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是没想到,不仅皇上爱往我这小厨房跑, 连皇后、贵妃、贤妃……各位娘娘们都开始变着法子往我这送礼物、唠家常。
我叫苏棠,原本只想在御膳房当个小透明,混口饭吃。
可这深宫里的伙食,简直是在挑战我的底线!
没办法,为了我的胃,也为了我怀里馋嘴的小猫,我只能撸起袖子自己上了。
都说后宫险恶,果然,明枪暗箭转眼就到。
可我苏棠怕过谁?我有我的锅铲和智慧!
只是没想到,不仅皇上爱往我这小厨房跑, 连皇后、贵妃、贤妃……各位娘娘们都开始变着法子往我这送礼物、唠家常。
01
我,苏棠,二十一世纪的美食博主,靠着一手好厨艺和能吃会品的小嘴,在网络上也算小有名气。
可谁能想到,一次直播试吃新款魔鬼辣泡面时呛着了,眼睛一闭一睁,就成了大胤朝皇宫里刚入宫的小宫女,也叫苏棠。
看着身上灰扑扑的粗布衣裳,再摸摸头上那两根简单的发辫,我整个人都是懵的。
原主的记忆零零碎碎,只知道家里穷,送她进宫谋条生路,结果刚过初选,就因为紧张过度,一头栽倒磕到了头,这才让我钻了空子。
“都精神点!跟着李公公走,分到哪儿是哪儿宫的福气,都给我安分守己!”
一个面容严肃的老嬷嬷尖着嗓子训话,底下几十个和我一样打扮的小姑娘噤若寒蝉。
我低眉顺眼地跟着队伍,心里却在疯狂吐槽:福气?这地方规矩比米还多,动不动就要跪,简直是社恐地狱加体力考验场。我的梦想是吃遍全球,不是跪遍皇宫啊!
许是我脸上那点生无可恋太过明显,又或者原主这身子骨看着就不太灵光,分配的时候,管事太监眼皮一撩,笔尖一点:“你,苏棠,御膳房杂役处。”
周围隐约传来几声细微的嗤笑。
御膳房杂役,那可是最累最没前途的地方,整天不是洗菜剥蒜就是烧火扫地,油烟熏人,还难见主子一面,想出头比登天还难。
我却暗暗松了口气。
御膳房?听起来……好像有很多好吃的?对于一个吃货来说,这简直是绝望中的一道光!只要远离那些主子娘娘们勾心斗角的是非,窝在厨房研究美食,似乎……也不错?
领了身份木牌,被一个小太监领着七拐八绕,一股浓郁复杂的食物香气渐渐飘来。我的鼻子下意识地抽动起来:嗯,是高汤的鲜香,还有刚出炉点心的甜香,油脂爆炒的焦香……这御膳房,有点东西啊!
踏入御膳房大院,热火朝天的景象扑面而来。
切菜的“笃笃”声、炒菜的“刺啦”声、厨役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几十口大灶同时冒着热气,各种食材堆积如山。
我眼睛都快看不过来了:那水缸里游的是黄河鲤鱼吧?那案板上放着的是顶级火腿吧?那筐里水灵灵的蔬菜,放在现代都是有机特供级别!
我的吃货之魂瞬间熊熊燃烧!穿越似乎也没那么糟了!
