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一年减少493家、半年净利暴跌 440%,它还能“破局重生”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11 07:06 1

摘要:在休闲零食的江湖中,来伊份曾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作为“休闲零食第一股”,它承载着无数消费者的美味记忆,也见证了近年来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的蓬勃发展。

在休闲零食的江湖中,来伊份曾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作为“休闲零食第一股”,它承载着无数消费者的美味记忆,也见证了近年来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的蓬勃发展。

然而,近日来伊份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却显示,这个昔日的行业翘楚正面临着业绩持续承压的困境。门店持续减少、业绩增长乏力,不禁让人们为其未来发展捏一把汗。

(图源:微博@来伊份)

门店一年减少493家

半年净利暴跌440%

8月26日晚间,来伊份披露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8.21%,结束了连续两年的收入下滑态势。

然而盈利端却不尽如人意,归母净利润亏损5068.39万元,同比下降439.60%,扣非后净利润亏损5661.32万元,同比下降超过536%,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半年度亏损纪录。

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行业变革期的缩影,也是一家老牌企业在转型阵痛中的艰难抉择。

翻开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的发展史,来伊份的轨迹颇具代表性。上世纪90年代,休闲零食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消费者对于零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糖果、饼干等品类。来伊份创始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空白,以休闲零食连锁经营先行者的前瞻性视野,在当时连锁经营的零食集合店还十分少见的市场上得以迅速发展。

凭借着严格的选品标准、优质的产品质量和贴心的服务,来伊份迅速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站稳了脚跟,并逐渐将门店拓展至全国各大城市。2003年来伊份门店近90家,3年后首次出沪,至2011年营收超25亿元。2016年10月,来伊份登陆上交所主板,坐上国内零食第一股的宝座。

然而时移世易,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和新兴业态的崛起,这家老牌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据其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06月30日,公司门店总数2979家,同比减少14.2%。其中直营门店1395家,占比47%;加盟门店1584家,占比53%。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来伊份门店总数3472家,也就是说,一年内公司门店减少了493家。

对此,来伊份表示,公司持续推动万家灯火战略,一方面持续优化单店盈利模型,主动调整社区店、特通店、商场店布局;创新推出生活店模型及业内首家仓储会员店;另一方面拓宽品牌认知度,加大全国加盟推广力度,持续调转直营门店。

(来伊份生活店 图源:微博@来伊份)

细读半年报中直营门店与加盟门店的占比数据不难发现,来伊份的转型之路已初见端倪。这一变化看似微小,却折射出企业从重资产直营模式向轻资产加盟体系转型的战略决心。这种调整虽然短期内会影响业绩表现,但从长远看,却是传统零食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

来伊份的品牌转型与探索实践

曾经,来伊份以密集的门店布局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在城市的繁华商圈、购物中心等地开设门店,使得品牌能够近距离接触消费者,提高品牌的曝光度和销售额。

然而近年来,这一优势在市场的冲击下被大幅削弱。

一方面,量贩零食店凭借极致性价比快速扩张。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成为鸣鸣很忙集团之后门店数量一直稳健扩张,截至2025年3月,零食很忙品牌门店突破7500家,鸣鸣很忙集团全国门店已超15000家;好想来品牌门店也已经突破1万家,是行业内“首个单店突破万家的量贩零食品牌”。

另一方面,随着电商的兴起和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线上购物成为主流,传统的线下门店被不少消费者从“优选”变成“备选”。对于来伊份来说,高昂的租金、人工成本等因素都在拉跨品牌的盈利能力,一些经营不善的门店不得不选择关闭。虽说来伊份也在积极拓展线上渠道,但与新兴的互联网零食品牌相比,其线上业务的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仍有待提升。

不过,即便是承受着不同维度的挤压,曾经的品牌优势正在逐渐减弱,但来伊份也并非全然没有胜算。

比如在转型过程中,来伊份的转型远远不止于简单的门店结构调整。近年来,公司陆续跨界布局酒水饮料、乳制品、现制咖啡、锁鲜卤味、冷藏糕点、预制菜、水果生鲜、粮油调味等多个细分品类,甚至还在零售端推出“生活店”和“仓储会员店”双业态模式,这些创新业务极大的拓展了品牌的消费场景,持续开发与拓展创新品类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埋下想象空间。

(来伊份仓储会员店 图源:微博@来伊份)

只不过,由于毛利率偏低、原材料、冷链运输成本高企以及初创时期的试错与成本问题,导致整体盈利能力承压。但从另一角度讲,这种跨界尝试虽然充满挑战,却也展现了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积极探索。

还有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从自营APP到入驻各大电商平台,从直播带货到社区团购,公司正试图构建全域营销网络。虽然目前线上业务占比仍有待提高,但这种全渠道布局的战略意义仍不容小觑。

从来伊份的品牌困境

透视休食行业的现状和趋势

要理解来伊份的困境,就不得不深入剖析休闲零食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零食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个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消费者对于休闲零食的品质、口感、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伊份的困境,也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纵览行业内其它头部品牌,2025 年上半年,A 股 11 家零食类上市公司中有7家业绩承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良品铺子。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归母净利润为-9355.31万元,同比下滑491.59%,由盈转亏,且亏损额是去年全年的两倍。

2024年全年,其营收同比下滑11.02%至71.5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25.57%至-4610万元。

还有洽洽食品。2025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实现营业收入27.52亿元,同比下滑5.05%,业绩呈现出一定的下行压力。

不过,洽洽食品在渠道方面的表现颇具代表性。电商与海外市场表现较好,分别同比增长24.79%和13.18%,成重要增长点,直营渠道收入同比大增63.01%,渠道调整初显成效。但传统经销渠道却面临较大压力,收入同比下滑18.49%,传统渠道的增长乏力成为制约整体业绩的重要因素。

新兴渠道的增长亮点与传统渠道的承压形成鲜明对比,这也为行业内其它品牌的渠道发力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站在行业角度看,休闲零食市场远未触及天花板。相关数据显示,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4.9万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在这个万亿级市场中,产品创新、渠道变革、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层出不穷。对来伊份而言,如何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找准定位,将决定其能否重现昔日辉煌。

(图源:微博@来伊份)

回望来伊份的发展历程,从街边小店到上市公司,从区域品牌到全国连锁,其成长轨迹见证了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的发展脉络。当前的业绩承压,或许只是品牌在成长路上的又一次磨砺。在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时代,这家老牌企业的转型故事,仍在书写新的篇章。

来源:纳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