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曾预言:中美一旦开战,美军也许会按照这4个步骤打击中国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0 03:39 1

摘要:张召忠作为军事评论领域的资深专家,早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基于美军历史作战模式和战略意图,推演中美潜在冲突的可能路径。他强调,这种分析旨在揭示战争的复杂性和代价,目的是推动和平外交和国防建设。

张召忠作为军事评论领域的资深专家,早年多次在公开场合基于美军历史作战模式和战略意图,推演中美潜在冲突的可能路径。他强调,这种分析旨在揭示战争的复杂性和代价,目的是推动和平外交和国防建设。

针对中美博弈的现实背景,张召忠指出,美军如果选择对抗路径,会优先针对中国经济和军事的薄弱环节,采用分阶段、多域协同的打击方式。这种预言并非鼓励冲突,而是从战略防御角度审视外部压力,帮助理解大国竞争的逻辑。

2025年,随着中国国防科技的稳步推进,这种预言的警示作用依然鲜明,它提醒人们在和平时代加强综合国力。

美军第一步往往聚焦海上通道的控制,这一点张召忠反复提及,因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海外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高度依赖。美军会集结航母编队和潜艇部队,从南海入口到马六甲海峡一线,实施全面封锁,切断石油和矿产运输线。

这种策略源于美军在二战后多次海战经验,旨在通过远程火力威慑和水雷布设,快速制造供给中断。历史上,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就用类似方式瘫痪伊拉克经济,现在针对中国,他们会整合无人艇和卫星引导的精确打击,提升封锁的隐蔽性和持久性。

中国面对这一步,早年确实存在进口依赖问题,但通过持续布局,已显著降低风险。2025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投产,陆上能源进口占比提升到近30%,中缅油气管道的扩展进一步分散风险。

海军力量上,从辽宁舰首航到福建舰2024年海试成功,电磁弹射技术的应用让舰载机出动率提高一倍以上,东风-21D反舰导弹的机动部署覆盖西太平洋关键海域。这种进步让美军单纯封锁的成本大幅增加,他们的航母群需后撤数百海里,以避开高超音速武器的威胁。

这一步的深层逻辑在于经济杠杆,美军明白,直接登陆不易,但通过封锁能间接削弱工业基础。张召忠分析,美军会联合盟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布设巡逻网,冻结中国海外资产和贸易结算通道。

相比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现在的封锁融入数字金融工具,如切断SWIFT系统部分节点。但中国已构建CIPS跨境支付体系,到2025年,参与国家超过140个,结算额占全球贸易的25%,有效绕开西方主导的金融壁垒。

海军现代化进程中,055型驱逐舰的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500公里,结合北斗卫星的实时定位,反制潜艇威胁的能力从被动跟踪转向主动猎杀。2025年上半年,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多国联合演习中,成功模拟突破封锁,护航编队规模达10艘以上。

这种演进不仅提升了生存力,还通过“一带一路”沿线港口网络,如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扩建,保障了备用航道的安全。美军这一步虽具威慑,但中国能源储备从90天延长到半年以上,炼化产能全球领先,让短期中断难以动摇根基。

转向第二步,美军会全力夺取制空权,张召忠认为这是战场主导权的先决条件。利用F-35和B-21隐身机群,从关岛和冲绳基地起飞,对中国沿海机场和雷达站发起饱和攻击,结合电子干扰压制预警系统。

这种战术借鉴了科索沃空战的模式,强调精确制导和网络协同,旨在数小时内摧毁起降能力。中国空军的发展路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早年以歼-10系列为主的近距防御,到如今歼-20隐身机批量装备超过500架,矢量发动机和AI决策系统的集成,让其在高强度对抗中占据本土优势。

2025年,歼-20双座型已用于指挥编队,超音速巡航能力达2.5马赫,雷达截面小于0.01平方米,远优于F-35的隐身性能。红旗-9B防空导弹的机动部署覆盖台湾海峡全境,拦截率超过85%,从固定阵地到车载快速转移,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第三步涉及信息和指挥体系的破坏,张召忠指出,美军会用网络部队和电磁武器瘫痪中国电力网格、卫星链路和C4ISR系统,制造指挥真空。

这种多域作战概念源于美军2018年的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计划,整合太空和 cyber 力量,针对关键节点如北京和上海的通信枢纽发起高功率微波攻击。

相比早期电磁战的单一频谱干扰,现在美军量子计算辅助破解加密,试图在开战初期致盲对手。中国信息安全的应对从被动防护到主动融合,到2025年,北斗系统星座规模达60颗以上,全覆盖抗干扰备份,定位精度厘米级,取代了对外依赖。

量子密钥分发网络已在军区级指挥中心部署,墨子号卫星的扩展版提供全球链路,密钥速率提升15倍,抵御美监听。

第四步是外围盟友的联合包围和经济施压,张召忠分析,美军会拉拢印太国家,形成AUKUS和QUAD框架下的封锁圈,从金融脱钩到技术禁运,旨在拖延中国资源循环。这种策略延续冷战围堵,但融入现代供应链中断,如芯片和稀土的全球分配控制。

美军会利用菲律宾和越南基地扩展后勤,联合舰队巡航南海,冻结中国海外投资。到2025年,中国通过RCEP和金砖机制,贸易伙伴扩展到150国以上,东盟进口额突破1.2万亿美元,经济内循环占比升至60%。

外交布局中,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深化,中亚管道天然气供应增40%,中巴经济走廊的瓜达尔港吞吐量超1亿吨,绕开印度洋风险。

张召忠的预言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它揭示了美军战略的连续性,但中国国防建设的加速迭代已改变博弈格局。

海军总吨位全球第二,西太平洋作战能力领先,空军隐身机队规模超600架,信息体系量子防护覆盖全域,经济体量稳居首位。

这些成就源于坚持自主创新和和平发展,导弹从东风-21到高超音速DF-17的跃升,射速12马赫,机动轨迹优化,突破美防御网。

卫星网络从北斗二代到三代的星间激光通信,传输速率吉比特级,支持实时情报共享。面对外部围堵,中国通过科技外交,如亚太量子联盟的发起,扩大影响力。

2025年,中美高层对话虽存分歧,但中国推动的多边机制如CPTPP申请,缓解紧张,推动全球治理公平化。这种战略定力不仅守护核心利益,还为地区稳定贡献力量,证明实力是和平的保障。

来源:罗马博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