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彻底改变了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获益。然而,获得性耐药是TKI治疗中无法回避的一大挑战,患者在经历TKI及后续化疗失败后,往往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的困境。如何有效管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问世,彻底改变了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获益。然而,获得性耐药是TKI治疗中无法回避的一大挑战,患者在经历TKI及后续化疗失败后,往往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的困境。如何有效管控这一阶段的疾病进展,已然成为临床亟待攻克的关键难题之一。
2025年6月,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The BMJ [IF: 93.7])的OptiTROP-Lung03研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研究证实,新型TROP2 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相较于标准化疗,显著改善了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进展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无疾病进展生存与总生存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芦康沙妥珠单抗已凭借该研究结果获批肺癌适应症,并成功进入 2026 医保谈判目录。若能顺利通过谈判纳入医保,将极大地提升药物的可及性,为更多 EGFR 突变 NSCLC 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治疗选择,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真正让前沿科研成果惠及广大患者群体。接下来本文将基于OptiTROP-Lung03研究,深入剖析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作用机制、临床数据,全面阐述其在EGFR突变NSCLC耐药后治疗中的重要价值。
从机制到临床,芦康沙妥珠单抗何以显著超越传统化疗?
何振教授:对于携带EGFR 19号外显子缺失(19del)或L858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而言,EGFR-TKI靶向治疗的出现曾是划时代的曙光。然而,耐药的阴影终将降临,当患者在经历TKI及含铂化疗后再次面临疾病进展,临床选择便显得捉襟见肘,这无疑是患者面临的“至暗时刻”。
一、直面困境,TKI耐药后的“至暗时刻”
EGFR突变是亚洲NSCLC患者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占比高达50%[1]。尽管EGFR-TKI改变了治疗格局,但耐药几乎不可避免。对于TKI和含铂化疗双重失败的患者,后续治疗选择极为有限。长期以来,以多西他赛为代表的单药化疗是标准方案,但其疗效并不理想——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仅约3个月,且伴随着较大的毒性负担,未能满足临床对高效、低毒治疗方案的迫切需求。如何突破这一困境,是全球肺癌研究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二、数据破局,OptiTROP-Lung03研究的压倒性优势
在这一背景下,一款新型TROP2 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带来了决定性的答案。其关键性II期OptiTROP-Lung03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上发表[1]。基于该研究的积极结果,芦康沙妥珠单抗在中国获批,成为全球首个在肺癌适应症获批上市的TROP2 ADC药物[2]。这项研究以强有力的数据,为经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进展的EGFR突变NSCLC治疗树立了全新标杆。
该研究纳入了经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或多西他赛治疗。其核心数据优势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缓解率(ORR)——近三倍的压倒性优势:经盲态独立中心审查(BIRC)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组的客观缓解率高达45%,而多西他赛组仅为16%。这意味着接受新方案治疗的患者中,有近一半的人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为后续治疗和生活质量改善创造了重要机会。
无进展生存期(mPFS)——疾病控制时间翻倍:经BIRC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6.9个月,相较于多西他赛组的2.8个月,实现了超过一倍的延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70%(HR=0.30,P
总生存期(OS)——明确的生存获益趋势:在总生存期的期中分析中,芦康沙妥珠单抗组已展现出显著的总生存获益,与多西他赛相比,死亡风险显著降低51%(HR=0.49, P=0.007)。其12个月总生存率达到73%,高于多西他赛组(54%)。考虑到研究允许对照组患者在进展后交叉使用芦康沙妥珠单抗,调整交叉影响后的分析显示,芦康沙妥珠单抗OS获益更为显著,与多西他赛相比,死亡风险降低达64%(HR=0.36)。
在安全性方面,芦康沙妥珠单抗同样表现出色。其≥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发生率低于多西他赛组(56% vs 72%)。同时,芦康沙妥珠单抗组未发生因TRAE导致的永久停药或死亡,这无疑让临床应用更加安心[1]。
三、揭示“优等生”背后的科学逻辑
芦康沙妥珠单抗为何能在EGFR突变人群中取得如此卓越的疗效?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科学机制[3]。研究发现,EGFR突变本身会促进TROP2 ADC药物的内吞和溶酶体摄取。换言之,EGFR突变细胞不仅是治疗的靶标,更成为了药物高效递送的“加速器”。这种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芦康沙妥珠单抗能够在这部分患者体内实现“精准制导+强力杀伤”的双重效果,从而完胜传统化疗。
四、展望未来,获批只是起点
此次三线治疗适应症的获批,是芦康沙妥珠单抗在肺癌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它填补了国内EGFR突变NSCLC耐药后治疗的空白。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据悉,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治疗经EGFR-TKI治疗失败的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补充新药申请(sNDA)也已被国家药监局受理。此外,其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的注册性III期临床研究(OptiTROP-Lung07/SKB264-III-15)也已在中国开展[2]。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款“优等生”药物的治疗战线将不断前移,更早地惠及广大肺癌患者。
大咖点评与展望
OptiTROP-Lung03研究的结果令人惊艳。它不仅证实了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卓越疗效,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项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确立了其在经EGFR-TKI和含铂化疗治疗进展后EGFR突变NSCLC治疗中的标准地位。对于临床医生而言,当面对这类棘手的耐药患者时,终于有了一个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且兼具卓越疗效与良好安全性的治疗选择。
芦康沙妥珠单抗的获批,绝非单一药物的临床落地,更是 ADC 药物在肺癌治疗领域的历史性里程碑时刻——它不仅打破了 EGFR-TKI 和含铂化疗耐药后有效治疗方案匮乏 的临床困局,更以“精准靶向 + 强效杀伤”的独特优势,重新定义了晚期肺癌耐药后治疗的价值标准,为 ADC 药物在实体瘤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肺癌范本”。值得关注的是,其二线适应症已在优先审评过程中,这意味着其治疗地位将向前线迈进,有望更多地惠及 EGFR 突变耐药患者。
更具有意义的是,前期机制研究显示,EGFR突变肿瘤细胞对芦康沙妥珠单抗具有高内吞作用,这预示着芦康沙妥珠单抗有望贯穿 EGFR 突变肺癌 “一线联合、二线单药、三线挽救”的全周期治疗。从“解决耐药困境”到“参与全程管理”,芦康沙妥珠单抗的进阶之路,为患者构建更长生存、更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新生态,也为全球肺癌精准治疗的创新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的参考价值。
目前,芦康沙妥珠单抗已进入2025年医保谈判,期待其能成功跻身2026年国家医保目录,这将极大提高药物的可及性,让更多患者能够持续接受规范治疗,真正实现创新药物的普惠价值,推动“健康中国2030”宏伟蓝图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Fang W, Li X, Wang Q, et al.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versus docetaxel for previously 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ulticentre, open 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25;389:e085680.Zhao S, Cheng Y, Wang Q, et al.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or without EGFR mutations: phase 1/2 and phase 2 trials. Nat Med. 2025; doi:10.1038/s41591-025-03638-2.来源:直通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