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就是“输一袋血”?没这么简单!这些冷知识你该知道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19:41 1

摘要:血液,被誉为“生命的河流”,在人体中承担着运输氧气和养分、维持免疫平衡、参与凝血等重要功能。而当患者因创伤、手术、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失血或血液成分异常时,临床用血就成为挽救生命、促进康复的关键医疗手段。它就像一场生命的“接力赛”,每一袋血液的传递,都

健康科普

Health Science

临床用血,你了解吗

血液,被誉为“生命的河流”,在人体中承担着运输氧气和养分、维持免疫平衡、参与凝血等重要功能。而当患者因创伤、手术、贫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失血或血液成分异常时,临床用血就成为挽救生命、促进康复的关键医疗手段。它就像一场生命的“接力赛”,每一袋血液的传递,都承载着生的希望。

今天,合卫小编

请来了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海路院区急诊科副主任倪军喜和输血科副主任谷玉清,带大家全面了解临床输血背后的健康知识。

一、血液的重要性

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成分组成,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红细胞负责输送氧气;

· 白细胞参与免疫防御;

·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负责止血;

· 血浆则维持体内环境稳定和物质运输。

当这些成分因疾病或外伤出现严重不足或功能异常时,输血就成为恢复生命体征的必要措施。

二、输血的科学流程

很多人以为输血就是简单的“输一袋血”,实则背后是一套严格、规范、多环节协作的系统工程,以确保安全有效。

1.输血前评估

医生会综合患者的病情、实验室指标(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是否有替代治疗方案等因素,全面评估是否必须输血。

2.知情同意

医生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详细说明输血的目的、可能的风险(如不良反应、疾病传播等)及替代方案,并签署书面同意书。只有在紧急抢救且无法取得同意时,才可经批准后先行输血。

3.多项检测保障安全

输血前患者需完成血型、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多项检测,确保血型匹配且无传播疾病风险。还会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降低排斥反应可能。

4.分级申请制度

医院设有严格的制度流程规范临床合理用血,根据用血量不同,申请权限也不同。

5.核对与输注:零误差要求

取血、发血、输注环节均需双人核对患者信息、血型、血袋编号、血液成分等十余项内容,执行“三查十对一确认一注意”制度。输血起始速度要慢,血小板应以患者耐受的速度快速输注。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6.输血后评估与记录

输血后需再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输血效果和有无不良反应。血袋需低温保存24小时以备复查。

三、合理用血六大原则

血液是稀缺资源,不可滥用。临床提倡“合理用血”,遵循六大原则:

· 不可替代原则:无其他方法时才考虑输血;

· 最小剂量原则:用最少血量达到治疗效果;

·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 安全原则:严格管控采血、检测、输注全流程;

· 合理选择成分原则:缺什么补什么,如贫血输红细胞、出血输血小板;

· 有效原则:输血后必须评估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四、无偿献血的意义

目前临床用血主要来自无偿献血。每一份献血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的希望。了解临床用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仅能消除公众对输血的误解,也能鼓励更多人参与献血,让这份生命的“接力棒”传递得更远、更稳。

倪军喜,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海路院区急诊科副主任。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重症医学装备技术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重症分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常委,安徽省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急诊分会委员,安徽省院前急救质控中心委员等职。临床基本功扎实、急危重临床核心技术掌握熟练,对临床常见的疑难危重病有较高的诊治水平,尤其擅长各种休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各内科重症、中毒及理化疾病的诊治。2017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学习。2021年获得“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获得“合肥市优秀共产党员”。目前共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SCI3篇,参编《急诊科主治医生1000问》,申请国家专利2项。

谷玉清,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科行政副主任。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血液安全及临床输血15余年。目前担任合肥市临床输血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安徽省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血液安全及临床输血工作,对疑难血型、疑难配血和复杂的临床输血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著作:以第一作者共发表4篇。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