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木棉花》小说连载(十一)作者:邱祥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05:10 2

摘要:忙碌了一天一夜的舒大队长,清晨回到了工地住所。警卫员端来饭菜,他正准备用早歺,附近文坎村的几个越南群众来了。他们一阵叽里呱啦地说着,弄得舒大队长一头雾水。等找来翻译才明白,原来是村头稻田里有一枚未爆弹,他们担心会炸了村子,请中国军人帮忙拆除。

《燃烧的木棉花》(十一)第三章 跨出国门尽狼烟(五)

忙碌了一天一夜的舒大队长,清晨回到了工地住所。警卫员端来饭菜,他正准备用早歺,附近文坎村的几个越南群众来了。他们一阵叽里呱啦地说着,弄得舒大队长一头雾水。等找来翻译才明白,原来是村头稻田里有一枚未爆弹,他们担心会炸了村子,请中国军人帮忙拆除。

拆除未爆弹?入越第二天就有棘手的事找上门。舒大队长把电话打到了44分队,要找的人是在连队指导开挖防空掩体的李陈久参谋。李参谋拿起电话,传来大队长的声音:“李陈久,我是舒诚,我命令你在44分队带两个人去文坎村拆除一枚未爆弹!”电话随即挂断,李陈久欲言还休,既没有讲条件的机会,更没有讲条件的理由,这枚炸弹放在谁的面前,都是“第一次”;拆除它,谁都有不小的压力。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视为神圣的座右铭,在心中闪现,心情也随之平静。李参谋同辜连长商量好,从一班带了班长陆成湘和章水泉赶到了文坎村。

舒大队长对李陈久是十分信任的,无论是任后勤处机械股工程师,还是调任训练股参谋,是一个专业能力很强的干部。但对于“第一次”拆除未爆弹,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担忧来,吃过早歺,他也来到了文坎村拆弹现场。

“有信心吗?”舒大队长见到李参谋,开口便问。

“谈不上有没有信心。”李参谋指着躺在稻田里的“大鲨鱼”说:“我对它一无所知,您团长点我的‘将’,我不能不来。信心来自知识,也来自信任和决心。”

舒大队长拍了拍李参谋的肩膀,说:“这就对了。祝你成功!”

李参谋豁然地向团长立正敬礼,大声应道:“是!”带给大家的是成功的期许。

李参谋带着陆成湘班长和章水泉下到了田间,围着“大鲨鱼”观察,完全不知是未爆炸弹,还是定时弹。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得先把它请到旱地上来。

陈指导员带着几个战士赶来,协助舒大队长布下警戒线;李参谋一声招呼,大家一起动手,把“大鯊鱼”拖出了稻田。现场只有李陈久和陆成湘、章水泉三人,其他人则随大队长、指导员一起隐蔽在了附近水塘内坡处,做拆弹操作记录。

该怎么拆除这枚未爆弹?李参谋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他看见了弹体上有文字,刮去泥土,清晰可见:M117和一组英文厂商名,他只知道是西尔斯—奥佛兰公司生产,但不知道M117表示什么。脑子在琢磨:“一米四五的身长,三四十公分的腰粗,弹屁股上还有四扇尾翼,弹头上一根四五公分长的圆柱棒……”似有所悟,又不得要领。

陆成湘和章水泉在一旁整理着工具,问李参谋:“看出点名堂没有?”

“没有。”李陈久应着,双眼盯住了弹头。圆柱棒有大拇指粗,通过红色螺母固定在“弹头圆盘”上,“弹头圆盘”又镶嵌在“封口圆盘”里,“封口圆盘”连着装填弹药的“战斗部”……他用手刮了刮“结合部”的泥土,清晰的“间隙”让他茅塞顿开,急忙叫了陆成湘和章水泉过来。

“李参谋,找到办法了?”

