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巴塞罗那遇见中国创新!中外学者跨越国界,共同见证肺癌治疗的国际新篇章 | 2025 WCLC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0 21:21 1

摘要:2025年9月6日至9日,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开幕。大会前夕,中国肺癌学术精英团队应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癌症中心之邀,前往该中心参观交流。此外,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吴

前 言

2025年9月6日至9日,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盛大开幕。大会前夕,中国肺癌学术精英团队应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癌症中心之邀,前往该中心参观交流。此外,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吴一龙教授等多位国内学者,与来自德国、奥地利的多位国际顶尖肺癌研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高端学术交流会,就肺癌诊疗前沿理念与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度对话与交流。

在本届WCLC上,肺癌领域多项重磅研究成果相继发布,为全球肺癌诊疗带来新希望。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在RATIONALE-315、RATIONALE-303及PANDA-1研究中表现卓越,而百济神州和安进合作的Tarlatamab的突破性进展也为小细胞肺癌开启了治疗新纪元的大门。这些成果的发布,标志着全球肺癌治疗正在迈向新的高度,中国的学术创新与国际领先地位进一步凸显。

跨越国界的学术对话:共促全球肺癌诊疗进步

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癌症中心参访:实地探访国际顶尖医疗体系

9月5日,在WCLC盛大启幕的前一日,由数位中国肺癌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精英团队,应西班牙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癌症中心的诚挚邀请,开启了一场高规格、深层次的学术参访之旅。

图 国内肺癌领域学者参访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癌症中心

(左右滑动)

巴塞罗那临床医院拥有逾百年历史,是加泰罗尼亚地区乃至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标杆机构,具有卓越的综合实力与学术影响力。此次参访活动中,中西方医学专家围绕国际领先的临床诊疗理念、前沿科研布局以及临床试验管理体系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旨在深化跨国学术合作,探索中西医学在肺癌诊疗领域的融合创新与协同发展。

参访内容聚焦多个肺癌领域的前沿议题,期间,巴塞罗那临床医院癌症中心的多位权威专家相继登台,围绕肺癌临床诊疗模式、临床研究创新路径以及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呈现了一场场内容详实、见解深刻的精彩报告,为我国学者带来了全新的学术启发与思考。随后,中外权威专家围绕多学科诊疗(MDT)管理模式、早期临床试验设计以及免疫治疗优化策略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对话,并实地参观了4C早期临床试验中心、日间肿瘤医院及转化研究实验室,深入了解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与临床实践高效融合方面的先进机制与成功经验。

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洁薇教授、薛建新教授与国外学者现场深入交换临床经验

(左右滑动)

此次学术交流不仅全面展示了巴塞罗那临床医院在多学科诊疗体系建设与国际科研协作方面的卓越成就,更为中西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德奥三国学术交流:共探肺癌诊疗新未来

在本次交流中,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与德国奥尔登堡市公立医院的Frank Griesinger教授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学者与德国及奥地利肺癌领域学者汇聚一堂,围绕肺癌临床治疗前沿议题,展开了一场见解深刻的高层次学术对话,为未来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 学术交流会中中德奥专家深入交流

(左右滑动)

讨论环节,中外专家围绕RATIONALE-312 和 RATIONALE-315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免疫治疗在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前景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替雷利珠单抗在早期NSCLC围术期治疗和ES-SCLC一线治疗中,已成为一种高效的标准治疗方案。同时,各方就临床管理优化、多中心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前景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图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夏旸教授与国外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左右滑动)

本次跨国学术盛会不仅深化了中德奥三国在SCLC与NSCLC诊疗领域的理解与共识,更为未来多边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标志着全球肺癌诊疗迈向更高水平的新起点,也为全球肺癌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与无限可能。

WCLC聚焦,替雷利珠单抗奠定肺癌免疫治疗“长生存”新格局

在2025 WCLC上,我国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于早期NSCLC围术期治疗、局部晚期NSCLC转化治疗及晚期NSCLC临床治疗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显著的生存突破,充分展现了其覆盖疾病全周期的卓越临床价值与广阔应用前景。

在早期NSCLC治疗领域,RATIONALE-315研究总生存期(OS)最终分析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显著降低死亡风险35%(HR: 0.65,95% CI: 0.45-0.93,单侧P=0.0093),四年OS率达到72.3%。无事件生存期(EFS)获益持续存在(HR: 0.58,95% CI: 0.43-0.79),四年EFS率达到61.2%,进一步验证了该治疗方案在早期肺癌干预中的疗效稳定性和广泛适用潜力。

图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岳东升教授汇报RATIONALE-315研究数据

在晚期NSCLC治疗领域,RATIONALE-303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替雷利珠单抗用于经治晚期NSCLC患者的中位OS达到16.9个月,显著优于化疗组的11.9个月(HR=0.67,95% CI 0.57–0.79),死亡风险下降33%。值得注意的是,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组表现出持续且稳定的生存获益,4年和5年总生存率均稳定在20.1%,表明超过五分之一的患者实现了长达5年的长期生存。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重要临床地位,为其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证据。

图 RATIONALE-303研究吸引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左右滑动)

此外,在转化治疗领域,PANDA-1研究结果同样鼓舞人心。该研究显示,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的不可切除III期NSCLC患者,76.9%实现了转化;且患者pCR率与MPR率分别达到60.0%和90.0%,显示出该治疗方案在转化治疗中的显著潜力与临床应用前景。

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洁薇教授汇报PANDA-1研究数据

至此,替雷利珠单抗已在 RATIONALE系列多项研究中展现出明确疗效,覆盖早期围术期、局部晚期转化及晚期一线/后线治疗,从 NSCLC 到 SCLC 均显示出持续生存获益,推动肺癌治疗迈入免疫“长生存”新纪元。

除替雷利珠单抗外,靶向DLL3/CD3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BiTE)Tarlatamab公布了lb期研究DeLLphi-303研究及II期研究DeLLphi-307研究数据。DeLLphi-303研究显示,Tarlatamab联合PD-L1抑制剂用于ES-SCLC一线维持治疗,患者中位OS达到25.3个月,36%的患者在2 年时仍维持缓解,显示出极为惊艳的长期生存获益,证明了Tarlatamab在ES-SCLC一线治疗中的巨大临床应用潜力。

DeLLphi-307研究是一项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桥接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Tarlatamab用于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同样呈现出积极结果,患者ORR达到39%,中位DoR及中位OS目前尚未达到。今年7月,Tarlatamab用于ES-SCLC三线及以上治疗的适应证已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程序。预计在不久的将来,Tarlatamab将正式获批并应用于临床,为更多患者带来治疗获益。

小 结

本次西班牙学术交流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肺癌研究领域专家深厚的学术素养,也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日益增强的参与度与影响力。此次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与互学互鉴,不仅深化了跨国协作的广度与深度,更为全球肺癌诊疗水平的整体跃升注入了澎湃动力。

此外,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免疫治疗典范,替雷利珠单抗在肺癌治疗领域展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的临床应用价值,正逐渐成为推动肺癌治疗从“长期生存”迈向“临床治愈”新纪元的核心引擎。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创新药物正以日益强劲的势头登上世界舞台,赢得国际顶尖学者的高度赞誉与广泛认可。展望未来,随着科研探索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全球肺癌防治体系将加速迈向更加精准、高效、个体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世界各地患者点亮延续生命之光、开启希望之门。

撰写:Leon

审校:Leon

排版:Atai

执行:Atai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