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烂梗,让青少年“好好说话”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11 09:14 1

摘要: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批评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这名班主任指出,“唐人”一词已异化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并强调“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9月8日,该班主任表示,经过引导,学

近日,重庆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批评学生使用“唐人”一词嘲笑同学,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这名班主任指出,“唐人”一词已异化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侮辱性网络烂梗,并强调“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9月8日,该班主任表示,经过引导,学生们理解了该词的不当含义,已经停止使用该梗,被嘲笑的学生也获得了道歉。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共鸣,不仅折射出网络低俗用语对校园的渗透,更再次凸显了在青少年语言文明建设中教育引导的紧迫性。

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9.0% 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受访家长担忧比例更高达74.4%。超半数人认为,烂梗会导致青少年词汇乱用、养成不文明语言习惯。青少年热衷玩梗,背后是获取认同、缓解压力等心理需求。但网络烂梗语义模糊、低俗恶意,不仅冲击着青少年规范语言表达,更悄然侵蚀其价值观。当疾病之名成为嘲笑甚至攻击他人的武器,当“烂梗文化”充斥日常交流,孩子们失去的,可能是对语言美感的感知、对他人尊重的意识。

从过往诸多案例看,网络烂梗的危害不容小觑。“栓Q”“绝绝子”等流行语,看似活泼俏皮,却让青少年表达愈发空洞、单一,难以用丰富词汇精准描述事物、抒发情感;而一些源自暴力、血腥场景或不良事件的烂梗,如“化粪池警告”,更以娱乐化姿态消解生命严肃,扭曲青少年对世界的认知。长此以往,他们不仅无法“好好说话”,更可能形成冷漠、暴力的处事态度。

让少年远离网络烂梗,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家长和老师作为青少年成长引路人,要敏锐捕捉网络不良现象的影响,利用日常交流、课堂教育等契机,帮助孩子提升思辨能力,明辨梗之优劣。学校应强化语文教育,以经典阅读为钥匙,打开青少年接触优美语言的大门,让他们在诗词歌赋、名家著作中感受文字魅力,提升语言审美,增强对烂梗的“免疫力”。网络平台也责无旁贷,平台掌握流量分发大权,应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对低俗、恶意烂梗“零容忍”,不给其传播扩散机会;同时,利用算法推荐,为青少年推送积极健康的内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语言是思想交流与传承文化的工具。全社会都有责任用规范、文明、优美的语言,为青少年铺就健康成长之路,让他们在良好语言环境中,学会“好好说话”,更学会尊重、理解与关爱他人。

来源:淄博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