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魂野鬼为何不敢踏入寺庙?观音菩萨:并非怕佛像,是怕三样圣物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20:41 1

摘要:民国二十七年的深秋,太行山深处的青云庙愈发破败。庙门的朱漆早已剥落,露出斑驳的木头纹理,风一吹,门板就发出 “吱呀” 的呻吟,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院里的几棵老槐树叶子落得精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晃,枝桠间还挂着去年的旧灯笼,灯笼纸破了几个洞,在风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民国二十七年的深秋,太行山深处的青云庙愈发破败。庙门的朱漆早已剥落,露出斑驳的木头纹理,风一吹,门板就发出 “吱呀” 的呻吟,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院里的几棵老槐树叶子落得精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晃,枝桠间还挂着去年的旧灯笼,灯笼纸破了几个洞,在风里晃晃悠悠。守庙人老周裹紧了身上打了好几块补丁的旧棉袄,坐在大殿门口的石阶上,一边抽着旱烟,烟杆是用山里的老竹根做的,已经被摩挲得油光发亮,一边望着远处蜿蜒的山路发呆。

老周在青云庙守了二十年,从二十多岁的壮小伙,守成了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原本是山下王家村的村民,二十年前,庙里的老和尚圆寂,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嘱托他一定要守好这座庙。老周感念老和尚生前对自己的照顾 —— 小时候他家里穷,经常吃不饱饭,老和尚总会偷偷给他留几个馒头,还教他认字读书 —— 便答应了下来,一守就是二十年。这庙原本香火旺盛,每逢初一十五,山下的村民都会来上香祈福,大殿里的香炉总被香灰填得满满当当,钟声能传遍整个山谷。

可自从三年前山下爆发战乱,日军的铁蹄踏遍了附近的村庄,百姓流离失所,有的逃去了远方,有的死在了战乱中,青云庙的香火就渐渐断了。如今庙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守着一尊布满灰尘的观音像,还有几间漏风的厢房,厢房里堆着一些破旧的经书和农具。​

老周夜里常能听到庙外传来奇怪的哭声,有时像女人的啜泣,断断续续,带着无尽的悲伤;有时像孩子的啼哭,撕心裂肺,听得人心里发毛。可奇怪的是,那些声音从来不敢靠近寺庙,每次到了庙门口,就会突然消失,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了。​

有天夜里,下起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在庙顶的瓦片上,发出 “噼里啪啦” 的声响,风声夹杂着雨声,把庙门吹得 “哐哐” 作响,像是有人在外面使劲敲门。老周躺在厢房的硬板床上,盖着薄薄的被子,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心里惦记着大殿里的观音像,怕漏雨把佛像淋坏了,正准备起身去看看,却又听到了庙外的哭声。

这次的哭声格外凄惨,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近,像是就在庙门口,贴着门板在哭,却又不敢进来。老周心里纳闷:这孤魂野鬼为什么不敢进寺庙呢?是怕大殿里的观音像吗?可老和尚生前说过,观音菩萨是慈悲的,会度化一切苦难的魂魄,怎么会吓走它们呢?​

就在这时,大殿里突然传来一阵温和的光芒,不是油灯那种微弱的光,而是像阳光一样温暖的光,从大殿里透出来,照亮了整个寺庙,连庙外的雨幕都被染上了一层金色。老周惊讶地抬起头,只见大殿里的观音像竟然睁开了眼睛,原本紧闭的双眼缓缓睁开,眼神里满是悲悯,嘴角带着慈祥的笑容,身上的衣纹仿佛在轻轻飘动。老周吓得连忙跪在地上,手里的油灯 “啪” 地掉在地上,火苗却没有熄灭,依旧燃烧着。他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菩萨显灵了!菩萨显灵了!”​

观音像的声音缓缓传来,温和却充满力量,像是在每个人的耳边说话,又像是从遥远的天际传来:“老周,你不必害怕。这孤魂野鬼不敢踏入寺庙,并非怕我这尊佛像 —— 佛像不过是木头塑成,涂上金粉,本身并无力量 —— 而是怕庙里的三样圣物。今日我便告诉你,这三样圣物究竟是什么”​

老周连忙磕头,额头磕在冰冷的石阶上,发出 “砰砰” 的声响:“求菩萨指点,弟子愚钝,这么多年一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观音像继续说道:“第一样圣物,是香炉中的香灰。这香灰并非普通的灰尘,而是千百年来,善男信女虔诚供奉所积。你想想,每逢初一十五,百姓们带着虔诚的心来上香,有的祈求家人平安,有的祈求五谷丰登,有的祈求天下太平,每一缕香火,都带着世人的善念与信仰,这些善念与信仰融入香火,燃烧后凝结成香灰,香灰便吸收了这些力量,有了镇邪的作用。

老周听着,脑海里浮现出过去的画面:小时候,他跟着母亲来上香,母亲手里拿着香,恭恭敬敬地插进香炉,嘴里默念着 “保佑家人平安”;村里的张大爷,每年秋收后,都会挑着最好的粮食来庙里供奉,然后上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还有很多不认识的香客,从很远的地方来,只为给观音像上一炷香,表达自己的虔诚。他想起,大殿里的香炉从未空过,即使这几年香火断了,他也会定期打扫香炉,把香灰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装在一个陶瓷罐里,放在观音像的旁边。

