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7岁独居老人,一口井水差点要了他的命。7月5号,南通通州二甲镇新市,确诊霍乱。
77岁独居老人,一口井水差点要了他的命。7月5号,南通通州二甲镇新市,确诊霍乱。
井水、污水混一起,老人上吐下泻,医院直接拉进隔离病房。
我第一反应:这年头还能喝出霍乱?
到底哪一步错了?
老人平时一个人过,院子里的压水井用了几十年。
洗菜、煮饭、刷牙,全靠它。
污水沟就在井边,下雨天倒灌,水混着粪味,邻居都嫌臭,他习惯了。
疾控的人去采样,井里检出霍乱弧菌,铁证。
老人扛了三天高烧才打120,再晚半天,脱水就能带走他。
医院说,救回来算命大。
市场跟着倒霉。
二甲农贸市场被铁皮封死,商户连夜搬去临时棚子,卖菜的、卖肉的、卖水产的挤一块,味道比原来还冲。
下水道全挖开,工人穿着防护服往里喷消毒水,老板说至少二十天开不了张,损失按万算。
有人抱怨,有人拍手:早该整治,老鼠比人多,谁还敢买?
邻居都没事,疾控解释得直白:霍乱要吃到肚子里才中招,老人没跟别人共餐,传播链断得快。
可大家还是慌,超市瓶装水被抢空。
社区门口摆起大喇叭,循环播放:水烧开再喝,菜煮熟再吃。
听起来像废话,可很多人真没做到。
我回乡下老家,外婆还在用井水。
我让她把水滚五分钟,她嫌浪费煤气。
老一辈觉得,祖祖辈辈都这么喝,咋就我有事?
我直接把疾控的通报读给她听,她听完沉默,第二天就去镇上买了电热水壶。
观念不是靠劝,是靠吓。
这次霍乱像一记闷棍,敲在所有人头上。
基础设施老旧、卫生习惯差、市场管理松,问题全摊在太阳底下。
政府承诺改造管网、补贴安全饮水设备,商户盼着市场升级后能涨租金,居民盼着别再闻到臭味。
老人出院那天,村干部带人去他家掏井、铺管、装净水器,他一句话没说,只是反复摸那台新机器。
井水不杀人,懒和省钱才杀人。
来源:在海边追逐海浪的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