克,是菠菜的20倍以上。贫血的孕妇、女性、老年人,适量吃点猪肝,远比啃补铁片来得自然有效。

前提是“适量”。因为猪肝的维生素A含量也非常高,吃多了容易导致维A过量,出现头晕、恶心、皮肤干燥等症状。建议成年人一周不超过一次,每次50克左右。别天天吃,别生吃,别半生半熟地吃。

再说猪肺。它被嫌弃的理由,主要是“吸了脏空气”。很多人一听猪肺,就想到“粉尘、饲料灰、病毒残留”。但别忘了,猪是圈养动物,天天生活在通风饲养场里,空气质量比我们地铁早高峰还好。

猪肺虽然结构多孔,但不会“吸附毒素”,它的主要问题是——难清洗。肺泡细密,里面的血水、气泡、残渣不容易彻底冲干净。如果处理不当,确实容易有腥臭味、异味、甚至细菌滋生。

但这不是猪肺的问题,是处理方式的问题。新鲜猪肺在高温焯水后,配合洗泡、调味,是可以安全食用的。营养方面,猪肺的蛋白质含量不低,而且弹性蛋白丰富,有助于维持肺部组织的韧性。对慢性咳嗽、肺气肿恢复期的病人不是“药”,但可以作为辅助膳食。

第三个被误解的,是猪血。它被打上“重金属超标”“有毒血液”的标签,好像吃一口就是“慢性中毒”。但你知道吗?猪血其实是一种优质蛋白来源,尤其富含血红素铁和免疫球蛋白,是补铁、清肠的好食材。

有研究显示,猪血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远高于植物铁,且富含酪氨酸,有助脑部代谢。很多老年人贫血、头晕、便秘,吃点猪血豆腐汤,比喝补血口服液靠谱。

也不是所有猪血都能吃。问题在于来源。散养户宰杀无检疫、无冷链运输的猪血,极易被污染。想吃猪血,一定得选正规冷链、检疫合格的产品。别在菜市场随便买“刚放的血”,那不是新鲜,是风险。

说完这些“冤枉的”,是时候把真正“不能碰”的三个部位讲清楚了。

第一,猪的淋巴结。这玩意大多数人都没注意过,它藏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是免疫系统的前哨站,一旦猪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最先反应的就是这里。

我们临床解剖中经常看到猪的淋巴结出现肿大、钙化、化脓,说明它极有可能是病灶传播的“第一站”。淋巴结一旦病变,会积聚大量免疫残渣和病菌毒素,根本不适合食用。

第二,猪的甲状腺和肾上腺。这两个小器官常藏在脖子和肾脏附近,个头不大,但“激素浓度”极高。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调节代谢;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影响血压、糖代谢、应激反应。

如果误食大量这类组织,尤其是未经高温处理的,可能导致激素摄入过量,出现心悸、手抖、出汗、焦躁、失眠等“甲亢样”症状。不少“吃猪脖子后心跳加快”的情况,就是吃到了残留的甲状腺。

第三,猪的脾脏。这个部位在一些地方被叫做“猪红”、“猪脾”,黑红色,质地软。脾脏是血液过滤器、免疫器官,容易聚集坏死血细胞、铁沉积和病原体。特别是猪有过血吸虫、链球菌感染史,脾脏首当其冲被污染。

常有患者问:“我吃过猪脾,没事啊。”没事不代表没风险。脾脏中可能存在细菌残留和病原碎片,普通清洗根本去不掉。

这三个部位,不仅脏、而且难以保证安全性。即使来源正规,仍建议避免食用。

回到餐桌上,有些人担心吃内脏会“胆固醇高”。确实,猪肝、猪脑、猪肾等含胆固醇较高,但现代营养学早已澄清一点:影响血脂的关键不是“吃多少胆固醇”,而是摄入的脂肪种类和总热量。

猪肝的胆固醇虽然高,但你吃一次不过几十克,不如天天喝奶茶、啃炸鸡来得更“致命”。只要不过量、不过频繁,内脏类食物对健康人群是可以接受的。

以下几类人群,吃内脏前要慎重:

1.痛风患者:猪肝、猪肾等嘌呤含量高,会加重高尿酸状态。

2.高血脂人群:不建议频繁摄入高胆固醇内脏,每月1次以内为宜。

3.慢性肝肾病人群:肝肾功能异常者代谢能力差,内脏类营养负担较重。

4.孕妇:不能长期大量吃猪肝,避免维A过量影响胎儿发育。

讲到这儿,你可能突然发现,那些被你拒之千里、怕得要命的猪肝、猪血,其实才是真正的“误伤”。而真正“该躲远点”的,却常常悄悄混在你最爱吃的脖筋、肾腰、血肠里。

人啊,总是怕错了东西,忽略了真正的风险。就像生活里,我们总是担心外面的风雨,却没注意窗户早已开了一条缝。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红.猪肝营养成分及其健康影响[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1):43-47.
[2]王强,陈丽.动物内脏重金属残留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导刊,2023,14(12):98-100.
[3]张晓梅.动物组织器官中激素残留对人体影响的探讨[J].卫生研究,2021,50(6):870-874.

来源:何医生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