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五点半,早餐店的热气刚刚升起,张姐一边熬粥一边发愁:攒下的辛苦钱,怎么老是被各种理财坑骗?
清晨五点半,早餐店的热气刚刚升起,张姐一边熬粥一边发愁:攒下的辛苦钱,怎么老是被各种理财坑骗?
直到她用了我的“土方法”——不仅懂了什么是年化利率,还帮儿子躲过了P2P陷阱。
我干了14年融资,帮过23个像张姐这样的普通人。他们不读MBA,不买付费课程,就用生活里的“土办法”打破了信息差!
张姐连 “年化利率” 是什么都不懂。我告诉她:你最大的信息宝库,就在每天来买粥的人里。
让她列出常客清单,找到“懂点钱”的人:银行柜员小周、送外卖的老陈(他老婆是会计)。
每天多给小周一勺粥,她问:“小周,我存了点钱,能帮我看看怎么理吗?”小周告诉她:“R2级理财不会亏本,年化3%,适合你。”
给老陈的外卖加个茶叶蛋,拜托他问问做会计的妻子。第二天老陈就传话:“月息超过2分(年化24%)的别碰,法律不保护!”
核心技巧:穷人的信息源不在网上,而在生活里。一碗粥、一个茶叶蛋,就能换来救命信息
李哥借了5万小额贷,月息3分(年化36%)。他一直觉得“每月多还点而已”。
我给他算账:“你每天卖100碗粥,赚100块。借5万,每月还1500利息,相当于每天多卖15碗粥。一年要多卖5475碗才够还利息!”
他手里的筷子啪嗒掉桌上:“我以为就多点钱,没想到要多熬这么多粥...”
核心技巧:把金融术语变成生活成本。算算要多少碗粥、多少个快递、多少斤水果才换回来,信息就不“飘”了。
老王总在拼多多买便宜水果,买10斤烂5斤。我教他:不管买什么,先买最小量试错。
买苹果先买1斤,不买10斤;买电动牙刷先买20块试用装,不买99块大包装。
现在他说:“赵哥,我买水果省了一半钱——因为再也不买烂的了!”
小王想投“直播带货培训”,我问她:“如果成了谁赚钱?亏了谁承担?”
她想了一会:“成了我赚佣金,培训机构赚学费;亏了我赔3万,他们没损失。”
我说:“那你就是风险承担者,他们是稳赚不赔的。你觉得公平吗?”她立刻清醒了。
核心技巧:所有“稳赚不赔”的生意,都是别人赚你的钱,你承担风险。先问“亏了谁扛”,再决定干不干。
如今张姐的早餐店玻璃上,贴着“新鲜粥品5元一碗”,旁边就是“社区银行理财咨询点”海报。
每周三,银行顾问来店里喝粥,给街坊讲理财。热气腾腾中,信息差就这样被一碗粥打破了。
你觉得还有什么好方法能打破信息差?评论区聊聊!
来源:科技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