观音像缓缓说道:“第二样圣物,是大殿里的钟声。这寺庙的钟,从建庙时就有了,至今已有百年,是用青铜铸造的,钟身上刻着经文,百年来,每天清晨和傍晚都会敲响。清晨敲钟,是唤醒世人,莫要贪睡,要勤劳耕作,多行善事;傍晚敲钟,是警示世人,莫要作恶,要反思己身,积德行善。钟声洪亮,能穿透云霄,传遍山谷,不仅能唤醒世人的善念,还能震散孤魂野鬼身上的怨气。

老周想起,以前庙里有僧人的时候,每天天不亮,老和尚就会去敲钟,“咚 —— 咚 —— 咚 ——” 的钟声,沉稳而有力,能把山里的鸟儿都叫醒;傍晚时分,钟声再次响起,村里的人听到钟声,就知道该回家吃饭了。“那第三样圣物呢?” 老周迫不及待地问道,他已经完全沉浸在观音菩萨的讲解中,忘记了恐惧。​

观音像的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眼神里满是期许:“第三样圣物,是守庙人的善念。寺庙之所以能成为清净之地,不仅因为有香灰和钟声,更因为有守庙人心中的善念。你想想,老和尚为什么要让你守庙?不是因为你力气大,也不是因为你识字多,而是因为你心怀善念。这二十年来,你守着这座破庙,日子清苦,却从未有过抱怨,也从未想过离开。遇到逃难的人,你会拿出自己省下来的粮食分给他们,哪怕自己饿着肚子;看到受伤的小动物,你会悉心照料,给它们包扎伤口,喂它们吃东西;即使香火断了,你也会每天打扫大殿,给观音像擦拭灰尘,心中始终保持着虔诚。

这种善念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它像一道无形的屏障,能阻挡孤魂野鬼进入寺庙。孤魂野鬼身上带着怨气,它们习惯了仇恨与痛苦,遇到你这种纯粹的善念,会感到自惭形秽,就像黑暗遇到光明,不敢靠近,只能远远躲开。”​

老周听了,心里恍然大悟,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他想起自己守庙的这二十年:有一年冬天,特别冷,山里下了大雪,一个逃难的老太太带着一个年幼的孙子来到庙里,老太太冻得瑟瑟发抖,孙子还发着高烧。老周把自己唯一的厚被子给了他们,自己盖着薄被子,冻了一夜,第二天就感冒了,却还是坚持给他们熬粥喝。

有一次,他在山里捡到一只受伤的小狐狸,腿被猎人的夹子夹断了,他小心翼翼地把夹子打开,用草药给小狐狸包扎伤口,每天给它喂肉干,小狐狸好了之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庙门口待了好几天,才依依不舍地走进山里;还有一次,山下的村民因为战乱没有收成,老周把庙里种的蔬菜和自己储存的粮食都分给了他们,自己则靠着挖山里的野菜度日。原来,自己心中的善念,也是镇邪的圣物,也是守护寺庙的力量。​

第二天一早,雨停了,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青云庙上,把庙顶的水珠照得闪闪发光,像是珍珠。老周来到大殿,观音像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模样,双眼紧闭,嘴角带着慈祥的笑容,仿佛昨晚的一切都是一场梦。可大殿里的香炉里,香灰好像比以前更亮了一些,钟声也好像比以前更清脆了,老周知道,那不是梦,观音菩萨真的显灵了,还告诉了他孤魂野鬼不敢踏入寺庙的真相。​

从那以后,老周更加用心地守护寺庙。他每天都会打扫大殿,用干净的布擦拭观音像上的灰尘,让佛像始终保持干净;他每天都会打扫香炉,把香灰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装在陶瓷罐里,遇到有需要的村民,就分一些给他们;每天清晨和傍晚,他都会敲响大钟,清晨的钟声唤醒山里的生灵,傍晚的钟声安抚游荡的魂魄;他依旧帮助路过的逃难人,给他们提供食物和住处,遇到受伤的小动物,也会悉心照料,让心中的善念越来越纯粹。​

有一次,山下来了一群流兵,是国民党的散兵,他们穿着破烂的军装,手里拿着枪,脸上满是疲惫和贪婪。他们听说青云庙是座老庙,说不定有值钱的东西,就想闯进寺庙抢夺财物。老周挡在庙门口,张开双臂,不让他们进去:“这是清净之地,不能让你们玷污!” 流兵们大怒,一个领头的士兵举起刀就要砍老周,刀身闪着寒光,眼看就要落在老周的身上。

就在这时,大殿里的钟声突然自动响起,“咚 —— 咚 —— 咚 ——”,洪亮的钟声震得流兵们耳朵发疼,手里的刀都掉在了地上,他们捂着耳朵,痛苦地叫着。同时,香炉里的香灰突然飘了出来,像一团白雾,落在流兵们的身上,流兵们像是被火烧了一样,身上传来 “滋滋” 的声音,疼得大喊大叫,连忙捡起刀,狼狈地逃走了,再也不敢靠近青云庙。​

老周站在庙门口,望着流兵们逃走的方向,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是庙里的三样圣物保护了他,保护了寺庙,这是善念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

小编这里也想告诉大家:世间最强大的力量从来不是外在的威慑,而是内心的善念。生活中,我们不必畏惧所谓的 “邪祟”,只需坚守善念,多行好事,以善意对待他人与世界,就能为自己构建一道无形的 “保护屏障”,让生活充满祥和与安宁。同时也应尊重每一处承载善念的场所,珍惜那些传递善意的人和事,让善念如同香灰、钟声一般,代代传承,滋养人心。

来源:小橘子谈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