“这东西一定是拧上去的。他能拧上去,我就能拧下来!”李陈久参谋满是信心。

他吩咐两人用大麻绳捆了弹体紧紧稳住,自己拿起工具拆卸。一边拆卸,一边报告拆卸的过程:“圆柱棒,顺时针拧动;圆柱棒与弹头圆盘分离,底部引线出现,剪断,圆柱棒移出;弹头圆盘,逆时针拧动,与封口圆盘分离……”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地记下了操作规程:“封口圆盘,顺时针拧动……”不一会,丝丝缝隙立即传出清脆的滴答声。李陈久参谋这时才意识到,这是一枚定时弹,爆炸就在十一二秒!危急时刻,他用力推开陆成湘、章水泉,大声命令:“快跑!”陆成湘和章水泉抓住李参谋的手,坚定地说:“要死一块死!”过命兄弟,生死同心,他们谁也没有离开,铁了心要陪着李参谋一同把它拆卸!两人把弹体稳得更紧了,李陈久把“封口圆盘”拿开,五颜六色的导线出现眼前,“哪一根连着引信?”他一边思索,一边在书本留给他的记忆中寻找答案。“白色导线”,理论与现实的契合,兴奋点与白线交汇,一剪下去,嘀嗒声戛然而止。三人大声呼喊:“成功啦!”

舒大队长、陈指导员带着大伙兴奋地跑过来,击掌庆贺;舒大队长向李陈久、陆成湘、章水泉一一握手祝贺。还对李参谋说:“只要有空袭就会有臭弹,以后光靠你一人是不行的,要带出一批排弹能手来。我交给你一项新任务:总结经验,印成小冊子发到连队;集中一段时间,培训一批连队排弹手。”李参谋诺诺允下。

随后,他们又掏空了弹体,火药做了开山的炸药,弹壳做了连队作息的敲钟。在离开村庄时,越南老乡热情相送。

《燃烧的木棉花》(十一)第三章 跨出国门尽狼烟(六)

在回连队的路上,李陈久参谋向战士们饶有兴致地讲着排弹的体验,陈指导员突然问了舒大队长一个问题:“抗美援朝时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怎么做的?”舒大队长大声应道:“这个问题问的是时候,谈谈你的想法。”这一下,可把李陈久参谋撂到了一旁,暗自不悦,也只好停下,去听指导员作答。

“我觉得,现在的援越抗美同当年的抗美援朝一样,同一个对手,同样的敌强我弱;当年能战胜它,显然不是武器。除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关键就是信仰和意志力,而政治工作正是坚定信仰、强化意志力的法宝,所以就想到了战时思想政治工作。”

“你这个指导员当得不赖嘛!”舒大队长在肯定的同时,也给他透了个信,告诉他:“政委正在做准备,最近要召开全团‘政工会’。”

两天后,在工地附近的一块山冈林地上,芦英明政委主持召开了全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贯彻“出国部队团以上政工干部广州集训会”精神,部署援越抗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芦英明政委没上过学堂,农民出身,认识的几个字还是在部队上学的。他的最大特点,勤奋好学,口才好。身上常背着一个布袋,里面装着笔、笔记本和学习资料,有空就拿出来学习学习;鼻梁上常挂着一副眼镜,有事没事总爱推推镜托。用他的话说,“农民的底子,知识分子的做派——又土又洋。”不过,政委还是蛮有“内肠子”的,做思想政治工作无疑是“肚里行船——内行(航)”。

在广州集训会上,他们集中学习了中央首长有关援越抗美和加强战时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以及《出国人员纪律手冊》;同时,演训了实战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结束时,总政首长和广州军区司令员、政委还接见了大家。可见,中央和上级领导机关是十分重视援越抗美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

“这次会议就是要搞清楚,该怎么去抓战时思想政治工作。”芦政委从六个方面讲清了具体要求。

“一是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活动。做到人手一册《毛主席语录》,每个班一本《毛主席著作选读本》,每个连队一套《毛泽东选集》;每天安排半个小时的‘天天读’,雷打不动。同时,当好毛泽东思想宣传员。靠近越南村庄或交通沿线的连队,要建好‘中越友谊亭’,把越文版的毛主席语录、著作介绍给越南老百姓。