“新来的?叫苏棠?”一个围着油腻围裙的胖太监皱着眉头打量我,“细胳膊细腿的,能干什么?先去那边,把那两筐蒜剥了,刘师傅等着用呢。”他随手一指角落。
得,从最基础的开始。我认命地走到那两座“蒜山”前,拿起一颗。
原主这身体确实没干过粗活,手指笨拙得很,剥得慢不说,指甲还掐得生疼。
旁边几个同样干杂役的宫女窃窃私语,时不时投来打量和略带轻视的目光。
我充耳不闻,心里琢磨着:这古代剥蒜也太费劲了。
眼看刘师傅那边已经开始催了,我情急之下,想起以前拍视频学过的小妙招。
我左右看看,找来两个空的大陶盆,把蒜头掰开分瓣倒进一个盆里,盖上另一个盆,双手按住,使劲摇晃了十几下。
周围的宫女太监都看傻了,以为我疯了。 等我打开盆,大部分蒜瓣的皮都已经松脱,轻轻一搓就下来了,效率倍增。
“咦?你这丫头,法子倒是取巧。”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我抬头,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的老厨师,正笑眯眯地看着我。
后来才知道,这是御膳房里资历很老的林御厨,手艺顶尖,为人也和气。
我赶紧低下头:“奴婢……奴婢只是瞎想的。”
林御厨点点头,没再多说,对那胖太监道:“这小丫头有点机灵劲,让她剥完蒜去给我洗洗那筐新送来的冬笋吧,要仔细些。”
“欸,好嘞,林师傅。”胖太监态度恭敬了不少。
我心中微动,看来这位老爷爷是个好心人。
洗冬笋?那可是好东西,清甜脆嫩……打住打住,现在是干活时间。
我一边认真剥蒜,一边用眼角余光贪婪地扫视着这间巨大的皇家厨房。
也许,在这里,我苏棠,能靠这双手和满脑子的美食知识,活出个不一样的样子来。
这深宫之路刚刚开始,前方是福是祸犹未可知,但至少,这里不缺食材。
我的躺赢之路……呃,或许先从躺赢御膳房的胃开始?
在御膳房的日子,比我想象的更累,却也……更有趣。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洗不完的菜、剥不完的蒜、刮不完的鱼鳞,还有那永远扫不尽的煤灰。
我的手掌很快磨出了薄茧,胳膊也时常酸疼。
但好处是,我能近距离接触到这个时代最顶级的食材和烹饪技艺。
林御厨偶尔会指点我几句,如何辨别高汤的火候,如何给食材焯水去腥,我每次都听得如饥似渴,结合我现代的知识,常常能举一反三,让林御厨眼中露出讶异和赞赏。
胖太监,大家都叫他孙公公,是御膳房杂役的小头头。
见我得了林御厨的青眼,又确实干活不惜力(虽然偶尔会用点奇怪但高效的小技巧),对我倒也还算宽容。
这日,宫里传来消息,说是贤妃娘娘午后要在自己宫里设个小宴,招待几位交好的宗室女眷。
菜单早早定下,其中一道“荷花酥”是贤妃娘娘特意点名要的御膳房拿手点心。
负责白案的张师傅一早便开始忙活,和面、制酥、调馅,一丝不苟。眼看点心快要入油锅炸制,一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脚下被柴火绊了一下,猛地撞上了放着荷花酥生坯的案板!
“哐当!” 案板倾斜,那几十个精心捏制、形似含苞待放的荷花的花酥生坯,眼看就要滑落在地。
张师傅目眦欲裂,伸手去捞却只接住了寥寥几个。
时间仿佛凝固了。那小太监吓得面无人色,瘫软在地。
张师傅看着地上大半毁了的生坯,又看看时辰,脸色惨白如纸:“完了……这、这可如何是好!重新做根本来不及了!”
荷花酥制作繁琐,从和面到成型极为耗时,如今距离宴席开始已不足两个时辰,根本不可能重新做出一批。
若是呈不上点心,或是随便拿别的充数,惹了贤妃娘娘不悦,整个御膳房都要吃挂落。
孙公公急得团团转,骂那小太监也无济于事。御膳房里气氛凝重,众人皆束手无策。
我站在角落,看着地上那些虽然变形但主体还在的生坯,又看了看旁边盆里还剩下的一些油酥面和馅料,脑子里飞快地转着。
现代快餐店里,那种简易的、用现成蛋挞皮或飞饼皮做成的“伪荷花酥”视频闪过脑海。
虽然口感层次远不如正宗荷花酥,但胜在速度快,样子也能模仿个七八分。
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上前:“张师傅,孙公公,或许……奴婢有个法子可以试试补救?”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大多是怀疑和不信任。
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小杂役,能有什么办法?
张师傅皱着眉:“你能有什么法子?别添乱!”
