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属焦急地说,阿姨头天晚上吃了自家腌的生蟹后,就开始上吐下泻,入院当天已拉了20多次水样便,还发起了高烧,整个人瞬间垮掉。
近日
宁波象山一位65岁的阿姨
因食用自制生腌蟹
突发脓毒性休克
生命垂危
被紧急送入ICU抢救
丈夫也由于同样的原因住院
儿子出现轻微症状
突发!脓毒性休克来袭
阿姨被送入医院时
意识模糊
脸色灰白、眼神涣散
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家属焦急地说,阿姨头天晚上吃了自家腌的生蟹后,就开始上吐下泻,入院当天已拉了20多次水样便,还发起了高烧,整个人瞬间垮掉。
医生判断
这是典型的脓毒性休克
随时可能因为
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率高达30%~50%
每延误一分钟
死亡风险就会大幅增加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经过ICU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
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
生命体征逐渐稳定
肾功能恢复正常
生腌,到底“毒”在哪儿?
血液培养的结果证实
“凶手”正是沙门氏菌
它来自那盘
看似鲜美的生腌蟹
医生解释: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螃蟹、贝类等海鲜体内,即使是看起来鲜活的海鲜,也可能携带这种细菌。沙门氏菌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在肠道繁殖,并通过受损黏膜进入血液,释放大量内毒素,触发全身炎症风暴,导致血管扩张、血压急剧下降,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可在数小时内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医生特别提醒:
生腌食品中的风险远不止沙门氏菌,创伤弧菌更加危险。创伤弧菌的致病性和繁殖能力极强,每10分钟就能增殖一倍。这意味着,哪怕最初只有少量细菌进入人体,短短几小时内,就可能发展成全身性的致命感染。它们不仅能通过受损的肠道黏膜侵入血液,甚至能通过皮肤上的微小伤口钻进人体,对免疫力弱的人来说,堪称“夺命恶魔”。
为何有人休克
有人仅肠胃不适?
同样是吃生腌
为什么有的人只是轻微肠胃不适
有的人却会直接休克?
关键就在于免疫力的差异
健康人群的免疫系统
能轻松应对少量致病菌
可能只出现轻微腹泻和腹痛
很快就能自愈
但对于以下几类高危人群来说
生腌海鲜就很危险了
●肝病患者:肝功能受损后,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细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
●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慢,容易被致病菌侵袭。
●免疫抑制患者:如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免疫系统“战斗力”不足,难以对抗感染。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免疫力自然下降,感染后病情更容易恶化。
生腌爱好者
必看的3条建议
生腌食品的鲜美
让很多人欲罢不能
尤其是在沿海地区
更是流传已久的传统吃法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然而
海鲜携带致病菌的风险
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在享受生腌的同时
这些建议一定要牢记
●优先选择深度冷冻的海鲜:购买生腌食材时,尽量选择经过深度冷冻处理的产品(-35℃冷冻15小时或-20℃冷冻7天),这种处理方式能有效杀灭大多数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降低风险。
●自制生腌别大意:如果自己做生腌,一定要确保原料新鲜,并用干净的水彻底清洗,但要记住——清洗无法完全消除风险,只是减少细菌数量。
●高危人群彻底“戒断”:对于上述高危人群来说,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完全避免食用生腌海鲜。
生腌虽美味
但别让一时的口腹之欲
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蒸、煮、烤等高温烹饪方式
是杀死致病菌最可靠的方法
为了健康
不妨多选择这些安全的烹饪方式
※ 编辑:胡婧 ※ 校对:刘子纯
※ 审核:陈文强 满丽
※ 综合来源:宁波晚报、央广网、国家应急广播、豆包AI
点
点转发提醒你关心的TA!
来源:海西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