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岁的李女士是一名中学教师,她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备课。前几天的体检报告显示,她的甲状腺右侧有一个0.8cm的结节,TI-RADS分级为3级。这个结果让她寝食难安,连续几天都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看到有人说结节会癌变,有人说需要立即手术,各种说法让她更加
35岁的李女士是一名中学教师,她平时工作压力较大,经常熬夜备课。前几天的体检报告显示,她的甲状腺右侧有一个0.8cm的结节,TI-RADS分级为3级。这个结果让她寝食难安,连续几天都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看到有人说结节会癌变,有人说需要立即手术,各种说法让她更加困惑。她甚至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请假去做手术,但又担心手术会影响声带,影响教学工作。
李女士这种焦虑并非个例,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超声技术的进步,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据统计,甲状腺结节在成人中患病率高达20%~68%,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1]。面对这个"高频"疾病,很多人和李女士一样,陷入了焦虑和困惑之中。
一、甲状腺结节:没那么可怕,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的局部异常增生,可能是实性、囊性或混合性。根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恶性比例仅占5%-15%[2]。但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确实呈现上升趋势,这主要与检测手段的进步有关,而非疾病本身变得更加普遍。
对于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首先,不要因为发现结节就过度恐慌;其次,也不能因为大多数结节是良性就完全忽视。正确的做法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手段,对结节的性质进行科学评估。
二、科学应对:这些检查手段你需要了解
1.超声检查:这是评估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方法。通过超声可以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TI-RADS分级系统可以帮助判断结节的恶性风险,一般来说,4级以下多为良性,4级以上需要进一步检查。
2.血液检查:包括甲状腺功能检查(TSH、FT3、FT4)和甲状腺抗体检查。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3.细针穿刺活检(FNA):对于可疑恶性结节,这是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抽取少量细胞进行病理检查,准确率可达90%以上。
三、治疗选择: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
1.定期观察:对于大多数良性小结节(通常指直径小于1cm),如果没有压迫症状或功能异常,可以选择定期随访,一般建议6-12个月复查一次超声。
2.药物治疗:对于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结节,如甲亢或甲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但要注意,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使结节完全消失。
3.手术治疗:当结节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要考虑手术:
Ø 确诊或高度怀疑为恶性;
Ø 结节较大(通常大于4cm)引起压迫症状;
Ø 伴有甲亢且药物治疗无效;
Ø 结节在随访中明显增大。
4.射频消融:这是一种较新的微创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良性结节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四、日常管理:这些细节很重要
1.饮食注意:适量摄入碘,既不要过量,也不要完全禁碘。避免大量食用致甲状腺肿的食物,如卷心菜、萝卜等。同时要保持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2.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注意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还应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3.定期复查:良性结节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面对甲状腺结节,我们既不需要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关键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案。记住,科学的认知和理性的态度才是应对甲状腺问题的关键。如果你也被甲状腺问题困扰,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态度守护甲状腺健康。
参考资料:
[1]李玉姝,and单忠艳。"甲状腺结节:精准诊断指导个体化治疗。"中华内科杂志63.06(2024):531-534.
[2]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结节。"中华内科杂志47.10(2008):2.
[3]艾合买提江•吐乎提(综述),and葛家璞审校。"甲状腺结节诊断与治疗进展。"新疆医学37.5(2007):268-268.
来源:益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