林御厨却开口了:“哦?苏棠,你说说看。”
得到鼓励,我语速加快:“地上的生坯虽然歪了,但酥皮和馅心没脏。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重新揉匀。我们不用那么复杂的开酥方法,改成简易包法。馅心还是原来的莲蓉馅。我们可以用剩下的油酥面,快速捏成小碗状,包入馅心,收口朝下,然后用小刀在顶部轻轻划六个口子,露出馅心,模拟荷花初开的样子,虽然不如原来的精致,但速度快,样子也勉强能看。炸出来金黄酥脆,味道应该是不差的。”
张师傅愣住了,仔细一想,这确实是眼下唯一能快速救场的办法了。
虽然点心变了样,失了那份极致精巧,但总比没有或者延误强!
“快!就按这丫头说的办!你们都过来帮忙!”张师傅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刻指挥起来。
我也加入进去,手上动作飞快。揉面、分剂、包馅、划口……我的动作或许不是最熟练的,但思路清晰,做得有模有样。其他人见状,也纷纷效仿。
终于,在宴席开始前最后一刻,一碟碟金灿灿、顶部绽开露出莲蓉馅的“简易版荷花酥”被紧张地送了出去。
御膳房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悬着心。
许久,贤妃宫里的一个小太监跑来传话:“娘娘和各位夫人用了点心,说这荷花酥模样别致,酥脆香甜,问是不是御膳房新研制的花样?娘娘很是喜欢,特意赏了!”
呼—— 所有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张师傅擦着额头的汗,看向我的眼神复杂,最终拍了拍我的肩膀:“丫头,今天多亏你了。”
孙公公也难得对我露出了真切的笑容:“好样的,苏棠,回头给你记一功!”
林御厨摸着胡子,笑眯眯地点头,没说话,但那眼神分明写着“我没看错人”。
那一刻,虽然身体依旧疲惫,但心里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危机化解,初露锋芒,这感觉……还不赖。
经过荷花酥事件,我在御膳房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
虽然还是杂役,但张师傅偶尔会让我帮忙处理一些更精细的食材,孙公公也不再只派给我粗重活计。
甚至有几个小太监和小宫女开始主动跟我搭话,请教一些“取巧”的小法子。
我依旧低调,大部分时间埋头干活,但眼睛和耳朵却没闲着,不断学习着这个时代的烹饪手法,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融入现代理念。
深秋时节,天气转凉,连着几日秋雨绵绵,空气中带着一股湿冷的寒意。听说皇上近来政务繁忙,批阅奏折直至深夜,偶感风寒,食欲不振。
御膳房奉上的膳食每每原样送回,管事的大太监急得嘴角起泡,御厨们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做的都是精致滋补的菜肴,奈何皇上就是没胃口。
这日傍晚,又一批几乎没动过的膳食被撤了下来。御膳房里气氛低迷。林御厨看着一锅炖了整整一下午的顶级金汤佛跳墙,摇头叹息:“陛下龙体欠安,口舌无味,便是龙肝凤髓也难以下咽啊。”
我心里一动。生病没胃口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油腻大补,而是一碗能唤醒味蕾、温暖肠胃的清淡汤水。
想起现代生病时最爱的番茄疙瘩汤、或者简单的鸡汤小馄饨,但这里的食材有限制。
我看到一旁筐里放着御膳房自制的爽口酸白菜(类似泡菜,但更清淡),还有早上熬鸡汤撇出的清澈鸡清汤,以及一些新鲜的鸡胸肉丝。
一个念头闪过。
我找到林御厨,小声说:“林师傅,奴婢有个想法……陛下或许想吃点开胃、暖和又容易克化的汤食?不如用鸡清汤做底,撇尽浮油,加入些许酸白菜丝和鸡丝同煮,只需少许盐调味,最后撒一点点提鲜的干虾皮粉和葱花?酸香开胃,清淡暖身,或许能让陛下用一些?”