“二是继续开展好争创‘四好连队’‘五好战士’活动,不能因出国参战而停滞。争创‘五好战士’活动,是参加全国第三次青年工作会议的解放军代表向全军青年战士发出的号召、后经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确认、在对‘五好战士’标准作补充修订后,连同军委倡导的‘四好连队’活动一起在全军推广。其目的在于激励广大指战员斗志,增强部队战斗力。‘创四’‘争五’活动,放在战争环境中展开,本身就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活动,它将极大地丰富活动内容、夯实群众基础,因广大指战员的浴血奋战而更加充满活力。明日的曙光总会到来,让我们以期待的目光迎接灿烂的未来。

“三是组织读报、收听时事政治广播。把中央‘两报一刊’、军报以及越南华侨的《新越华报》订到连队,收音机发到连队,见缝插针读报、收听广播;让干部战士的思想脉搏紧跟国际、国内的大事跳动,不掉队。

“四是把宣传鼓动工作做到工地、阵地上去。班要有手持毛主席画像、语录牌,连队要有小广播站和板报栏,广泛宣传好人好事。

“五是开展火线立功、入党活动。要善于发现、培养火线上的积极分子,抓住典型事、典型人,请功、立功,纳新入党。

“六是‘一帮一、一对红’活动。以党团员为骨干,帮助身边的战友,做到帮思想、帮工作、解困难,同进步。

“七是积极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芦政委结束讲话后,舒大队长站起身再作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就在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把革命军人的理想信念、使命担当,牢牢地扎根于灵魂深处;在烽火硝烟中,去自觉践行,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用流血牺牲扛起每一项重任!”振奋人心的话语,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舒大队继续说:“今天这个会议,就是抓落实的会议。怎么抓落实?上级领导机关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样子。广州军区总医院派来了医疗队,军委总政治部派来了文化工作队,他们就在现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阎队长和医疗队的同志、涂队长和文化工作队的同志,在热烈的掌声中和大家见面。舒大队长接着说:“我们机关不大,但毕竟是机关,机关和连队不能搞成‘两张皮’。机关工作下得去,连队工作才上得来。团党委决定,由我带队去工地安营扎寨,开展指挥所的工作;司、政、后机关抽调二分之一的人下到连队蹲点,卫生队同样抽出二分之一的人下到各施工分队去建立医疗所。上级机关派来的医疗队和文化工作队,都到连队去。”舒大队长说到这里,把话停住了,目光在会场扫过,各分队的主官个个翘首以待,希望把他们派到自己连队。舒大队长又把目光移向阎队长、涂队长,似征询意见;两位队长似乎明白,异口同声地说:“哪里艰险就到哪里去!”舒大队长接声说道:“都到44分队去!”话音一落,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毕春临营长、高明举教导员和辜连长、陈指导员上前同“两队”成员握手,欢迎他们到连队来。

“两队”成员各有三人,连队为他们安排了适宜的住所和工作间,随之展开了相应的工作。

团“政工会”刚一结束,44分队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统一的意见是:首先把浓厚的政治氛围搞起来。陈指导员和涂队长率先在一号公路旁建起了“中越友谊亭”。亭子的两边地上垒起斜坡立面,用白色碎石在上面嵌出标语:“同志加兄弟 中越情谊深”;同时,还借地势之利修建了防空洞。亭内正堂竹壁中央并排悬挂着毛主席和胡主席画像,下方摆放一条桌,桌面上陈列着《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越文书籍。亭内放着椅凳,茶水,还有自行车打气筒,有时还派有专人为越南群众提供服务。

接着,在连队设立了荣誉室,把“标兵连”的荣誉用图片和实物一一展示;还办了俱乐部,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文艺宣传队、识字班常在这里活动;“天天读”“早请示”“晚汇报”雷打不动;“一帮一、一对红”开展得有声有色……以文润武,连队的政治、文化氛围十分浓厚。

榜样,带出雨后春笋般的喜人局面,各连思想政治工作蓬勃开展起来。无论抢建、抢修工地,还是防空阵地,无时不在涌动无私无畏、勇往直前的战斗风貌。

正是有了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使广大指战员持续激荡并保持着青春的豪情和军人的血性,对初衷的执念、信念的执着、奉献的自觉,最终凝结出部队强大的战斗力!(未完待续)

来源:铁道兵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