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丨致敬,老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0 21:30 2

摘要:每到这个节日,许多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向自己的老师、孩子的老师表达谢意,向所有老师送上祝福。不过,除却节日的喧嚣,我们鲜少在一片感恩与致敬声中深思:致敬老师,我们究竟在致敬什么?除了鲜花与祝福,我们又该拿什么致敬老师?

今天是9月10日,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日子——教师节。

图片由AI生成

每到这个节日,许多人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向自己的老师、孩子的老师表达谢意,向所有老师送上祝福。不过,除却节日的喧嚣,我们鲜少在一片感恩与致敬声中深思:致敬老师,我们究竟在致敬什么?除了鲜花与祝福,我们又该拿什么致敬老师?

(一)

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

《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说,只有教师受到尊敬,学问才能被重视;学问被重视后,民众才会崇尚学习。这体现了古人对尊师重道的深刻敬意。西周时期的《太公家教》也强调:“一日为师,终生之父。”这种对师道的尊重,不仅源自内心的深刻领悟,更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图片由AI生成在古代,尊师重教的故事层出不穷。张良的“拾履拜师”、杨时的“程门立雪”、李相的“一字之师”等,无不体现了古人对老师的尊重与敬仰,被后人传颂不衰。比如,唐代的官员李相酷爱读书,坚持每天都要研读《春秋》。有一次,他误将鲁国大夫叔孙婼的“婼”字读成“若”。一旁的小吏听到后,皱皱眉提醒他,他羞愧地承认了错误,并恭敬地请小吏坐到太师椅上,拜小吏为“一字之师”。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也都是尊师重教的典范。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是毛主席敬仰的恩师。1937年1月31日,徐特立老人六十大寿,毛泽东早早地为老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信中说:“您,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几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身体力行尊师重教的传统。近年来,他给不少教师回过信,他曾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他强调,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二)

有人问:我们为何要致敬老师?老师承担了什么角色?或许,韩愈在《师说》中给了我们答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短短九个字,道尽了老师的天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大道的传承和人生的指引。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老师的面孔或许不同,所学各有所长,育人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传播知识、呵护成长。从甲骨文时代的巫史授业,到孔子开私学之先河,再到现代的多元教育体系,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老师始终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任。即便是在信息爆炸的当代,老师的知识垄断被打破,但他们始终奋战在“传道授业解惑”第一线。

老师,是价值观的引领者。教育的至高使命从来不止于知识的传播,更在于价值观的塑造。作为这一过程的关键执行者,老师通过言传身教,将抽象的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生活实践。他们播种下的善良、正直与责任等价值观的种子,或许不会立即开花结果,但终将深植于你的心中,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成为照亮前路的那道光。

老师,是文明的守护者。从宏观历史视角看,老师是文明薪火相传中的持炬者,确保人类的精神之火永不熄灭。每个站在讲台上的人,既承接前人的智慧,又启发明日的创造。这种承前启后的使命,使教师成为人类文明的守护者——他们将过去的精华传递到现在,又为未来播下种子。没有这种传递,再辉煌的文明也会中断,再伟大的发现也会湮灭。

老师的工作平凡又伟大,他们的存在普通但不可或缺,而这正是我们心怀感恩与敬意的深层原因。

(三)

当致敬的潮水退去,节日的喧嚣也渐渐远去,生活终将回归平静的日常。我们不禁思考:我们究竟该拿什么献给那些点亮心灵、塑造未来的老师们?什么才是这个时代最需要、最应有的致敬方式?我们又该如何将节日的礼赞转化为尊师重教的日常?

致敬,要始于理解。老师,是崇高的,也是平凡的。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非无所不能。我们应当摒弃对老师的神化期待,接纳老师作为普通人的局限性。在日常的接触中,应增进理解、给予支持、加强合作,尤其是应当建立更畅通的家校沟通机制。同时,要积极营造更加宽容的社会舆论环境,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多些耐心和支持。

致敬,要源于内心。鲜花会凋谢,贺卡会泛黄,形式化的致敬终将随风而逝。最深切的致敬,往往看不见摸不着,却最能温暖人心。它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真诚的倾听,一份足够的尊重。我们应当学会真正地倾听教师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惑与需求。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才是教师最珍视的礼物。

致敬,要落于实处。真正的致敬,应当超越节日的仪式感,转化为日常的尊重与支持。当下教育领域面临诸多挑战:教师负担过重,非教学任务繁杂;社会期望过高,使教师承受巨大压力;待遇与付出不匹配,导致优秀人才流失。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去化解。只有这样,致敬才不至于沦为年度的自我感动,才能成为推动教育进步的真实力量。

“教育是一座城市的希望,谋教育就是谋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未来。”昨天,兰溪举行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暨第41个教师节庆祝大会,目的就是要持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兰溪教育高质量发展。

范湃青摄

让我们让以真正的改变代替空洞的赞美,以持续的行动代替短暂的热情,以深度的尊重代替表面的礼节,进一步浓厚尊师重教的氛围,推动兰溪教育高质量发展。

最后,诚挚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来源丨兰精灵客户端

编辑丨郑蕾

一审丨龚献 赵倩

二审丨陈丰 丁嘉露

终审丨王寅锋

+

来源:兰溪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