林御厨沉吟片刻。这汤听起来简单至极,甚至有些“不上台面”,但思路却与当前御厨们绞尽脑汁做“大菜”的方向截然不同。他看了看皇上又一次退回的珍馐,决定冒险一试。
“好,就按你说的做。老夫亲自来。”林御厨动手,严格按照我说的,做了一碗清澈见底、汤色微白,点缀着丝丝酸菜、鸡丝和翠绿葱花的汤。
汤刚出锅,一股极其清淡却又勾人食欲的酸香气味便飘散开来,在这充满了油腻和厚重香气的御膳房里显得格外特别。
恰在此时,皇帝身边的首领大太监周公公又来催问晚膳,闻到此味,脚步一顿:“这是什么味儿?倒是清新。”
林御厨连忙将那碗汤呈上:“周公公,这是新试做的开胃汤,您看……”
周公公看了看那碗看似朴素的汤,又闻了闻那勾人的酸香,想着皇上什么都吃不下,死马当活马医吧:“罢了,一并给陛下送去吧。”
汤被小心翼翼地送走了。
御膳房里,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这算不算僭越?万一皇上不喜欢……
然而,不到半个时辰,周公公亲自来了,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陛下喝了那汤,竟说胃口开了些,进了小半碗!还问这是什么汤,如此爽口开胃?龙心大悦,赏!”
他特意看向林御厨和我:“陛下说,这汤虽简单,却似有奇效,赐名‘解腻神仙汤’!做汤的是谁?陛下有赏!”
林御厨笑着把我推上前:“回公公,是这丫头想的法子,老奴动手做的。”
周公公打量了我几眼,笑容意味深长:“哦?又是你这个小丫头?机灵,甚好!赏银十两,往后多用些心!”
我捧着沉甸甸的赏银,感觉像做梦一样。 “神仙汤”的名声一夜之间传遍了御膳房,甚至隐隐向其他宫苑传去。
我知道,我这回是真的“声名初显”了,而且直接入了最高统治者的耳。
福兮?祸兮?但至少,我的美食之路,开了个好头。
“神仙汤”事件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表面平静)的湖面,在后宫漾起了层层涟漪。
十两赏银对我这个小宫女来说是巨款,我小心收好,大部分托人悄悄捎出宫给原主那贫寒的家里,只留了一点备用。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赏银,而在于那份“帝心”的短暂垂青和由此带来的关注。
御膳房里,众人对我的态度更加不同。孙公公几乎不让我干重活了,张师傅见了我也会点头示意,甚至其他御厨有时也会笑着打趣一句“小神仙来了”。
林御厨待我越发亲近,偶尔会私下教我一些辨别香料、掌控火候的诀窍。
但我也能感觉到,暗地里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
有羡慕,自然也有嫉妒。 几个同期入宫分在其他地方的宫女,见了我语气酸溜溜的:“哟,这不是御膳房的苏棠妹妹吗?如今可是得了皇上金口玉言夸赞的人,就是不一样了。”
甚至御膳房内部,也有几个小太监私下议论:“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走了狗屎运罢了,还真当自己是个角儿了?”
这些我都一笑置之,宫廷职场嘛,哪里都差不多。
我更警惕的是来自更高处的目光。
先是贤妃宫里的管事宫女来御膳房,笑着对我说:“贤妃娘娘听说前次那别致的荷花酥和这次的‘神仙汤’都是你的巧思,夸你心思灵巧。娘娘近日也有些食欲不振,若有空,不妨也想想有什么清爽开胃的糕点点心?”
