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科技“突围”多点突破 向“新”竞速未来可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11 08:00 2

摘要:2024年5月28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启动建设。这是呼和浩特市落实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的重要战略合作项目,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这一领域

走进和林格尔新区,“国之重器”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建设正酣,这座肩负着丈量空天新高度使命的“中国尺”正加速崛起。

2024年5月28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空天跨尺度计量基准大科学装置与高性能光栅产业化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启动建设。这是呼和浩特市落实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与西安交通大学开展的重要战略合作项目,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对呼和浩特市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引领带动作用。

“首批光栅制造生产设备已开始进场,年内可实现两条生产线全面研发生产。”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刘红忠表示,目前项目汇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国字号”团队,采用“产业公司+研究院”模式,突围国产高性能光栅与超精密跨尺度计量技术体系,让实验室“光栅”变成草原上的“产业链”。

创新是城市活力的“源泉”。2024年,呼和浩特市在全区率先制定科技“突围”工作方案,围绕六大产业耦合成链及未来产业发展,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科技创新的赋能效应正延伸至多个领域,以“点位+团队+企业”模式,推动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的48个科技“突围”项目落地,在新型储能、特色乳业、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斩获一批标志性成果,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在大青山脚下的滴水村,有一个微变监测雷达产品测试场,这是内蒙古方向图科技有限公司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的硕果,该测试场可满足最大半径6公里的雷达覆盖范围场景的数据实测,可以同时开展10至20台套微变监测雷达的实时在线测试。

内蒙古方向图科技有限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实现了技术首创。就在近日,由该公司牵头实施的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人工智能点位“地质灾害雷达分布式组网智能监测系统研发与示范应用”项目正式启动。

“内蒙古地域辽阔,地质灾害类型多样,现有技术手段无法满足普适性应用需求,针对无法形成组网感知、智能预警和无市电保障布设等突出问题,今年我们联合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共同承担了科技‘突围’工程项目,通过科技创新,研发更适合内蒙古地质特点的监测设备,提升地质灾害预警能力。”内蒙古方向图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科技“突围”工程项目组负责人马兆坤介绍,该项目将重点面向井工矿巷道围岩、公路狭长边坡、山体边坡、光伏发电基地和水利大坝等多类型地质灾害监测场景,围绕“微型化、易安装”“低功耗、低成本”“智能化、易组网”三大目标开展技术攻关,研发新一代小型化地质灾害监测雷达系统,旨在突破地质灾害监测领域技术瓶颈,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2025年6月19日,由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呼和浩特市赛罕30万千瓦/12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9亿元。该储能电站依托2024年度呼和浩特市科技“突围”工程重点示范项目“微电网绿电消纳储能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应用”的研究成果,实现了绿电就地消纳、电力平衡,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提供了有效样本。

“微电网可与现有大电网连接协同运行,又能切换至‘孤岛模式’自主供电,形成一套完整‘源—网—荷—储’一体化自治系统,在储能系统储存过剩电力、发电不足时及时释放电能,有效消纳新能源,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核心难题,尤其在大电网未覆盖偏远地区,充分弥补大电网服务空白。”内蒙古中电储能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科技“突围”工程项目组负责人董兆一告诉记者,聚焦微电网绿电消纳场景下储能系统产品研发制造,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天津理工大学、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力量协同攻关,取得了系列进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生物制造标志性产品名单,内蒙古自治区成为本次入选产品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3个产品全部来自呼和浩特市生物医药企业,其中,神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1,4-丁二胺,是2025年呼和浩特市科技“突围”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发酵法生产丁二胺制备尼龙46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的重要成果。

据了解,1,4-丁二胺是尼龙46的核心单体,以往依赖化学法生产,不仅受制于石油资源,且存在高毒易燃、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针对这一技术瓶颈,神舟生物通过产学研合作,在发酵、催化和分离提取3个关键环节开展深入研究,成功实现了1,4-丁二胺系列产品的生物合成工艺开发。该工艺具有绿色环保、步骤简单、副产物少、成本低等优势。

创新立潮头,澎湃向未来。围绕前沿领域,因地制宜谋划布局标志性项目,承接国家及自治区重点项目,加速“突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重点在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空天计量、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领域持续发力,抢占新领域新赛道,全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祖国北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