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我恭敬应下,心里明白,这是贤妃在释放善意,也是想将我这份“巧思”为她所用。
紧接着,最为得宠、但也以骄纵闻名的贵妃娘娘也派了人来。
来的是个大宫女,姿态高傲,用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我:“贵妃娘娘凤体金安,什么吃食自有定例。只是娘娘听说御膳房出了个伶俐人,特意让我来瞧瞧。往后御膳房有什么新奇玩意儿,记得先往贵妃娘娘宫里送一份尝尝鲜。”
这话里的敲打和独占意味,比贤妃那边直接得多。
我低头应“是”,背后却惊出一层冷汗。这位贵妃娘娘,可不是好相与的。
就连皇后娘娘,六宫之主,似乎也注意到了我这颗小石子。虽然没有直接派人来,但赏赐宫人时,给我的那份却比同等级的女官还要稍厚一些,无声地彰显着存在感和掌控力。
林御厨看在眼里,趁无人时提点我:“丫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如今有了些微名,是好事,也是麻烦事。在这宫里,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丈深渊。凡事要多看多听少说,谨慎行事,莫要轻易卷入是非之中。”
我郑重地点头:“谢谢林师傅,苏棠明白。”
我深知,我现在拥有的不过是一点虚名和厨艺,毫无根基。后宫这些娘娘们,任何一个动动手指头都能捏死我。她们现在的“青睐”,不过是觉得我有趣、有用,像一只会做新奇把戏的猫狗。
我必须更小心地平衡。贤妃的交好不能拒绝,贵妃的威慑必须承受,皇后的善意更要感恩戴德。但同时,我也不能真正投入任何一方的阵营,否则立刻会成为其他方的眼中钉。
我的立身之本,只能是皇上那一点点因为美食而起的兴趣,和我自己能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看来,我的宫廷美食躺赢之路,注定不会太平坦。
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也只能步步为营,走下去。
至少目前,我还安然无恙,并且,似乎离御膳房的美食更近了一步——因为孙公公暗示,或许很快我就能接触灶台,学习掌勺了。
这算不算因祸得福?我摩挲着怀里仅剩的几钱银子,想着明天该怎么用现代知识“改良”一下贤妃娘娘想要的开胃点心,既能讨好,又不至于太过出格。
唉,给大佬们当厨子,真难。
“神仙汤”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御膳房却已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我谨记林御厨的教诲,更加低调行事,除了完成分内工作,便是跟着林御厨默默学习,或是钻研一些看似普通却暗藏巧思的菜式,比如如何让白粥更绵密香滑,如何让简单的烤物外酥里嫩。
然而,是金子(或者说,是馋虫)总会发光。
这夜已是亥时末(约晚上11点),御膳房大部分人都已歇下,只留几个值夜的看着火,温着些以备不时之需的汤水点心。我也正准备回住处休息,却被孙公公急匆匆叫住。
“苏棠!快,快醒醒神!”孙公公一脸紧张又兴奋,“乾清宫周公公亲自来传话,陛下批阅奏折至今,忽感腹饥,指名要尝尝你那‘神仙汤’的滋味儿!”
我瞬间清醒。皇上深夜点名?这……
“还愣着干什么!陛下等着呢!”孙公公催促道,“林师傅已经歇下了,这汤是你想的法子,你快去灶上做来!仔细着点,出了差错,咱们谁都担待不起!”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悸动。这是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
深夜为皇帝单独做吃食,做好了是功劳,做差了或者出了任何纰漏,就是灭顶之灾。
我快步走到小灶旁,净手,点火。
依旧是鸡清汤做底,但这次我更加谨慎。
汤是白日里就熬好撇净油的,此刻重新加热,火候把控得恰到好处,绝不能滚沸失了鲜味。
酸白菜细细切成丝,鸡胸肉丝用极细的姜汁和一点点淀粉抓过,保证嫩滑。调味依旧只有盐,最后撒上碾碎的干虾皮粉和一点点鲜嫩的葱花。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我全神贯注,力求每一分都恰到好处。很快,一碗热气腾腾、酸香扑鼻的“神仙汤”便做好了。周公公亲自验看过,盖上食盒,匆匆提走。
那一夜,我几乎没睡踏实。
第二天,赏赐又来了,比上次更厚。周公公还特意带话:“陛下说,汤甚合心意,夜里吃着暖胃舒坦。往后陛下若夜间传膳,还按这个例。”
自此,我仿佛获得了一项“殊荣”——皇帝的专属夜宵厨师。
虽然做的依旧是那碗简单的汤,或者后来根据皇上口味的微妙反馈,偶尔变换些花样,比如换成鱼茸粥、或是鸡汁小馄饨,但原则不变:清淡、暖胃、易消化、不失鲜美。
皇上夜间传膳的次数并不频繁,但每次传来,御膳房都会如临大敌,而我则成了那个核心。
我的地位水涨船高,孙公公几乎把我当成了“副手”,许多精细活都交给我,甚至默许我使用一些不错的食材进行“实验”。
来源:冬瓜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